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2-03-10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导管胃癌静脉

郭 丹

(漯河市舞阳县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南漯河 462400)

既往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常采用外周浅静脉、中心静脉穿刺方式将化疗药物输入体内发挥治疗作用,但外周浅静脉方式需频繁穿刺,易发生血管损伤、渗液等,而中心静脉方式感染风险较高,故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血管病变,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若长期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可增加外周静脉损伤,而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置管可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且不会对日常活动产生干扰[1,2]。但PICC置管仍存在较多并发症,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相关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的基础是循证医学,对于减少PICC置管化疗相关并发症具有良好作用[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11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护理的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的5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1)符合《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2)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5]中相关诊断标准;(3)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PICC置管化疗史;(2)合并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3)合并血栓史。观察组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28±3.62)岁;糖尿病病程2~8年,平均糖尿病病程(4.15±0.63)年;临床分期:早期15例,中期24例,晚期19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5.19±3.71)岁;糖尿病病程2~9年,平均糖尿病病程(4.20±0.68)年;临床分期:早期14例,中期26例,晚期18例。两组资料比较(P<0.05),有对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PICC置管前对患者病史、穿刺部位、血管等情况进行评估,置管过程中动作轻柔,置管后每日检查创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针对出现渗出、红肿的患者及时采取针对性应处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1)问题描述:置管前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鼓励患者诉说对PICC置管存在的疑问,了解患者所需医疗救助;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状态可对血管内产生损伤,患者多伴有血管病变,穿刺难度较大,失败风险较高,反复穿刺可能引起血栓形成,依据问题导向,评估患者置管知识、心理状态、自我护理等情况,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2)健康宣教:置管前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PICC置管相关知识,包括置管治疗的优势、相关注意事项、自我护理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对应处理措施。(3)实施干预:依据患者血管情况尽量选择单腔、较细的导管,置管时导管与皮肤均消毒,确保无菌操作,尽量避免反复穿刺和置管。给药顺序:生理盐水-治疗药物-生理盐水,最后采用肝素钠封管注射液进行封管。置管后重视伤口护理,更换敷料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敷料每周更换1次。每天评估患者治疗情况,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存在红肿,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疼痛、皮肤发热情况,必要时给予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对应处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床旁消毒与营养支持;输送白蛋白时需注意及时采用脉冲的方式冲洗导管,确保冲洗干净。

2.2 评价指标

(1)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重测效度为0.88)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包括专业技能、责任心、服务态度等维度,总分10分,≥8分为满意,5~7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导管留置时间、疼痛评分:记录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对两组置管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3)并发症:记录两组置管期间静脉炎、导管定植菌、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发生情况。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4.2 导管留置时间、疼痛评分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表2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导管留置时间(d) 疼痛评分(分)观察组 12.85±1.34* 4.02±0.71*对照组 7.93±1.51 5.85±1.13

4.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5 讨论

PICC主要指经外周静脉穿刺进入大静脉,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或营养支持的治疗方式,是临床治疗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PICC置管化疗可避免化疗药物直接接触手臂静脉,还可稀释药物在血管中的浓度,降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减少血管损伤。但PICC置管化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若导管留置期间若护理不当,易发生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因此积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通过了解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制定科学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穿刺难度大、失败风险高的特点,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置管前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依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并给予患者鼓励,增加配合度,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疼痛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加强个体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对PICC置管的认知,使其认识到导管维护的重要性;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规范护理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交叉感染发生情况,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是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可引发败血症,对患者产生较大危害;静脉炎发生率及危害性较低,但若处理不当也可能诱发血栓[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究其原因在于,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升护理技巧,规范化、科学化护理流程,减少操作失误引起的感染;此外,重视置管后伤口护理,每天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定期更换敷料,并注重为患者提供基础的营养支持与消毒干预,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疼痛评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导管胃癌静脉
重视下肢穿通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治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穿静脉血流动力学对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医用弹性导管定长切割系统研制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