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

2022-02-17吴建国

科学咨询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情境教学数学知识

吴建国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实验中学,江苏苏州 215235)

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会因为抽象复杂的知识而感觉到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这一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来创设相应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环境之中,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创设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教师需要尽可能满足下文中介绍的几点要求,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要求

(一)创设的情境要有目的性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并以此为核心来展开相应的教学。否则,即便数学教师创设了再好的情境,也难以起到应有的教学目的,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挖掘,明确该部分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内容。此外,数学教师还要考虑到创设的情境是否有价值,不要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否则很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

(二)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和思维快速发育的时期,学习数学知识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若不能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不仅无法起到推动教学的效果,而且还会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影响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对教材内容认真分析、认真把握,从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中找到与学生思维、情绪、经验及情感等相符的因素,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寻求教学主体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通过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引导促进学生对新知创新学习。

(三)创设的情境要有现实性

很多数学教师往往喜欢根据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其中包含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轨的情境,这导致学生很难进入到相应情境中,同时也难以在这一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掌握。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选用的情境素材要具有现实性,应当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知道,创设的情境越真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靠,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对情境教学有更深入的理解,摆脱以往机械、刻板、肤浅的情境创设习惯,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来设计情境,这样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数学味”,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大大提升。

(四)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境

初中数学的“情境教学”主要是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然而,在实际的情境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情境创设只停留于表面,并没有用心去设计教学情境,导致创设的情境吸引力不足,影响了数学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创设的情境要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新颖生动、幽默有趣的情境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一来,不仅数学教师的教学压力会大大降低,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探索能力。

二、加强初中数学中“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借助课堂趣味活动创设情境

初中数学中包含一些抽象复杂的知识,要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活动,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令学生在参与趣味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数学课堂趣味活动,并在特定的游戏情境中为学生传授知识,从而实现加强初中数学中“情境教学”的目的。[2]例如,在学习《分式的加减》一课时,讲解完分式加减运动的法则之后,教师为学生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面对大量枯燥的计算题,学生很快便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开始以应付的心理对待计算训练。此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类似于“24点”的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分式并给出一个结果,让学生通过利用分式的加减将运算过程写出来,在最后给予计算最多的学生奖励。借助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活动来创设出简单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进行了培养。

(二)注重与实践操作的充分结合

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抽象知识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这会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注重情境创设与实践操作的充分结合,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而且,由于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将思维与操作联系起来,更符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刻意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获得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学习本节课内容的时候,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对找到旋转角是比较难理解的。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便将情境创设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动手操作,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进行了积极引导来引发学生的猜想,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验证,从而顺利地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经过在教学情境中的实践操作,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实验情境构建知识结构

初中生的心智虽然在逐渐成熟,但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仍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面对知识结构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如果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框架,学生是很难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简单的实验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在动手、观察、总结、分析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内化,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3]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总结:(1)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2)用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让学生在任务(1)的基础上完成任务(2)。通过以上动手实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勾股定理,接下来又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证明。在实验情境的构建下,整堂数学课进行得非常流畅,而且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观察、分析,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对勾股定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四)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生往往有很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情境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此外,数学课堂中的良性竞争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欲望,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竞争机制融入情境创设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例如,在学习《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的时候,教师便将竞争机制融入了情境教学中。数学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判断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比拼回答问题的速度、准确率和技巧。这种数学比赛的情境刚刚创设,学生很快便进入到情境之中,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整堂课中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争先恐后地回答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创设小组间进行比赛的情境,形成了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两者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往往会放在书本知识上,对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没有过多的涉及,这导致一些学生认为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有比较遥远的距离。对此,数学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可以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这样既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频率与概率》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列举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某类彩票的中奖概率为千分之一,那是不是买1000张就必定会中奖呢?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不一定;买1000张中奖概率为千分之一的彩票的结果为有三种:可能一张都不会中奖,也可能会中一次奖,还可能会中很多次奖。由于彩票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物品,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之后,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时候变得更加积极主动。通过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简单例子,加深学生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理解,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六)情境教学中将新旧知识串联

数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要想有更好的数学成绩,必须将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并在头脑中形成完善的知识框架。对此,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回顾和分析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4]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时候,由于轴对称在小学已经有初步的渗透,教师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对之前学的知识进行了回忆,然后又由平移、旋转等图形的运动方式引入该课内容。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回忆、巩固了已学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对该课内容的好奇心。最终,在教师的带动与启发下,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概念,并且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教师通过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创设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促使学生思维快速进入最佳状态,大大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七)在探究情境中突出主体地位

在新型的课堂理念下,教师始终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引导者,并且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促进者。但有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总是在教师的范围内思考,没有形成自主探究的活力,所以,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引导下,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以此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数学学习能力等不同的方面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应该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思考的过程,然后在探究的过程中梳理数学知识,掌握核心内容,这样就可以参与到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学生的沟通互动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组长由学生自己选出,主要就是带领整个小组一同学习和研究知识,做好师生之间的沟通。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节水行动”的统计活动,为学生每个人分配不同的任务,将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整理,并且通过小组之间的共同努力来探究相关的数学问题,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谈谈这次调查所带来的感受,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枯燥乏味的问题,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情境的目的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并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对情境创设不断研究探索,确保情境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情境教学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