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堂革命”的实践探究

2022-02-18毕晶晶李海霞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堂革命革命技能

毕晶晶,李海霞

(1.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2.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0 引言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发出“课堂革命”的集结号,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提出“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1]。当前,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在高职教育中积极践行课堂革命,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师素质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高职院校的使命担当[2]。“课堂革命”是指课堂发生重大性的、关键的颠覆性的改革,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革命的效果将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在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兴起,并融入到了传统行业[3]。“互联网+”时代,以电子、通信、计算机及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在深刻改变世界,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在数化万物、智能网联、云端起舞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对于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加大,不仅是专门的信息技术类企业,其他类型的企业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竞争不断加剧,对于信息技术类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课堂现状

1.1 重知识传授轻职业精神与综合素养培养

高职是面向就业的教育,课堂是由师生的教与学所构成的场所。传统的高职课堂,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的场所,没有为学生职业精神与人文素养、情怀等综合素养养成提供舞台。教师在课堂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授课内容和方法,对学生个体差别关注少,满堂灌的知识传授形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老师缺乏互动,老师很少可以关注到学生个性、价值观、个人素养等。信息技术类课程是应用性与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具有知识更迭速度快的特点,学生仅靠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挑战、新技术,要具有持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工作对自己的新要求。

1.2 重专业理论,轻实践能力

目前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中理论知识讲授是课堂的主要环节,尽管课堂上教师也会引入需要学生实操的实践环节,但由于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而大多数教师知识更新、能力提升不及时,引用项目陈旧,且设计单调,与企业实际需要相差较远。使学生虽经过几年的学习,却仍然没有掌握较为实用的信息技术技能,学生掌握的技能跟不上社会对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求。信息技术类专业需要学生就业即能上岗,而学校的教育内容,使得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多,实践参与少,缺乏真实的企业项目训练,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项目相差较远,学生学习的理论在实际工作时无法应用,学生职业能力和实际技能的培训不足。同时,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差,在学习中缺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与培养。

1.3 重教师讲授轻合作探究

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自我深入思考,教师的指挥棒指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没有系统的了解。教师只关注知识传授本身,甚至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听和记笔记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是单方向接受式的,学生不愿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缺少学生小组形式相互研讨集体探究问题的平台,学生习惯单打独斗,团队意识匮乏,表达沟通能力没有得到足够锻炼。同时,对学生的启发教育不足,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而信息技术类工作的特点需要团队共同合作完成项目,团队成员需要在项目组内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育需要。

1.4 以教师主讲,轻学生主体

教师具有知识的权威性,教师以讲课为主,由教师来决定传授什么知识,培养何种技能,教学关系具有单向性,学生作为授课对象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而信息技术专业类课程知识点多,较为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逻辑能力甚至是数学功底,且每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紧密,课程的学习底子没有打好,就可能造成后续学习的困难,让学生无从下手。而高职学生多数学习功底不好,基础薄弱,再加之和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习惯被动接受,课后缺乏巩固,很多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长期在这样的课堂培养下,学生学习缺乏热情,对知识和技能缺乏求知欲望,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缺乏。另一方面,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长期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单方面传递知识与讲授技能,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对知识和能力缺乏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给老师的回应较少,教师容易产生职业的倦怠感,上课缺乏成就感。

2 高职信息技术类课程课堂革命策略

2.1 转变教师课堂主导者角色,激发学生学习主人翁意识

教师是具体教学任务的实施者,教师的综合能力对课堂革命能否取得实效具有重要作用。课堂革命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切实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启发和引导,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课堂自学的能力,充分利用在线课程等线上学习资源进行课前学习研究,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形式参与研究研讨,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薄弱,学习方法和自觉性相对较差,特别是信息技术类课程,课程相对枯燥,对学生思维、逻辑性要求较高,各门课程之间的紧密性较强,学生如果一门课程没有学通,会影响后续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因而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倦怠、学不进去的情绪,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点拨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点,用生动的可操作性的真实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培养正常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学习工具,如思维导图、鱼骨图等提高学习效率,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进行自学准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深入挖掘。

2.2 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理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职的课堂崇尚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一是学生应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学习不再只是依赖教师和教材完成,而应多维度、多途径开展学习。在学习中能够有效进行时间管理,掌握学习的进度合理安排。二是受多年的传统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被动,课堂比较沉默。为了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学习不应拘泥于个人独立完成,学生应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分组协作,培养自己在团队内分享、研究、探讨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基础理论和技能为基础,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企业真实项目中学生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3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革命,除了需要教师提高综合能力,还需要探究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不只是局限在教室这个静态物理空间内,课堂教学也不应作为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信息技术在课堂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利于助力学生跨界学习,助推教学理念改革的实现。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线上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学校应积极组织师资进行线上资源建设,针对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特点,课程内容跟随最新产业和行业需求,并及时维护线上资源。同时,学校应充分利用线上开放课程、资源库等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利用在线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职教云、腾讯课堂等教学平台,助推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时给予评价。

2.4 优化现有教学组织,重建专业教学流程

约翰·杜威[4]曾指出,“教育的问题就是抓住他(学生)的活动并给予活动以指导的问题。通过指导,通过有组织的运用,它们就会朝着有价值的结果前进”。现有的教学组织中,教师仍然扮演着权威的形象、知识的传输者,教学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方面传递,这样学生变成了学习容器,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更好地推动课堂革命,让高职生的学习取得更好效果,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课前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任务,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课前准备,在线上线下课堂同学们按照分组的形式展开课程讨论,在课堂上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共同学习成长。信息类课程应用性强,需要学生进行实际项目训练才能真正提高技能,在这样的现实要求下,信息类课程单纯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解是不够的,可按照企业类似场景,在同学中形成不同项目组,项目组在老师对基本理论点讲解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工作任务,按照工作组分工研讨碰撞,相互依赖,发挥彼此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3 高职“课堂革命”的反思

课堂革命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占主导的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教学相长,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课堂革命是一场技术革命,突破了过去依赖教室的物理条件限制,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的效果与效率;课堂革命也是一场教学方法革命,教学不再依赖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形式,学生可以进行分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堂革命革命技能
从细微处做实小语“课堂革命”
劳动技能up up!
浅析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中推行“课堂革命”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APP学习软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拼技能,享丰收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为明天的课堂做准备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