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研究

2022-02-23屈艳军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高中数学

屈艳军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积极探索学习方法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价值,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这样高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新知,准确地运用知识。课堂导入是课程的开始环节,好的课堂导入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全方面发展。课堂导入设计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改善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导入设计原则出发,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导入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要求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把数学具体化、生活化,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较为轻松地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自身已有认知中进行知识的整合,进而内化为新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的产生过程呈现,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活动的参与中更加的积极,进而喜欢学习数学。

一、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原则

(一)教学目的明确原则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导入的设计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入内容是有目的性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内容的针对性原则

导入的设计要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课堂导入的设计一方面要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教学内容相呼应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符合学生实际原则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安排的是否恰当合理,要看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导入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数学认知,根据具体学情,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轻松,通过较高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的导入方式,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

二、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优化策略

(一)更新教師教育理念,形成导入认知

一方面,教师要对最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充分的了解,学习导入设计的有关理论。掌握在课堂导入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积极主动的进行导入理论的研究,总结导入的方法,掌握每种方法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导入设计素材的积累,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并且不断调整和优化课堂导入的设计和实践。

另一方面,教师要形成导入认知,注重课堂导入设计。作为课堂开始的环节,课堂导入的实施效果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导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其铺垫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对学习目标更加的明确,初步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特征,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扩大素材来源范围,转变设计思维

由于目前课堂导入的方法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因此叫教师扩大素材搜村的范围,拓展灵感来源,灵活设计导入。在课堂导入设计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局限于自身知识积累和教学参考,导入内容可以时时政热点、名人励志故事、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景、道德教育等素材,而查找借鉴的范围更是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优秀的教学设计、教辅资料、同行典型的导入、各个科目,阶段的公开课教学视频都可以作为教师导入的素材,日常教学中的积累也尤为重要。通过上述的导入内容种类、素材查找渠道的参考,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教师对课堂导入进行科学、精心的设计,提升导入的生动性。

(三)立足学生实际学情,灵活设计导入

课堂导入内容设计针对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在课堂导入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进行对于新知理解的引导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有深入且清晰的了解。第一,进行导入设计时,要了解学生对与本阶段内容相关知识的储备程度、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认知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筛选内容一定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通过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通过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将所学内容内化为新的认知。第二,导入设计的内容选择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不同班级、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全方面的综合设计导入内容,最大程度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人教版《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直观进行理解和接受,但是学生有初中阶段关于一次函数和平面直线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充分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通过如何确定平面中直线的位置,引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导入问题设计的层层递进,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四)重视反思与评价,展开教研活动

想要实现课堂导入的效果,就需要推动教师导入设计能力的提升,要开展课后反思、外界评价及自我评价、开展导入设计的教研活动。首先,教师要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发现导入设计不足之处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失败或不足的原因,为后续的导入设计提供经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教学实践-课后反思-经验积累”模式。教师通过课堂实践不但要反思导入设计,积累经验教训,为科学的设计导入做准备,还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将反馈的内容作为衡量导入设计是否发挥其作用的标准。其次,要重视导入设计的各方面评价,导入设计的评价能够让教师了解到不足的方面,及时纠正,提高导入设计的质量,对于教师的迅速成长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数学课堂导入设计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认知结构和教学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因此,教师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形成导入认知;扩大素材来源范围,转变设计思维;立足学生实际学情,灵活设计导入;重视反思与评价,展开教研活动,进而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重组、内化和迁移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岳成雪.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调查及有效导入的策略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20.

[2]何姗珊.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3]曲国庆.基于迁移理论的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高中数学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