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形势及应对
2022-03-04张利娜
□ 张利娜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1],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手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 “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充分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碳排放重点行业[1]。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于我国完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3],将成为钢铁行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及早谋划,积极应对。
一、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面临严峻挑战
1.钢铁行业碳减排任务艰巨
一是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高。我国钢铁行业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业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15%左右,是落实碳减排目标任务的重要责任主体。面对国家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钢铁行业减排压力巨大,未来将面临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约束。
二是钢铁能源消耗结构高碳化。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特点,钢铁生产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其中煤、焦炭等化石能源占钢铁生产能源投入近90%,减排难度较大。
2.突破性低碳创新技术支撑不足
突破性低碳创新技术是钢铁行业真正实现大规模脱碳的最重要途径。目前,国内部分钢铁企业已尝试开展了富氢冶金、直接还原炼铁、熔融还原炼铁等技术的研发,但总体低碳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仍显不足。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可工业化、规模化应用的创新低碳技术,全面提升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3.基础能力建设有待提升
一是钢铁企业低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我国钢铁企业数量较多,具有冶炼能力的企业达500多家,结构、水平差异较大[4],加之钢铁行业碳排放机理复杂[3],钢铁行业推进碳减排的能力建设有待提升。二是钢铁企业参与碳市场的能力建设有待提升。目前,在碳交易试点中钢铁企业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碳试点地区的钢铁产能仅约占全国的16%,钢铁行业参与碳市场的基础能力还不足,碳排放数据管理、碳资产管理、碳市场交易等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二、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重点发展方向
1.碳达峰及降碳主要阶段
我国在碳达峰方面提出分阶段总目标,包括:在“十四五”深化重点领域低碳行动,进一步强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低碳改造力度;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3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钢铁行业结合国家低碳目标节点,将按照碳排放达峰、稳步下降、较大幅度下降、深度脱碳4个阶段逐步推进。
2.碳达峰及降碳关键举措
结合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阶段及发展特点,应重点开展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以推动实现碳达峰。
一是确保降低钢材需求。首先,要确保我国钢铁行业粗钢产量降低。工信部强调,从2021年起,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钢铁行业应贯彻落实政策要求,严控产量增加。其次,要增加高端钢材使用量。增加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耐蚀性等钢材的使用量,积极开展钢材轻量化生态化设计。
二是加大废钢资源利用[4]。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短流程工艺与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相比,吨钢碳排放约低1.4 t。目前,中国电炉钢占比约10%,与美国、欧盟等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钢铁行业在电炉钢占比提高方面有较大空间,应进一步提升废钢比和电炉钢比,并配套完善的电炉钢发展保障支撑体系。
三是力争提升系统能效。实践证明,节能是实现碳减排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尽管钢铁行业技术节能挖潜空间逐步缩小,难度也越来越大,但采取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应对措施仍有可能实现技术节能的跨越式发展。应进一步优化原燃料结构,降低燃料比、铁钢比,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采用成熟可行的先进节能减碳技术,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4],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四是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钢铁产能项目。持续巩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巩固去产能成果长效机制,完善举报核查响应机制,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推进违法违规项目清理。对于确有必要建设的钢铁冶炼项目需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办法,加强产能置换监管[5]。
五是提升绿色物流占比。推动厂内外物流低碳化。进出厂物料优先选用铁路、水路、新能源汽车、管道或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清洁方式运输,选用燃油或燃气汽车运输应使用国六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汽车;鼓励集装箱多式联运。厂内全面实施皮带、轨道、辊道运输系统建设,减少厂内汽车运输量。鼓励原燃料堆场选用机械化料场,装卸设备选用桥式起重机、桥式装卸船机、门座式装卸船机、翻车机、螺旋卸车机、链斗卸车机等机械化设备。
六是应用创新低碳技术[6]。对于钢铁行业深度脱碳,开发前瞻性、颠覆性、突破性低碳创新技术是关键。一方面,钢铁行业应开展氧气高炉、氢冶金、碳捕集、封存及利用(CCS)[7]等突破性低碳技术研发,确保技术可靠、经济可行,推动技术标准或规范的制定完善;另一方面,应加强行业内较成熟低碳技术的示范应用,建立低碳技术示范基地。
三、 钢铁行业落实双碳目标对策建议
1.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低碳发展重要性
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势在必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双碳背景下,钢铁企业应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碳达峰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低碳转型的“机会窗口”,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责任担当,为提前实现钢铁行业碳达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2.精准定位,推动制定碳达峰发展规划
目前,政府主管部门正在组织推进编制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为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提供科学指南。中国宝武、鞍钢集团、河钢集团、建龙集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等陆续宣布碳减排目标及碳中和路线图,起到了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钢铁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好顶层设计,超前部署和行动,找差距、挖潜力、补短板、强优势,研究制定自身低碳发展战略重点,明确碳达峰路线图,细化降碳举措,抢占发展先机,加快推动低碳转型。可加快制定碳达峰及降碳规划,作为指导企业低碳发展的科学指南,把握好钢铁双碳时代新一轮发展机遇。
3.落实到位,抓实抓细碳减排关键举措
推动关键举措落实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着力点。钢铁企业须严格坚持“目标必须先进、行动必须落实”的总体部署要求,统筹各部门职责,加大协同推进碳达峰工作力度,推动碳达峰规划中的路径举措按时落地;坚持降碳引领,强化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指标,完善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要求,确保总量目标可分解、可监督、可考核;建立完善监管考核机制,把推动碳排放达峰年度和终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部门重要考核内容,制定分阶段考核目标,强化评价考核,制定量化问责办法,压实企业各相关部门责任,确保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