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开展
2022-03-03于方
于 方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石臼窝镇高家庄小学 河北 唐山 064104)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必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一、重视课堂导入,奠定教学基础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重视导入环节,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科学、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打下基础。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做好充分、精心的课前准备,全面细致地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新课内容,明确导入的基本内容,在课堂开始时,采用游戏、竞赛、谜语、提纲、新课件等形式,进行全面细致的研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并在课堂开始时运用游戏、竞赛、提问等形式,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举例来说,笔者在上课前,在教授蝙蝠和雷达课程时,首先向学生提问。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看到雷达了吗?
同学:看,雷达能发现肉眼看不到的敌人。
那么你们有没有知道制造雷达的灵感呢?
此时,学生们开始怀疑:雷达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 接着,笔者又为学生引出蝙蝠,介绍蝙蝠在黑暗中如何辨别方向,经过笔者介绍,同学们恍然大悟,立即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笔者又正式引出了这一课的内容,让学生从文本中了解到人类从动物那里获得的科技灵感。
二、渗透传统文化,发展学生素养
从长远看,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能否在大浪淘沙的社会大潮中实现不忘初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进一步落实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1.根植语文教材
在不缺少古诗内涵和文学名著的情况下,“语文教材”为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认真研读教材,抓住其中传统文化素材和资源,提炼出优秀的文化案例,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切入点,通过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兴趣探究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自己强烈的文化认同。
例如:在讲授《将相和》课程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首先应以主题为起点,引导学生在理解和、与意蕴的基础上把握和字的内涵,从文化的角度谈对“和”字的理解,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接下来,笔者将从春秋战国战略图过渡到自然引出主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地朗读课文,找出问题的原因、经过、结果,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试着在文章中每一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下一步,笔者让同学们再仔细地阅读课文,画出描述人物行为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把课文的内容组织成一组情景剧,在表演中,使学生和人物之间的精神共鸣。课堂上,笔者会让同学在课堂上搜集资料,搜集“知大体,顾全局”的历史故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如此,不仅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文化认同,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
2.开展文化活动
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从教材的内容入手,而且要在课内、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喜好,设计、组织和开展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推陈出新,不断陶冶心灵,提高修养,感受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源远流长,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感受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源远流长,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例如,上语文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除讲解基础教材的内容外,还组织学生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语文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如何继承和发展”的辩论,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成语故事大比拼等语文活动,并参照“中国诗词大会”、“朗诵”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承意识。
三、重视阅读教学,培养文学素养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阅读教学
(1)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收集资料
小学生的阅读经验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学生的阅读质量就会很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文字,包含了历史、地理、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布置的任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预习,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收集,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从而快速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让学生进入到阅读状态。
比如,在讲授《草原》的过程中,课文记录了大草原的风景,但很多同学并没有亲眼看过大草原,也不了解当地人的习俗,因此,在教学中,笔者请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资料,尽可能了解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了解草原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从而让学生在正式阅读前产生自己的理解。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巨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帮助学生在阅读之前先去“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2)课中利用信息技术加深阅读
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这个特性,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原本抽象的语言文字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声音、图画等信息,从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促进学生的阅读效果。
比如,在讲授《开国大典》时,文章描绘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各段之间过渡自然,层次分明,体现了作者对祖国的强烈自豪感。然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难以形成情景下良好的感性认识,教师很难正确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笔者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建国以来建国以来的经典作品,制作成微课,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享受,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将相和》教学中,笔者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配音,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对教师展示的动画片段进行分析,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改善阅读效果。
2.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1)指导学生合理选择阅读内容
基于阅读内容是发展阅读的基本要素,所以科学地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是提高阅读效率、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使之具备足够的阅读量,进而科学地指导学生合理选择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课外阅读内容,推荐与学生生活背景、心灵世界密切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读物,并能与语文教材教科书相协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从繁杂复杂的信息中辨别、筛选有价值的课外阅读资料,避免无效、消极的课外阅读。例如,笔者每周开展一次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在阅读活动之前,笔者首先对课外阅读的书籍进行了整理,筛选出有阅读价值的书籍,上课后,笔者又让学生自由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笔者会要求学生在爱护图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心得
读书心得的分享与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的阅读范围迅速扩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定期组织和开展主题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课外书目,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见解,以便于就课外阅读问题,包括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或段落、阅读时遇到的困惑、阅读后得到的启发等,有效激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热情,并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例如,在阅读之后,笔者将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展示,这时,笔者会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放下内心的抵触。另外,笔者还会安排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或重新描述阅读内容。如此,笔者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以增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理解。
四、融入生活要素,丰富情感体验
由生活所获得的知识,最终也将应用于生活,语文知识同样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将生活要素融入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根本手段。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拓展教学思路和范围,以现实生活为起点,挖掘、收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各种案例、材料和资源,并将之融入教学实践过程,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真实的生活场景,从而更好地体验语文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生活的真实场景,感受语文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例如,在讲授《爬天都峰》的时候,这一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打倒",这篇文章正是对自己遭遇困境后的解决之道。通过阅读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注重生活要素的综合整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精心预设问题,优化问题难易程度
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难度要适中,问题太难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学习情绪;而问题过易又会使学生缺乏思维发展,没有不断进步的空间,使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层次变得越来越低。针对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应精心预设课堂问题,主要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的构成等情况,来做到细致、巧妙地设计问题,优化问题的难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问题中得到启发,都能真正地“跳一跳”摘到桃子。
例如,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也会设置提问环节,但由于教师没有对设问环节进行精心优化,导致问题设置存在并不成熟,因此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于此,笔者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置问题,把问题难度降低,方便学生思考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笔者结合课文内容设定问题,如,课文中的“降落伞”是用来做什么的? 它有什么作用? “铠甲”指的是什么? 小苍耳的“铠甲”是什么? 这能起什么作用? 这类问题充满童真童趣,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而且在提问过程中,笔者会用非常亲切的话语进行提问,能够避免学生产生畏惧思考的现象。最后,笔者还要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例如大家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呢?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新鲜。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单元,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面对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时期,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端正教学观念、态度、思维,顺应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明确基本目标和要求,以现实学情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