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问题与策略
2022-03-02罗静
罗 静
(贵州省威宁县第五小学 贵州 威宁 553100)
引言
当前形势下,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清晰其写作思路,将其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之所以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乏个人情感,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学生脑海中写作素材的累积量不足,无法将自身的想象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认真对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阅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自身的认知视野,使其思想得到升华,而且还能帮其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锻炼其想象思维,使其写作内容更加新颖、细腻。
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问题
1.1 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在家长的过分宠爱中,孩子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做基础,面对作文题目也就没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对家庭和学校外的环境没有灵感,不能对作文框架进行构思,也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学生缺乏社会实践,不能将自己设身处地地置身于写作情境中,不能与作文主题共情,因此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任何内容,渐渐失去了写作兴趣。
1.2 学生想象力不能应用于写作
小学生阶段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他们对事物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但因为教师没有顺势对他们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没有将作文主题进一步发散,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无法对作文题目产生联想,对事物的想象只停留在想象阶段。加之学生的文字积累有限,缺少一定的文字表述能力,这样的作文题目反而限制了他们的想象,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1.3 教师的教学模式趋于传统
小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教师应当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把灵活的思维想象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述能力。但当前的学校作文教学过于枯燥化、刻板化、程式化、应试化,教师多运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手段进行写作教学,导致教师带领的写作训练和学生的心理能力发展不同步。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多向学生传授写作理论和写作知识,将作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框架固定化,限制学生创作的深广度,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二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写作课堂枯燥无趣,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发挥,无法应用于写作,最终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无法提高。
1.4 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外阅读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在启蒙阶段,对知识的储备不足,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他们很难寻找到写作思路。学生阅读量有限,没有大量的阅读基础,没有作文素材,不能顺利地进行作文构思,面对写作题目没有知识储备,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任何东西,长此以往,只会越来越害怕写作。学生的想象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高,写作只会越来越困难,这也就是学生每次为了完成写作任务,总会出现抄袭或凑字数行为的原因。
1.5 教师对作文的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是以教师评价和分数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过于武断和绝对。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创作是不能仅通过分数来评价的。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对作文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他们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充满对自己的创作的期待感[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地站在教师角度对作文进行评价,将学生的作文进行比较,同时从立意、文面和文笔等方面给学生的作品一个单一的冷冰冰的分数,加之寥寥几笔的“继续努力”的评语,只会打消学生的创作热情,固化学生对作文的创作思路,不利于学生创作灵感的迸发。
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
2.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丰富想象的积累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社会阅历比较少,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薄弱,限制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想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接触和观察周围的人、事、物,丰富学生的认知,从而在学生脑海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增加学生脑海中想象素材的积累量,是高效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实践体验不足,观察能力有待提高,因此,老师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而是始终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鼓励学生勇敢的走进社会生活,引导他们通过对事物认真的观察与分析,挖掘作文想象的素材,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力,经过学生对写作素材大量的积累,并加以整合之后,最终成为作文写作中的养分,丰富了写作内容[2]。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周围事物、人物等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加留心观察,包括大自然的景色、人物的特点等,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观察的人、事、物在课堂中进行详细描述,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心得与体会,针对于学生描述的内容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老师需要及时给予其正确的建议和指导,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随着学生观察事物经验的积累,加上老师针对性的指导,进而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此可见学习实践的重要性,因此,老师除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布置写作任务,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外观察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让想象力得到萌发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储备大量的词汇、语句,才会将自己丰富的想象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而阅读是学生储备词汇、语句的重要途径。在传统语文写作教学中,老师更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从而忽略了对学生个人情感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惊人的想象力,非常善于对别人的模仿,然而由于其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量,只能将其想象的内容以天真、稚嫩的语句表达出来,以至于写作内容空洞、缺乏个人情感[3]。因此,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去阅读与挖掘课本或者课外书籍中的写作素材,通过分析和研究书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及情感,发散自身的想象思维。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拓宽自身的认知视野,使其思想得到升华,而且还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锻炼其想象思维。比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围绕《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我们都知道,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全文围绕“美丽、富饶”展开,写作思路和内容不仅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而且语句生动典型。
2.3 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想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思想,使其思维得到彻底释放,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4]。然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并不是代表学生可以对事物的形态进行杂乱无章的表述,可以畅所欲言,但是却不可以进行胡言乱语、无中生有的表述。这就要求学生在对事物和人物进行表述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合理的夸张语句,比如,在形容酒香的时候,可以描述为“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从而突显文章的艺术效果。因此,老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在文章中广泛应用修辞手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新颖和内涵,而且还助于释放学生的天性,锻炼他们的想象力;第二,除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还需注重学生思维深度的拓展,使学生在对某一件事物进行观察时,除了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还需要深度挖掘该事物的内涵,比如,我们在观察一盆花时,除了观察植物外露的茎、叶、花,还需观察植物的习性以及周围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等内容,只有对事物进行全面综合的观察与思考,才能对观察的事物产生独到、深刻的见解。培养学生想象力需要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日积月累,以及长期性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5]。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辅助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犹如处在身临其境一般,同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加强学生对事物的印象和记忆。
2.4 教师改进教学模式
2.4.1 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激发学生产生灵感
教师针对给予的作文题目,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通过这种延伸思考,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灵感。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启发式引导应当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实践,而不是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日常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养成想象和联想的习惯,使学生在写作时顺利地产生联想和想象。
2.4.2 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小学生思维活跃,分享灵感可以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创作思路。沟通交流是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激发灵感的有效途径。在进行作文写作之前,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同学间的交流给学生提供灵感。同时也要重视师生间的交流,在写作前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同时观察各个组的交流情况,积极地为学生进行问题点拨,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6]。教师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情况,通过交流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5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文写作需要学生大量的课外积累,学生只有大量的阅读储备,才可以在写作时激发想象力,迸发创作灵感。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会产生好奇感、新奇感,教师一方面可以在教室内设置读书角,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图书,保证图书更新的频率,定期让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另一方面可以在讲课时穿插一些自己读过的儿童读物的片段,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基础。
2.6 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社会实践是学生最好的写作素材,教师在写作前可以要求同学们进行写作前的准备,使学生在作文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既能积累生活素材,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避免作文内容空洞生硬。教师通过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同时指导学生联系社会实践经验展开想象,使学生的作文写作向好的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于语文写作是至关重要的,想象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也能够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拥有超强的模仿力,但培养学生想象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且耐心的启发和指导,同时也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沟通交流。在教师的细心引导下,学生把想象力应用到写作中,从而提高作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