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窍通督针刺法联合灸法治疗痉挛性脑瘫临床疗效

2022-03-04刘会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痉挛性灸法肌张力

刘会杰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康复科,河南 漯河 462000)

小儿脑性瘫痪(Cerbral palsy,CP)是儿童神经系统常见病,全球CP患病率为1%~5%,我国CP发病率为1.8%~4.0%,CP已成为全球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极大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1]。小儿CP属中医“五迟”、“五软”、“痿证”等范畴,主要因先天禀赋不足,外邪毒侵,后天气血失养,髓海不足,肝肾亏虚,心脾亏虚,心窍蒙蔽,筋脉失养,病变可累及心、肝、肾、髓、脉、骨等各个脏腑,当以醒脑开窍、养心益智、疏经通络、补肝益肾为基本治则[2]。艾灸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可疏调机体经络,提高患儿肢体运动能力。醒窍通督针刺法是中医治疗CP常用方法,可疏经通络,有改善细胞代谢,兴奋神经的作用。本研究用醒窍通督针刺法及灸法治疗痉挛性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2例,均为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诊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5岁,平均(3.52±0.54)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80±0.41)年。对照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2~6岁,平均(3.61±0.59)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86±0.52)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痉挛性脑瘫诊断标准[3],中医符合《中医儿科学》痉挛性脑瘫相关标准[4]。存在智力、运动障碍,肌张力、肌力异常,患儿及家属可配合完成治疗。

排除标准:进行性损伤所致中枢运动障碍,正接受抗痉挛药物治疗,暂时性正常小儿运动发育迟缓,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遗传代谢性,基因及染色体疾病;严重肢体畸形、小头畸形。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搭桥样动作训练、双膝搭桥练习等常规康复训练。在痉挛训练时协助伸展关节,诱导肢体运动。在此基础上行灸法治疗。患儿取俯卧位,选取足三里、关元、大椎、身柱、脾俞、肾俞、肝俞、腰阳关等,每次选3~5个穴位,施灸时点燃艾条一端距穴位处皮肤2cm进行温和灸,以患儿感温热而无灼热痛为标准,或操作者以手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感受局部受热并进行调整。每个穴位施灸5min,以施灸部位皮肤出现红晕为宜。1日1次,施灸6天休息1天,持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加用醒窍通督针刺法治疗。①醒窍针刺法:常规消毒后,取前顶、脑户、本神、四神聪、前庭、百会穴位,用一次性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留针2h,留针期间电针1次,捻针3次,1周4次。②通督针刺法:以平补平泻法行督脉十三针配伍太溪、肾俞、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穴位针刺,小于3岁不留针,3岁以上留针0.5h,1周3次。针刺治疗连续20次后休息10天,再继续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

3 观察指标

肌张力评定标准依据改良Ashworth分级法。5分为僵直,受累肢体不能活动,被动屈伸时呈僵直状态;4分为肌张力极度增强,被动活动困难;3分为肌张力显著增强,受累肢体易被移动;2分为肌张力有所增加,被动屈伸时,仅能在关节活动度(ROM)前50%以内移动,均呈现最小阻力;1分为肌张力轻微增加,受累肢体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可突然卡住后呈现最小阻力或释放;0分为无肌张力增加。

发育情况以CDCC智能发育量表评价智能发育。GMFM-88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价粗大运动功能恢复情况。CDCC智能发育量表得分结果采用MDI(评价智力发育)和PDI(评价心理发育)指数,智能发育程度与指数值呈正相关。GMFM-88量表包含坐位、翻身、站立位、爬与跪、行走与跑跳5个区能,总分为5个区能均分,分值0.0~52.8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与分值呈正相关。

脑血流速度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测定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

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显效:肌张力改善大于等于2级,僵硬、手足舞动、共济失调等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有效:肌张力改善1级,僵硬、手足舞动、共济失调等症状体征有所缓解;无效:未达“有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发育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发育情况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发育情况比较 (分,±s )

时间 组别 例 肌张力 MDI PDI GMFM-88治疗前 观察组 36 3.01±0.46 68.96±7.58 69.31±8.93 16.95±2.61对照组 36 3.12±0.54 67.26±7.61 68.48±8.51 15.89±2.67 t 0.930 0.949 0.404 1.703 P 0.355 0.346 0.688 0.093治疗后 观察组 36 1.56±0.36 83.25±8.26 82.37±9.01 24.50±2.36对照组 36 2.04±0.41 76.17±8.04 75.17±8.18 22.85±2.53 t 5.278 3.685 3.550 2.861 P<0.001 <0.001 0.001 0.006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 (cm/s,±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 (cm/s,±s )

组别 例 ACA PC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6 53.92±6.04 67.94±6.51 46.86±5.14 67.25±5.12对照组 36 52.80±7.18 61.42±6.38 45.31±5.36 57.32±5.82 t 0.716 4.292 1.252 7.687 P 0.476 <0.001 0.215 <0.001

6 讨 论

CP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常以视听觉障碍、语言障碍、智力行为异常、癫痫等为主要表现,妊娠期宫内窘迫、胎盘异常、早产、新生儿窒息、脑膜炎等均可引起脑损伤,造成CP发生。痉挛是CP常见症状,多由肌肉张力亢进造成。痉挛性CP患儿因大脑皮层和锥体系损伤,表现为运动姿势障碍、发育迟缓、骨骼肌舒张受损。若未及时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将极大影响患儿正常发育与运动,直至丧失肢体活动能力。目前,康复物理治疗是CP主要治疗手段,其以下肢功能训练、粗大运动训练为主,通过机械、物理刺激对患儿异常姿势进行矫正,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症状,但单一治疗方案收效缓慢,且个体间疗效差异大[5]。

小儿脑瘫属中医“五硬”、“五迟”等范畴。病位由脑累及四肢,因先天形神不足致脏腑失衡、痰瘀血逆、不能荣养,经络不畅致精血不足,肾气虚弱,窍迷脉痹,导致肢体痉挛、瘫痪,因此醒脑开窍、通督益智是治疗重点。“血”、“气”、“精”、“营”均为“神气”之外现,神在方可躯体健运[6]。醒窍通督针刺法中醒窍头针法选取前顶、脑户、本神、四神聪、前庭、百会穴位针刺,可直接刺激督脉、足厥阴肝经及手足三阳经,发挥健脑窍、宁心神、调中气功效。督脉为阳经总汇,统帅周身之阳,血气通畅可使精血上荣元神,益脑开窍。通督针法针刺督脉,可调节全身阳气,使经脉通畅,脑络有所荣养。另配合太溪、肾俞、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针刺,可共行补脾益肾、活血行气之功[7]。两针法合用,具养神醒脑之效。灸法治疗取足三里、关元、大椎、身柱、脾俞、肾俞、肝俞、腰阳关诸穴,通过艾条温热刺激,激发经络气血运行。身柱位于背部,与心肺关系密切,可宣肺宁神;腰阳关可激发周身阳气,调节督脉,舒经通络;足三里可解痉止挛,益脾化湿;关元可温肾固本、养精益气。由于CP患儿先天不足,艾灸可扶正祛邪,促进气血生化,与醒窍通督针刺法联合治疗CP可安神醒脑、养神益智[8]。

现代研究证实,三阴交、足三里针刺可刺激下丘脑、额下回、中央后回、海马回,提高神经细胞兴奋性;阳陵泉穴针刺可提高额叶、颞叶、枕叶、基底节等组织代谢;针刺百会穴可调节双侧大脑运动功能区域中糖类代谢,加速修复脑细胞,增加神经组织兴奋性。醒窍通督针刺法可改善头皮运动区域脑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激发神经细胞功能活动,促进组织细胞代谢,加快神经细胞修复,从而促进患儿神经发育,改善肌张力[9]。灸法治疗可改善脑部血流,与醒窍通督针刺法联合治疗时,通过调节与修复受损大脑的神经机能发挥治疗作用。

醒窍通督针刺法联合灸法治疗痉挛性CP可加速脑血流,降低肌张力,促进智能和运动发育。

猜你喜欢

痉挛性灸法肌张力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古代文献中岭南灸法及其发展源流*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浅析温针灸的治疗机理及温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