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教学方法探讨
2022-03-11耿月华臧睿翟卿孟颢光
耿月华 臧睿 翟卿 孟颢光
摘要在国民经济的发展活动中,农业属于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与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是经济的薄弱环节。现阶段出台了一系列三农相关政策,引起上下各级政府的重视。而现代农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我们提高三农技术的一个重要课程。本论文就现代农业的课程背景与特点、课程的特色与创新、授课方式和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把现代农业的授课内容进行了精炼的概括,对于农业类高校的涉农专业进行现代农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农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方法;农夫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2.020
现代农业是一门综合性、概括性很强的课程,内容涵盖时政、科技发展现状、农业趋势等方面。现代农业是农业科学和农业产业在科技、政策与实践的结合,是农业科学的高度浓缩,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本门课的开课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国内外农业的发展历史、现实情况以及日后的发展,促使学生对农业内部所有部门之间所存在的关联作出掌握,明确农业和经济、大自然及社会的关联,科学认知该专业的重要影响,为今后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等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农业问题、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以较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我国的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所投入的经费比较少,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未转变人口众多的情况;国家未出台相关的长效机制,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大矛盾依然存在,相比较于总体的社会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依然比较落后,虽然正在大力开展农村改革工作,但是依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环境形势。
1三农政策简介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政策很多,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在现阶段全党的工作中,其重要问题就是“三农”问题,重点处理该问题,认真贯彻并落实“重中之重”的战略理念,全面开展现阶段的工作,以此来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入实施,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协调,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对三农政策的阐述也产生了转变,由最初的“支农”,不断朝着“强农惠农”转变,并最终确定为当前的“强农惠农富农”,这充分体现出国家更加关注农业,并将其强化到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在2019年6月所出版的《求是》杂志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重要文章。在2021年的2月,国家颁布了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建设工作,使其能够与相关科研活动和科技特征相符合,满足财政预算管理需要。
土地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要想促使农村的土地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就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政策,该政策与农民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党的农村工作中,各项工作的中心自始至终都是农民土地问题。
在三农领域中,所存在的硬任务比较多。在党中央看来,面对瞬息万变的外界条件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三农工作的全面开展具备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党的工作中,三农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属于重中之重,应当将有关思想统一起来,全面保障各项工作的实施,注重对当前的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作出巩固,将三农压舱石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勇于迎接所有问题,进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做好三农工作,应当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作用,对党和中央的会议精神作出全面落实,以国家战略布局为中心,对党和国家发展的总基调作出系统把控,全面实施国家发展需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一总抓手,國内外发展环境相适应,确保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高效体现出来,全面完成乡村振兴,建立美丽乡村。
2现代农业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研究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过程,并对农业系统的实际发展情形作出系统掌握,熟悉国内及国外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更好地掌握农业知识理论提供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既要了解现代的农业专业技术,又要系统掌握经管科学知识,才能适应社会需要与进一步深造要求。利用该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促使学生对农业发展规律与国内外农业发展具体情形作出了解,熟悉农业各论概况,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发展与分析的基本原理。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32学时,是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同时也是涉农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涉及专业包括植物保护,植物科学等专业。该课程主要阐述了现代农业的概念,分析了现代种植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相关设施等内容,并对现代种业、经营管理、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系统的探究。通过该课程学习活动的开展,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现代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工作,培养学生现代农业思想,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课程概括性非常突出,具备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学生应当注重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当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强化探究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强化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利用相关的学习活动,学生应当对农业和自然生态、国民经济以及农村内部结构所存在的关联作出了解;熟悉世界农业的基本情况;掌握中国农业资源、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并明确农业科技与农产品国际贸易对我国农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应当能识记部分基础性的概念,明确在我国的发展中,粮食安全问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掌握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基本内容,比如:农作物种植技术、病虫害的防范、土壤施肥、土壤管理等。关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学生应当能够理解这些内容。了解国外现代农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能够用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内容。熟悉我国农业的具体情形,能够对农业生产组织、家庭经营、产业化经营、金融体系有着正确的认知;了解国内农业生产组织的转变历程。
应该多提出一些问题供同学们自己去查阅资料,打开思考的广阔空间,比如东西方古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为什么出现分歧?这一分歧对后来的发展影响,特别是对工业革命的发生,对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这样的宏观历史问题很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3课程的深入优化
现代农业属于农学类的重要课程之一,具备一定的特色。首先,该课程的时效性比较突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中,该课程能够立足于学科发展前端,讲解了先进的农业知识与技术,如: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数字农业、精准农业等。其次,该课程具备比较高的实用性。在现代农业课程中,立足于科学性,针对教学内容,开展了科学的设计活动,促使学生学习起来变得更加容易,能够实现学生农业信息化能力的显著提高。与大多数的农业类科目相比,本课程没有实验动手操作内容,更加偏向于人文科学的理解,比如农业政策与经济方面的内容基本属于人文社科的内容。而农业发展历史也是偏向人文历史的方向,更加适合文科老师来讲授这些内容。如果能够实现人文老师与自然科学老师结合进行本课程的讲授会更有利于该课程的优化。
4授课内容与方式探讨
本课程涉及内容广,包括现代农业的概念、现代农业的内涵,并对相关的内容作出了讲解,如:现代种植业、经营管理、科技等。阐述了农业和其他方面所存在的关联,如:农村、大自然、社会等。不同的教材侧重点有很大区别,比如王冀川主编的《现代农业概论》,这个版本内容精练,体系成熟,涉及面全,是我们上课选择的指定教材。李乃祥版本的《现代农业技术概论》(上下册)优势在于各类农作物的栽培种植技术和农产品加工与储存,还有农业高新技术:比如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3S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等。吴大付的《现代农业》是面向职业学校的,比较精炼,但是分类体系比较清晰,分为传统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等类型进行章节的编排。
在讲解过程中也是文理科结合的方式来讲述,国外现代农业部分选取了几个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作典型,比如美国、荷兰、韩国和以色列。所选国家都有各自的农业特色。比如美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是机械化投入大,并且大量投入人工化学能,缺点是造成了土壤的过度消耗与破坏,尤其是化学品对土壤的污染导致的土壤板结和荒废。而以色列建设现代农业模式特色是节水农业,以色列是个缺水的国家,但是依靠节水农业把自己的劣势变成了优势和先进的典型,体现了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结合以色列农业同时也讲解我国在节水农业的利用现状。荷兰模式重在设施农业,在少土地的条件下,对农业集约化和工业化,达到了室内种植,设施发展的高水平农业,也在世界上达到了领先水平。韩国与日本的农业模式是与中国的传统农业一脉相承的,在《四千年农夫》中可以看到日本和韩国早期的农业种植技术都是来自中国,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上做得比较好,而在近代有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将农业提升了一个水平,对同样缺失耕地的我国现实状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例子介绍的过程中与中国的农业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并且吸引学生知农爱农的兴趣。
关于农业历史方面,世界农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它的发展历程历数着人类的成长过程。农业经过了上万年历史,演绎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辉煌历程。每一次科技的革新都会对农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三大农业起源中心的问题有一定争议,大多认为是西亚、东南亚和美洲。在此可以融入思政元素,讨论中华民族在早期农作物驯化做的贡献,比如对水稻、大豆和黍的驯化,从家蚕的养殖进一步引出丝绸之路的诞生历史,以及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宏大倡议。同时也可以把我国四千年的种植过程形成的精耕细作的精华给同学们进一步阐述,增加涉农专业学生的爱农情结,增加专业的认同度。
5教学思考
本课程注重启发式教学,实行以老师重点讲授为基础,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践例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对农业概论与技术的敏感性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现代农业课程的考核工作中,教师只是依据学生的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评价方式方法不够多元化。在当前的课程考核工作中,将多项指标包含进来,除了期末成績之外,还包括视频学习、日常作业、章节测验、课堂讨论等。该课程非常重视教学视频资源的研发活动,将先进的学科知识内容包含进来,不断优化课程平台资源,实现了服务水平的提升。
中国的农业没有利润就不可能维持农业劳动人口的继续从业,农民将时代性地逃离农村,农民将发生断代。农业在宏观经济地位上是基础,正像喜马拉雅山脉是珠穆朗玛峰的基础一样,没有这个基础,一切经济行为都失去了意义,为加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我们农业类大学肩负着重要的人才培养责任,更要努力将现代科技融入现代农业之中来提高农民的生产力。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项目编号:2019GGJS0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770029);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编号:18IRTSTHN021)。
参考文献
[1]安安.简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 2021 (1): 83-84.
[2]蔡玲,谈存峰.自然辩证法视角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经济,2021(8):36-37.
[3]程静,冯永泰.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探析[J].理论视野, 2021,254(4):47-52.
[4]韩鹏云.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及优化策略[J].现代经济探讨, 2021(6):111-118.
[5]乐小娟.“耕读文化”,建设田野上的学校[J].基础教育课程, 2021,306(18):38-45.
[6]李进.新时代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研究[J].文教资料,2021,898(16):134-136.
[7]王乾丽.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分析[J].教学考试,2021,25:36-38.
[8]闫芳,黄明华,刘继鹏.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格局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3):33-41.
[9]阳会兵.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应用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1):130-133.
[10]字立先,陈德欢,朱昱霖.乡村振兴背景下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540):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