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是最珍贵的东西
——探究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2022-03-03王宇
王 宇
(宁夏银川市第十中学 宁夏 银川 750001)
前言:语文即语言和文字,也是传承和延续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与思想重要载体。学好语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对于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且语文实际应用性极强,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都必不可少。因此,为学生建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基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创设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阶段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给予学生探索机会和时间。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于学生在校发展的要求不再仅仅是针对学习成绩和知识的记,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综合发展,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建构高效课堂成为当下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已经在基于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教学方式调整,然而教学习惯和对理念认识的不深刻导致课堂教学依旧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
首先,教师在教学手法上依旧过于刻板,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会不由自主的因为学生对知识无法快速理解和讨论过后没有立刻得出结果等情况感到焦虑,并逐渐转回传统填鸭式教学。且“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进步,让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1]。
其次,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度不高,语言和文字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同的语气和表达方式能够展现出不同的语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若只是注重对于教材知识的讲述和重难点的记忆,就会让课堂氛围变得刻板,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还会降低教学质量。
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于教学任务的吸收和了解,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反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巩固教学知识是加深学生记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教师在开展复习活动时可以适当对相关知识进行延伸,在基于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有关联性的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避免过于沉闷的课堂让学生觉得乏味并产生抵触,帮助学生更好的建构知识网络。
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以生为本”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想要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就必须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寻找和剖析更加有效且更加符合当前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看作课堂主体,引导其学会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传统教学理念下注重“先教后学”,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是被动的吸收教师所讲述的知识[2]。随着教育环境的转变和由应试教育理念转为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教师想要促使你学生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例如:在进行《济南的冬天》学习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教师会注重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将生字和词句进行记忆,没有给予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思考的机会。然而,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发展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自身探索了解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文章中体现的情感等。针对这篇文章,教师就可以先借助故事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中的冬天进行描述和想象,然后再对课文进行学习。使学生更有代入感,并基于学生对于文中冬天的好奇心提高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质量,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在这样的引导模式下,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并促进与文中情感方面的共鸣。
(二)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建构趣味性课堂
当人们对某一件事特别感兴趣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加强关注[3]。初中生也是如此,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和探索的重要阶段,想要为学生建构高效课堂,首先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真正做到让学生对学习和教学内容有兴趣,才能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吸收。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多元化教学方式也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并实践,利用更加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且基于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产生新鲜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并通过生活中对语文知识的运用,了解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这类新闻类文章,教师就可以采取观看影视资料的方式,采取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故事背景促进情感共鸣。针对古诗文学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合作,在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对其他同学学习方式和知识储备的了解,丰富自身知识网络取长补短。且在自主探索利用所学解决问题过程中,加强学习自信心,促进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在针对情感方面如《记承天寺夜游》学习过程中,就可以采取结合音乐的教学方式,借助倾听表述相同情感的乐曲让学生有代入感,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文章所表述的意境当中并主动进行阅读和学习。
(三)注重教学延伸,拓展学生知识面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教材当中,而是真正结合实际进行延伸,丰富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会采取在学习过某一单元的全部知识后进行统一复习,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然而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采取的传统问答形式会让学生感觉到没有趣味性,且没有新鲜感,降低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参与兴趣。对于初中生而言,教材中的知识并不足以满足其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的环节,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学生通过复习学到更加深入,更加实用的知识,了解到同一事物或同一情感的多种表达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语文知识合理运用。拓展延伸,不但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和谐。然而,在进行知识拓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注重帮助学生吃透重难点,不脱离实际学习和生活。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之后,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有关其他描述花卉和同样采取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帮助学生丰富知识面,增强对于植物描写的词汇运用能力,并加深对于写作手法的了解。最后借助身边常见事物,引导学生对延伸内容进行掌握。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不仅要基于教材教学目标,更要注重结合实际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从小课堂迈入大课堂真正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使思维得到拓展,视野更加开阔,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而是实际掌握有效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下,同样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促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再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在今后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建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环境,基于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具有探索性和发散性的问题。通过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积极参与到探索活动当中,成为能够通过自身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加强与人交流能力。真正做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高效课堂建构。
(五)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改注重建构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和交往的过程,只有促进师生建构和谐交往关系,做到相互解决、相互尊重,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高高在上,无论是在课堂活动的掌握上还是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都会让学生产生一定抵触情绪。多数情况下,教师很少会给予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言的机会,且将学生的发言看作是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而当学生兴致满满想要与教师交流,通过教师解决问题时得到批评,这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个体,且具有个体差异性。只有教师建构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更大程度上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索和尝试。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自身探索和分析提高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注意力更加集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跟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思维和语言能力发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进行更高效的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