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2-03-04袁志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骨伤内服椎动脉

袁志华

(江西省宜黄县中医院骨伤科,江西 抚州 34440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是指由于颈椎椎骨退行性老化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椎动脉受压,颅内血管血液供应减少,引起眩晕、心慌等症状的疾病。中医治疗该病效果显著,包括手法推拿、骨伤手法治疗、颈椎牵引、针灸、内服中药等方式[1-3],其中,以内服中药最为常见。相关研究表明[4],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选2018 年3 月—2020 年5 月60 例该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探明骨伤手法与内服中药治疗该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 年3 月—2020 年5 月到江西省宜黄县中医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中选60 例进行研究,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并同意参加,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29 例)和观察组(31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2 例;年龄37~66 岁,平均(51.53± 2.49)岁;病程1~5 年,平均(3.17±0.73)年。观察组男13 例,女18 例;年龄34~68 岁,平均(51.21± 2.28)岁;病程0.6~6 年,平均(3.38±0.46)年。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被动性颈脊柱过度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时,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压痛感明显,颈椎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颈椎存在病理性移位。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患者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头颈部体位改变会导致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西医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2)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采用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该方剂由石决明30 g,陈皮10 g,竹茹10 g,珍珠母30 g,法半夏10 g,枳壳10 g,栀子10 g,酸枣仁10 g,黄芩10 g,炙甘草6 g,钩藤10 g,天麻10 g,牡丹皮30 g,茯神10 g 组成。400 mL清水煎煮,取汁服用,2 次/d,1 剂/d,早晚温服。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中药加减,若存在头痛症状则加白芷10 g,黄姜10 g;若患者耳鸣则加僵蚕10 g。7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14 d。

1.4.2 观察组 观察组中药内服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并联合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1)放松肌肉。按压患者颈部及背部肌肉,连续按压10 min,使该部位肌肉得到放松。(2)穴位按压。在患者颈背部肌肉安全放松状态下,取头低前屈体位,固定患者下颌部,选风池穴,采用点穴法按揉该穴位,3~5 min/ 次,力度由轻至重,在此过程中,根据操作情况指导患者反方向旋转颈部进行提拉操作,直至颈肩部出现弹响声。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5.1 临床疗效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进行评估,显效: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颈部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颈部功能趋于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颈部活动受限。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1.5.2 治疗前后颈椎功能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调查问卷,包括10 个问题,每个问题0~5 分,总分0~50 分,分数越低表示颈椎功能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30/31)高于对照组的75.86%(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颈椎功能比较 观察组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2 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比较(,分)

表2 2 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颈椎病包括5 种类型,即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中,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为常见。该类型颈椎病会导致患者颈动脉受压,进而引起血流减少,导致患者颈椎位置改变时出现严重头晕,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从中医角度看,该病主要由肝肾受损、外邪入侵,导致血瘀阻滞,肝肾不足,再加上患者饮食劳倦造成脾胃受损,导致痰湿中聚,随着病程加长,造成患者气虚、脾虚等[6]。因此,中医治疗该病以健脾和胃、平肝潜阳为主要方式[7,8]。

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由石决明、陈皮、竹茹、珍珠母、法半夏、枳壳、栀子、酸枣仁、黄芩、炙甘草、钩藤、天麻、牡丹皮、茯神组成,其中,钩藤、天麻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血压等功效;石决明、珍珠母具有平肝潜阳功效;栀子、黄芩具有清肝降火功效;牡丹皮具有活血、清肝、镇痛等功效;枳壳、法半夏、陈皮具有和胃、祛湿、行气等功效;酸枣仁、茯神具有养血、滋阴潜阳、安神等功效;炙甘草具有化痰、健脾、益气功效,且能起到中和作用,使用该方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达到清肝益气、养胃健脾、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等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头晕症状。在该方剂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原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给予药物加减治疗,提升治疗针对性,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在中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骨伤手法,包括穴位按压、按摩等,其中,通过穴位按摩对经络产生刺激,能达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的目的。中医骨伤手法与内服中药相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内外兼施,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促进血液流通,减轻患者局部疼痛,改善头晕等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观察组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说明,中医骨伤手法与中药内服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降低颈椎功能障碍,促使颈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颈椎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骨伤内服椎动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