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2-02-19李富贵马颖才
李富贵,王 云,马颖才
(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810007)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对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需求越来越大,老年患者大多数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周身器官功能减退和组织细胞退行性改变。临床上老年人对各种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和需要量均降低。苯磺酸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镇静药,由 PAION 公司全球研发,于 2020 年 7 月全球同步上市,为我国 1.1 类新药[1],起效快、代谢快。本研究以丙泊酚为对照,采用随机、单盲、单中心对照研究,观察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2 研究方法 所有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常规禁食8 h禁饮2 h,麻醉评估后符合条件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开通静脉通道,连接监护仪,术前准备各种设备、器械、急救药品等保证术中必要时及时使用[2]。高流量面罩吸氧去氮,氧流量为8~10 L/min至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9%~100%时行麻醉诱导。A组静脉注射阿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1~2 mg/kg,B组静脉注射阿芬太尼4 μg/kg,苯磺酸瑞马唑仑7 m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由同一医师行镜检,若术中患者体动则静脉推注追加丙泊酚0.2~0.5 mg/kg或苯磺酸瑞马唑仑3 mg;麻醉深度控制在Ramsay镇静评分4~5级[2],若SpO2低于90%则立即行面罩辅助通气。离室标准:检查结束后每10 min 评估患者满足以下条件即可在家属陪同下离开:患者完全清醒;血压和心率稳定,并维持在检查前基础值±20%以内,无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步态平稳。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SpO2:患者麻醉诱导前(T1)、胃镜通过喉部(T2)、肠镜时(T3)、肠镜通过肝区(T4)、检查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SpO2。②两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药物追加次数:呛咳、呼吸抑制、体动反应、嗜睡、头晕、恶心呕吐、谵妄、注射痛及药物追加次数。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检查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SpO2比较 两组间比较:MAP在T2时点,HR在T2、T3、T4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O2两组比较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A组MAP T1时点比T2、T3、T4时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比T3、T4、T5时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3时点比T5时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 T1时点比T2、T3、T4、T5时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HR T1与T2、T3、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比T4、T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3比T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 T1比T2、T3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在T1时点与T2、T3、T4、T5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SpO2比较
2.3 两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比较 B组起效时间较A组长,B组苏醒时间较A组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离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药物追加次数比较 B组的呛咳发生率较A组高,A组呼吸抑制、嗜睡、头晕、恶心呕吐、谵妄发生率较B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的药物追加次数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药物追加次数比较[例(%)]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舒适化的医疗。消化内镜是早期发现胃肠道病变的重要手段,是筛查消化道癌症的金标准[3]。内镜检查中麻醉的介入能使检查成功率高达100%,也有助于早癌筛查的检出率[4]。老年患者对不良刺激的应激能力较弱,耐受力较差。在行胃肠镜检查时因紧张情绪、检查刺激等可导致咽喉部不适、痉挛、恶心呕吐等,甚至影响检查操作、诊断及治疗效果[5]。丙泊酚具有高度的亲脂性,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快速起效,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深镇静,其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6],但临床使用中丙泊酚镇痛作用弱,大量快速注射会影响循环呼吸,有低血压、呼吸抑制、注射痛等不良反应[7]。临床上缓解注射痛的方法是联合辅助用药,例如,先注射利多卡因或者阿片类镇痛药后再注射丙泊酚[8],选择大血管注射或缓慢注射等[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与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均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镇静镇痛的目的,给胃肠道的侵入性检查创造良好的条件,内镜医师满意。丙泊酚组患者HR波动较大,MAP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组内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苯磺瑞马唑仑组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苯磺酸瑞马唑仑组呼吸抑制较丙泊酚组低,丙泊酚组呼吸抑制明显,SpO2低于90%需要面罩辅助通气的病例较多,这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胃肠镜检查麻醉中对于患者安全性意义重大。苯磺酸瑞马唑仑组患者起效时间较丙泊酚组稍慢一点,与说明书一致。但两者差距不到1 min,对实际工作并无影响。苯磺酸瑞马唑仑组患者苏醒时间较短,可能与在检查过程中丙泊酚组药物追加次数较多有关,而苯磺酸瑞马唑仑组在做肠镜检查时一般追加一次甚至不用追加就能平稳完成检查,另外苯磺酸瑞马唑仑代谢不依赖肝肾功能,而是通过组织酶分解,所以检查结束后患者很快就能完全苏醒且安静合作,而丙泊酚组由于在结肠镜检查期间药物追加次数较多,所以检查结束后苏醒较慢。苯磺酸瑞马唑仑组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呛咳发生率较高,体动反应、术后嗜睡、恶心呕吐、苏醒期谵妄的发生率均较丙泊酚组低,苯磺酸瑞马唑组患者均无注射痛。针对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胃镜检查时呛咳发生率较高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小剂量的丙泊酚能降低呛咳的发生,药物合理配伍取长补短,能将胃肠镜麻醉尽可能达到理想状态。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样本含量较低,后期还需扩大样本含量,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综上所述,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有其独特的优势,对老年患者循环影响小、呼吸抑制轻,无注射痛,肠镜检查期间药物追加次数较少,苏醒期安静合作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