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与表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以安徽省合肥市某县城中学为例

2022-04-25王贵芳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批判性创新性表达能力

王贵芳

(安徽省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 安徽 肥西 231200)

一、引言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在经济发展层面,要提高生产效率,需要培养大量知识型劳动力。知识型劳动力更加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的精神,在变动的外部环境下保持自己的判断力和思维方式。在文化社会层面,现代社会各种思潮涌起,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保持自己的独立意识,形成自主判断的能力,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责任,配合其他学科,衔接小学与高中教育,系统的构建知识型人才的初期培养框架,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达,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道路和平台。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关键内容,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和比较大量他人文章与观点,引导学生思考与整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形成总结与反思的思维方式。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某县城中学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下学生的阅读情况、批判性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和学生所处的表达环境,讨论当下中学阅读教育的基本情况,并且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评估群文阅读教学质量水平,尝试发现问题,为未来进一步完善和规划语文阅读教育结构提出方向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有关批判性阅读与表达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加,教学案例设计方面涌现大量优秀案例,在理论支撑和探索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简要综述现有的理论支撑与探索实践的案例,对研究现状进行大致描绘。

在理论支撑上,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其中批判性思维成为其中的焦点,并且在八十年代逐渐取得教育改革的核心地位。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教育改革也相应的提出了“素质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学家董毓、谢小庆等提出建议,主张在教育教学中关注“批判性思维与表达” 能力的培养。董毓(2019)在《批判性思维十讲》中系统阐述了批判性思维及其含义,以及批判性思维在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理论支持和框架建构。谢小庆(2017)则在《创新学习新思维》中对“批判性思维”的由来,定义,内容,培养方式等进行了深刻的介绍和阐释。上述理论构成了批判性思维与表达的理论支撑,证明其合理性。

目前有关批判性阅读与表达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概念界定,褚树荣(2018)将批判性阅读与表达纵向地同哲学思辨对比,横向地同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内涵进行对比,系统阐述了批判性阅读与表达的认识;陈兴才(2019)也结合学习过程特征的思维培养过程,表达了他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实践价值,相关研究指出批判性思维与表达教育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人才的需求,以及对我国素质教育理性教育的缺失;三是在落实方法上,褚树荣(2018)提出,不管是阅读,表达还是口语,都需要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作用。在实施路径上,分为三种设计思路:一是不同文体,不同话题的比较性批判阅读,二是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设计,整合文本,专题研讨;三是项目学习,从表达项目出发,如语言运用、观点推理等逐步深入,层层递进。

在实践探索中,许多教研前线的优秀教师为教学界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可参考的教学案例设计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对整本书的批判性阅读与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再引导学生对主旨和内容进行批判性理解,鼓励学生将所思所想进行表达;二是在具体的某一话题下进行的批判性阅读与表达,如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或者历史和当下社会的某些话题进行交流表达的语文学习过程;三是比较不同的文本进行的批判性阅读与表达,按照古代经典、文学名著、现代杂文、时事新闻等进行文本分类,并设置不同的小专题,引导学生切入文本的论证思路、方法和逻辑框架,从而促进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

研究者借助问卷调查软件问卷星,通过微信班级群发布调查问卷获取调查数据。在问卷结构上,问卷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学信息,计3个题项;第二部分为阅读相关情况,调查学生是否具备阅读兴趣,平时的阅读习惯、阅读类型和时长等,计4个题项;第三部分为批判性阅读能力,调查学生在阅读经历中,理解、记忆、运用、评价和思考的能力;第四部分为创新性表达能力,调查学生在阅读经历中产生自己的观点、观点的独立性,以及是否记录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完善的能力,;第五部分为阅读与表达的环境,调查学生拥有多大程度的自我表达空间,计7个题项。问卷总计24个题项。

(二)样本收集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在七、八、九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将问卷通过班主任发送至班级微信群,邀请同学们自主填答。问卷于2021年2月11日开始正式发布,于2021年2月20日完成回收。总计回收问卷360份,其中有效问卷324份。男性占37.35%,女性占62.65%,性别比例差异较大;三个年级占比相当,分布较为平均;年龄分布上看,大多集中于14岁和15岁,合计占样本总量的62.04%。

1.阅读相关情况

(1)阅读兴趣

从表4-1可知,比较赞同“自己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的频数最大,为122,占比37.65%;非常不赞同“自己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的频数最小,为10,占比3.09%。选择“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的样本比例为62.03%,远大于“非常不赞同”和“比较不赞同”的样本比例6.97%。

表4-1 “您赞同您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吗?”选项分布

(2)阅读类型

从表4-2可知,各项的选择比例具有明显差异性。具体来看,课本和作业中的阅读文本、经典文学名著和现代文学书刊共3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即选择课本和作业中的阅读文本、经典文学名著和现代文学书刊这三个选项的人数明显较多,它们被选中的比例明显较大。

表4-2 阅读类型选项分布

(3)阅读动机

从表4-3可知,各项的选择比例具有明显差异性。具体来看,文学兴趣,休闲娱乐共2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即选择文学兴趣、休闲娱乐这两个选项的人数明显较多,它们在选择时被选中的比例明显较大。

表4-3 阅读动机选项分布

(4)平均每周课外阅读时长

从表4-4可知:从学生每周的大致阅读时长(不计入学习和课程时间)来看,样本中有超过四成的样本为“每周2到4小时”,每周不到2小时的样本比例最小。

表4-4 平均每周课外阅读时长分布情况

2.批判性阅读、创新性表达及其环境

变量批判性阅读、创新性表达、阅读与表达的环境,分别为其对应题项的得分之和。其中批判性阅读满分为25,创新性表达满分为25,阅读与表达的环境满分为35。这三个变量的平均分,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及各分位数如表4-5所示。

表4-5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对于学生阅读的相关情况,在阅读兴趣上,超六成学生赞同或者比较赞同自己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大约三成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兴趣一般,仅有不到一成学生不认为自己喜爱阅读;在阅读类型上,选择了课本和作业中的阅读文本的学生是最多的,但除此之外,选择经典文学名著的学生大约占65.43%,选择现代文学书刊的学生大约占44.75%,可以说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类型为经典文学民主和现代文学书刊;在阅读动机上,课业需要并不是学生主动阅读的最大动因,文学兴趣和休闲娱乐往往是学生的主要目的;在平均每周的阅读时长上,每周达到6小时以上的学生大约占19.75%,即平均每天大致阅读时长在1小时左右的学生约为二成,每周阅读2到4小时的学生最多,约为41.05%。

对于批判性阅读、创新性表达及其环境,三个变量各自的平均得分与中位数大致相近,说明样本分布集中,离散程度小,即样本在批判性阅读、创新性表达、阅读与表达的环境上各自的程度和水平较为相近。批判性阅读极差小于创新性表达极差,说明学生之间在创新性表达能力上的差距可能略大于在批判性阅读上的差距。

对于批判性阅读、创新性表达及其环境的关系的探究,发现:一是批判性阅读对创新性表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越强,其创新性表达能力越强;二是阅读与表达的环境对创新性表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阅读与表达的环境越友好,学生表达空间越大,创新性表达能力越强;三是年级对创新性表达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年级越高,创新型表达的能力可能越低。

(二)研究局限性

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整群抽样抽取整个班级,可能存在样本由同一语文教师教授从而样本异质性较低的情况,在部分分析中差异性不显著;在测量方法上,部分题项如平均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涉及到回忆过去经历的过程,可能存在回忆偏误;在填答过程中,由于问卷通过班主任发放至家长群,可能存在家长冒填或者学生为了迎合老师而填写正向答案等情形,从而影响真实数据的收集。

(三)教学建议

一是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更多的侧重于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如带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对多个文章进行主旨探讨,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对阅读过程中接收到的观点进行主动性比较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生活实践中能够独立思考,拒绝人云亦云,始终怀抱质疑精神。

二是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创新性的声音往往被拒绝表达,刻板的课堂环境或狭隘的观点平台无法让学生合适的表达其所思所想,甚至对学生的创造性形成打击。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空间,不拘泥于阅读答案,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自主意志,鼓励表达思考。

综上所述,通过培育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意识,从而促进其创新性表达能力的提高,并提供学生自我表达的开放空间,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批判性思维与表达的教学模型。

猜你喜欢

批判性创新性表达能力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