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熙载夜宴图》构图中的美学特点
2022-02-23杜小彤
摘要:《韩熙载夜宴图》画面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在美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绘画的影响也极为深远。本文通过结合绘画的创作背景,从四个角度对《韩熙载夜宴图》构图中的美学特点进行分析。
一、《韩熙载夜宴图》绘画的背景
《韩熙载夜宴图》的绘制背景相传有两个版本,其一为官员韩熙载出自豪门,才能超群,为南唐后官中书侍郎,因南唐国力及政治逐渐衰退,而自己却力不从心羞愧难当,于是便用日日笙歌乐舞沉迷酒饮这种方式来掩盖。南唐后主李煜自是很想重用韩熙载,但又闻熙载“放意杯酒间,竭七才,至娱乐殆百数以自污”。于是皇帝李煜变设一法,命画家顾闳中夜间潜至韩熙载府邸,偷看韩熙载酣歌醉舞的场面,借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劝导韩熙载大臣停止夜夜笙歌推杯换盏的行为。此论据为《宣和画谱》记载。又有五史补论: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伪主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熙载自知安然。” 其二版本相传韩熙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出身北方名门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其父因事被株,韩熙载逃至江南,投顺南唐,深受南唐后主李煜喜爱与宠信,李煜继位后,因北方势力威胁南唐安危,李煜一方面求和屈尊,一方面又对北方投顺的官员加以猜疑、陷害,整个统治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
二、《韩熙载夜宴图》中构图的空间美学特点
1、借助屏风划分画面构图
《韩熙载夜宴图》作为横向手卷卷轴画,从右向左共安排了五段情节起伏的画面,而在五段画面中,每段画面相邻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画面景物——屏风。屏风的出现,其一是作为画面中的一个绘画元素,它是古代家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陈设物件,起着美观与保护隐私的双重作用。其二是作为画面的一种叙事手法,一扇屏风的出现,标志着上一个故事的结束与下一个故事的开启。夜宴图中屏风一共出现了三次,每次的摆放位置与角度也不尽相同,屏风的造型与图案绘制也是经过缜密的思考,第一处屏风连接的是“韩熙载和宾客们的宴饮”画面与“王屋山六幺舞”画面,此处屏风角度朝向第一画面,笔者认为这样的角度使得第一画面得空间关系更加紧凑,画面故事情也衬托的更加饱满,使得“听闻琵琶曲”这项笙歌乐舞的画面显得更加私密。在第三四段画面之间的屏风,更像是从一个引入式的角度带观者浏览新的故事情节。最后一处屏风是在画面四五段之间,此时的宴会在管乐合奏中已经步入了尾声,伴随着乐曲的逐渐消散,宾客与佳人或三五成群的依偎着,说着甜蜜话语。 此时的屏风半遮半掩着画面中的人物,为这暧昧之色增添了一份情调,也将人们的思绪与视线拉回现实。
2、通过画面色彩的搭配安排构图
《韩熙载夜宴图》的画卷总长度为335.5厘米,而高只有28.7厘米。在这样一幅长卷当中,普通的设色方式容易显得单调,缺乏节奏。而韩熙载夜宴图则不然,画面的色彩从右到左,笔者总结了这样一句话:第一段强,第二段弱,第三段次强,第四五段渐弱收场。整幅画卷犹如一段美妙的旋律,开始时直抵人心,后渐入佳境,再后又上一个小高潮,最后意犹未尽的缓慢收场。这些画面感受与画面中用色的冷暖、明暗、强弱密不可分。统揽整个画卷,可以看到朱色、墨色与赭石色在画面中连续不断的以或大或小的面积出现,在这三个主要色调当中,又点缀了明度较高的石绿、石青、以及桃粉色这样鲜艳明快的颜色作为搭配,使得整个画卷的颜色生动活泼,也与画面所描述的笙歌乐舞的内容相搭配。官员宾客身上较为庄重的暗色调与乐女舞女们身上的活泼的高明度色调形成了对比,一暗一亮,拉伸了画面的空间关系。画卷从右到左色彩由强渐弱的关系,也正呼应了夜宴从开始的推杯换盏欢歌乐舞的热闹喧哗到宾客乐女舞姬接二连三散去的清冷寂寥。
3、根据人物位置以及疏密关系安排构图
第一段画面韩熙载侧卧于床榻中心,宾客环绕在韩熙载的周围,视线落于画面向左的延展处,聚焦于正在表演的乐女身上。其中画面中摆放美酒佳肴的两条长方形方桌纵深于画面之间, 整段画面人物布局众多,但因人物视线的聚焦点各有安排,且与空间中的器物疏密错落有致,使得整个画面并不显得拥挤。二三段的击鼓助舞与宴间小憩一气呵成,人物间排列两头聚集中间疏散,让画面的情节更加松弛有度。第三部分的人物各成一画又一气呵成,第四部分管乐合奏中的五位乐女坐成一排,这样的组合方式不仅没有破坏画面的美感,反而在松动的人物组合关系中找到一份秩序美。并且五位乐女的表情、姿态也各不相同,使画面的观赏性更高。最后一段的曲终人散,是整幅画卷的结尾。韩熙载单独一人站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向来宾们挥手示意,而他的两侧,来宾与乐舞或三两成群的围绕着,这样的构图用意,笔者认为是画家诉说的另一种方式,或是曲中人散,欢愉嫌短,也或是对南唐江山,韩熙载本人作为的一种悲哀之感。
4、通过故事情节安排构图
画面以手卷的形式安排,展开之后画面便映入眼帘,空间从此延展出来,随着手卷的逐渐展开,画面的空间更是越来越明朗,通过不断的展开,延续,仿佛流动的画面,也体现着中国的传统观念“无限时空,循环往复”这种特殊的时空观念,赋予了画卷故事情节的无限遐想,画卷展开,观者被画卷内的故事情节,生动的画面吸引,跟随画家一同进入韩熙载大臣的奢靡晚宴时光,观舞听曲,击鼓,宴中休憩,管乐合奏,到最后的曲终人散,一气呵成。当观者流连忘返于画面情节当中,画面中的故事早已结束。手卷闭合时,并不能将观者马上抽离出来,人们还在无尽的遐想,宴会结束后宾客散至,此时的韩熙载大臣的内心写照是如何?這幅画卷呈与圣上之后的结果是如何?南唐的江山是否就像这夜宴一样,终究曲终人散?画面中未能呈现的这些,也是故事情节在手卷这个无限时空当中的延续。这正是手卷中的无限时空与手卷形式的独到魅力。
结语
《韩熙载夜宴图》依托手卷的绘画形式,借用连环画式的表现方式将南唐大臣韩熙载宅邸笙歌乐舞的五个场面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者面前。此画卷的构图定是经过反复推敲,才能创造出这样极致的构图思路。作家对画作内容的绝对把握以及独到的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位艺术创作者去学习。
作者简介:杜小彤,1995.6.12,女,汉,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重彩人物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