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接生物背景资料,升华学生素养

2022-02-20朱立群

文理导航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初中生物

朱立群

【摘  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一直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广大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活化教学策略,激活学生的认知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引入背景资料,借助链接知识背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生物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背景资料;学习能力;初中生物

学习能力是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学生个人素养的指标之一。生物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着现实的生成背景,这些背景资料既是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更是打开学生深入理解和深度感知新知大门的钥匙。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实际,依托新知生成的背景,科学有效地开展有效的开展生物教学,从而让生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为此,我们生物教师要在教學中要,注重挖掘知识,通过给学生引入背景资料,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度融入对生物新知的探究中,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又能促进学生产生对新知产生的深刻的认知,进而提升华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瞭望前沿科研,激活探索热情

当今的很多科学研究无不与生物科学息息相关,不乏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与话题。链接生物学习背景资料,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前沿的科研资料,让学生瞭望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态势和应用,在激活学生探索热情的同时,使其感受生物科学的奥秘,体验生物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教学实践证明,每每给学生呈现一些极具时代感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前沿科技资料的引领下,学生总是会全神贯注地投身课堂,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可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根植自主参与新知探究的意识,埋下对生物科技深厚的情感,为学生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人体的组成”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人体组成相关的生物知识,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当前我国人造器官发展的前沿科技,激活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述:“心脏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起着为身体的各个部分输送血液的作用,若是心脏出现问题,对人体就会产生很大伤害,最严重的就是心脏出现衰竭无法正常工作,这样的病症在原先是不治之症,但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当前人工心脏技术已经开始成熟,尤其是我国自研人工磁悬浮心脏,是生物技术的前沿成果之一。”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述我国人工磁悬浮心脏的技术。学生此时就会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到,人工心脏的发明弥补了我国国内心脏领域的空白,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人工心脏相当于一个微型高功率血泵,安装在受损心脏的旁侧,通过制造一个新的旁路,让血液绕过受损心脏,从而替代人体心脏的“泵”功能。这样的人工心脏重量不到180克,厚度26毫米、直径50毫米,大小和乒乓球差不多,这样的微型人工心脏的研发是全世界人工心脏技术的突破。

生物学本就是发源于生命现象及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探究生命规律和生命现象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组成。而生命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现象,也是最能触动学生灵魂的课题。前沿科研资料是当前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师用通俗的话为学生解释这些前沿科技的应用,能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以及强烈的认同。在教学中,将这些科技前沿知识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物技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激活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其真切体会学习生物的意义。

二、再现经典实验,养成良好习惯

生物学科是一门充满迷人魅力的学科,生物学科的发展更凝聚着无数科学巨匠和大师的心血。生物科学经典实验是伴随生物学科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财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这些闪耀着智慧与汗水的经典实验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领会实验的科学内涵。因此,教师链接背景资料时应当为学生再现生物经典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中各个要素和细节的考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在日常实验开展中进行安全有效的实验操作,促进对学生实验意识的培养,提升其生物实验能力。

如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细胞生长相关的生物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再现“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扩大”这一经典实验,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工作原理。教师首先询问学生:“是什么决定了大象和老鼠的体积大小?这两种体积相差较大的生物的细胞大小相同吗?”学生产生疑惑后,教师为学生讲解:“从目前的科学观察角度来讲,两者的细胞大小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那么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大象这么大的体积,细胞却不是更大呢?这就和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有关。”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根据酚酞遇到NaOH呈紫红色这一特点,用琼脂块模拟细胞进行实验。教师首先制备三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琼脂正方体,将其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中浸泡十分钟,十分钟后级路实验结果,教师向学生讲述:“大家观察琼脂块发现了什么?是不是不论体积大小,每个琼脂块都只被氢氧化钠溶液浸染了0.5cm的深度?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此时就会开始思考,当边长为1cm的正方体琼脂块被浸染了0.5cm,所剩下的未浸染部分较小,而当琼脂块体积变大,未浸染的部分也随着扩大了。教师继续讲解:“这就说明了当细胞体积增大时,物质的运输效率会随之降低。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注意到,除了三个琼脂块的体积不同外,其他的实验条件都是相同的,这就是控制变量法,这是生物实验的重要原则大家要牢记。”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在生物实验中控制变量的良好习惯。

经典实验是生物学科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再现这些经典实验,既可以引领学生感受生物经典,汲取经典实验中蕴含的思想精华,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魅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同时,这样的趣味实验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对经典实验的回味中感受生物学科的奥秘,生发出对生物实验操作的浓厚热情。

三、结合日常实例,体验知识价值

生物知识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生活也是学生开展生物学习的天然宝藏。进行充分的资料链接,还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例。特别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更要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教学实例,让学生体验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感受生物学习关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点滴。经过这样的价值判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探究生物原理的意愿也会显著提高,真正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浓郁的对生物的情感。

科学源于生活并对我们的生活发挥着积极有益的指导作用,生活同时是检验和促进科学知识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身边最熟悉的实例进行教學,既能让学生明确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更能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生物知识,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巧妙将其融入生物课堂,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生物知识就源于我们的生活,助推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生物新知。

四、了解发展背景,深化逻辑思维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生物学科的发展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发展不断演化到现在的程度,且当前生物学科仍处在蓬勃的发展之中,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生物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生成背景,感受生物科技发展经历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生物学习能力。

如在“生命的起源”这一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生物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深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为学生讲述:“在生物科学发展起来之前,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就众说纷纭,但只有通过严谨的生物学实验证明,才能够得出生命起源的准确结论。在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通过模拟实验严谨地证明了在原始地球的环境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原始地球的环境与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是不相同的,因此要证明生命起源于此,必须有严谨的实验逻辑,首先要确定原始地球的环境成分,当时的大气状况为,空气被甲烷、氢气、氨等气体充满,空气中水分含量高,在这样的实验逻辑下,米勒的实验才能被认为是科学有效的。随后的科学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环境下也可以由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但对于生命起源的全过程,还待进一步的科学探索。”通过这样的讲述,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类对生命的起源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对生命起源及生命现象的探索仍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发现。这样的教学既能激起学生对生物未知世界的浓厚兴趣,更能使学生明晰任何知识体系的形成都必然是一个严谨细致的过程,我们唯有付诸努力,不懈探索,才能发现科学的奥秘。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伴随着认知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借助对生物发展背景的认知,让学生经历和体会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体会生物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的生物思想和逻辑思维,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发展背景,从而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逻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按照正确逻辑学习、理解知识,这样既能减少出现差错,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无疑是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新知的同时,应始终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渗透在点滴之中,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使学生的学习行稳致远。生物学科是一门兼具时代性、科学性、人文性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深挖学科优势,凸显学科魅力,极大地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链接背景资料,将学生引入生物新知探究的情境之中,为生物新知与学生之间架起信息传递的桥梁,使新知着陆有载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殷邦文,王清平.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四川教育,2020(15):47.

[2]林明海.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2020

(8):14-15

[3]蔡文清.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9.18(58-59)

[4]戴学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生物学科素养培养主要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6.12(64-65)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初中生物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构建学生的主体性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