APP下载

“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推介

2022-03-15龚方红徐安林黄从贵吴慧媛胡俊平刘法虎黄佳怡江建春

职教通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集群成果校企

◎龚方红,王 骏,徐安林,黄从贵,孙 杰,吴慧媛,胡俊平,刘法虎,顾 甲,黄佳怡,江建春,胥 胜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聚焦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技术领域,重点围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如何优化传统专业结构、如何培养多样化人才、如何强化教学条件支撑等三个难题,打造了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即通过产教贯通、供需畅通、校企融通,实现了专业体系吻合产业升级需求、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多元需求、平台技术支撑契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成果对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示范意义。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构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促进产教贯通,实现专业结构布局吻合产业升级需求

服务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学院根据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中的智能生产、智能使能等关键技术领域和行业应用,构建由数控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7个专业群组成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统筹规划,实现了专业集群、资源集成和管理集约(三集统筹);各专业群聚焦核心技术方向和学生就业面向,融入大思政与创新教育,重构“基础通用、平台共享、核心聚焦、方向融通”的课程体系。学院还完善优质教学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智能制造国家技术标准开发与专业教学标准优化“双标同步”;围绕专业集群,开发了《人工智能》《精益生产》等105门集群技术拓展课程,《数控编程》《工业互联网》等78门集群证书接口课程,建成集群共享“课程池”,打通群内专业方向课程互选通道,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供需畅通,实现人才供给符合多元需求

针对生源类型差异化、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新变化,学院创新了“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和百度等国内领军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促进产教联动、供需对接;充分发挥2个国家教学名师和一批技能大师的育人效应,涵养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强化德技融合、专创融合。学院深化弹性学制、学分银行等制度改革,系统化设计多种成才通道,推进课证融通,培养双证实用型人才;优化“能力导向、四阶递进”专业群课程体系,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组建开源创新创业学院,实施研赛创教一体化教育教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以智慧校园的大数据为支撑,依托内部质量保证体系3.0,机制与文化双引擎驱动,实现育人全程“灰箱白化”。

(三)强化教学条件支撑,促进校企融通,实现平台技术支撑契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

制造业数字化升级过程中技术交叉多、更新迭代快,倒逼学校提升师生创新能力。基于“共建、共享、共通”的理念,学院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了集“人才培养、生产示范、技术服务、文化融合、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依托该平台发挥“技术、项目、资源”要素作用,聚焦智能仓储、5G工业应用等方向,教师走进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学习和钻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形成核心技术能力,并将技术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及时融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大幅提升了师生的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成果的创新点

(一)创新了“三集统筹、双标同步”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构理念

借鉴产业集群理论,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学院创新了专业集群建构理念,探索和实践了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集群建设。通过“三集统筹”解决了专业结构松散、资源共享度低、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完善了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形成了随动产业、群间协同、群内协调、优势互补的集群式专业结构;通过“双标同步”破解了传统制造类专业教学内容滞后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困境,优化了集群内9个技术标准、27个专业标准、77个职业培训标准,创新了开发、配置和转换资源的方法,迭代优化模块化课程5 130门,实现了专业教学标准优化与行业技术标准开发同步。

(二)创新了“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秉持“学有所获、尊重差异、发挥特长”,遵循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宗旨和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在校企双元协同机制、德技融合、专创融合育人途径以及服务学生全面成长的多种通道机制等三个层面进行创新和突破。学院于2004年起开设创新班,2007年推行学分制改革,2009年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2017年成立开源创新创业学院。具备“六个一”特征(创新创业项目、专利、大赛等1项及以上)的毕业生占比23.6%,毕业生各类职业证书获取率达146%,智能制造领域高端岗位就业率达40%,学校2次入选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三)创新了“共建、共享、共通”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路径

学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程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顶层设计,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聚力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和技能培训等校企合作交汇点,打造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命运共通的产教融合集成大平台,以平台建设为牵引,促进校企融合发展。近5年累计吸纳企业投入1.25亿元,共建了5个产业学院、5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教师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年服务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200余家,师生专利拥有量全国高职院校第一。

成果指导了学校在首批全国示范高职院校、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期间的专业建设,产出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校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全国600余所高职院校到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交流学习,成果引领了全国装备制造类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2021年CCTV1“新闻联播”报道了学校建设智能制造专业集群、赋能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成果完成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集群成果校企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验收成果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