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隐性教育资源运用探讨

2022-02-23江宏强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运用

江宏强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作为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平台,理应不断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做出对应调整以补充高速发展的社会体质下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即在充分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具有正确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然而在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常通过显性的专业课程教育来实现这一主要教学目标,即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向學生单方面传输专业知识理论来塑造,培养,传达所需思想道德精神体质的模式所呈现的成效缺愈发不理想甚至已无法满足塑造、纠正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要求。因而在充分利用课堂思政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应重视相应隐形教育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隐形教育资源;运用

引言:

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显然是两种相对应的教育模式,但同时在时代背景的要求下又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于高校教育中。隐形教育旨在通过除显性教育的课程学术性教学传达下通过其他非教育课程的形式将教学的主体体现在生活活动等承载对象之上,以整体生活环境的氛围性潜移默化的塑造影响改变生活于其中的教育对象,使得教育对象获得由内而外的自我提升。

一、隐形教育资源作用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在多元化文化、思想元素的多重影响下,自身的思想诉求必然也是需要多元性的物质进行充实的。也正是在相对自由的文化思想氛围中,促使大多数学生偏向于意识的自主化和思维的多样化,因而对一些强行灌输思想文化模式的教育模式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这也是传统显性思政教育效果愈发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应大学生这种变化需求及心理下隐形教育具有丰富内容和多样化或者说多渠道表现形式和模式的同时是多维思想道德模式的承载结合体。这样的特点恰恰对应着学生多元化的需要从而相对于单一的显性课程教育更易作用于学生主体。与此同时,隐形教育往往是融入于日常生活的所以对学生不具有强制性而是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所经历到的情感体验,思想碰撞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学生。这样的教育模式完完全全的渗透,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学生由内而外深化于道德文化上的熏陶,直接内化于学生本身从而塑造了对应的思政内容高度。隐形教育在隐藏化的传达模式中渗透于教学活动及生活环境中,在与显性教育共同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同时,凭借独特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在迎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规避了学生的排斥心理,更好的巩固加强了思政教育的成果。

二、开发利用隐形教育资源的途径

(一)把握基本方向,发散开展教育

课堂上的显性课程教学主要通常传达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理论等一系列中国社会主义下的主流体系衍生的一系列相关思想体系,因此其目的可能取得的成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思想理论完备的合格青年[1]。相应地,校园内的隐性教育在以塑造学生思想道德体系为目的地过程中理应也需以相应的核心精神文化素养作为中心进行发散式的教育。而校园环境作为隐性思政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其所承载的不同高校于不同地域、条件、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凝结而成的文化底蕴或者说是精神内核,无疑就是高校隐性教育的核心所在。这是在一代代的高校人于风雨中在岁月里积淀的思想道德精髓,以校园各种场景下所反映出的独特的人文关怀为媒介给予学生独特的思想道德体验从而实现隐性教学的目的。因此就需要合理强化校园文化在校园环境中的应用体现来引导把握高校隐性思政教育的基本方向,并由此开展衍生的思政道德文化的传播。

(二)应用多样渠道,强化教育成效

交互式社会的高速普及发展使得高校学生交流及获取信息的途径方式都呈现着多样多元化的特点。在高校中开展的隐性教育过程也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适应性的做出推进改革,以在满足思政教育的前提要求下,力求将隐性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及校园环境中的作用发挥至最大。首先,网络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碎片化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网络交互的普遍性,开放性更加为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天然且适宜的工具意味着隐性教育更加深入全面地与教育对象的直接接触[2]。因此合理地构建、完善以高校文化为基点的各种网络项目,如:校园网、公众号、高校论坛等方式及栏目,无疑将会让高校隐性教育产生新的强大生命力。其次,校园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场所,充分发挥其与学生具有极强关联性的优势强化隐形教育于校园生活的“存在感”,拓展隐性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范围。通过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各类型活动,各类型文化产品等深化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的进行思想道德观念的塑造、纠正。

结束语

高校在致力于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合理地处理把握显性课堂教育和隐性教育资源运用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以理论知识将基本学科、人文素养核心精神传递给学生的同时,合理运用隐性教育资源在日常生活中辅助学生对思政教学所体现反映的精神、文化、理念、体系进行深度把握、内化。从而更有效地推进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志永.提高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的研究[J].才智, 2019(2):1.

[2] 刘冬.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J].青年时代,2019,000(007):172-173.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运用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