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2-17陶常梅

科学咨询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段阶段思政

陶常梅

(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 230061)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的提出

2019年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又再次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该意见还详细地从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角度提出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不同学段的特点”[2]设立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内容具体翔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该意见还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如何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体化是当前学界和从事具体的思想政治课老师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包含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本文拟从两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是以还原论为理论研究的视角探讨当前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分阶段分年级设置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弊端;二是运用系统论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在实践层面如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弥补分阶段、分年级教学的弊端,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二、当前大中小学分学段分年级开设思想政治课的弊端

我国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是分学段分年级设置课程的教育方式,这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的设置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从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说,从个体的成长成才过程来说,这样的设置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以“还原论”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很容易看清楚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还原论”理论是来自西方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与在中国古代产生的“整体论”哲学思想相对立,反映了东西方人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的不同。还原论作为理论用词这个词提出的时间本身并不长,但是其思想在西方古代已有,并得到广泛使用。他认为复杂的系统、事物、现象可以将其化解为各部分组合来加以理解和描述,可以将高层的复杂的对象分解为低层的、简单的对象来处理。还原论认为世界的本质在于简单性。还原论的优点在于把复杂事物简单化,看到了事物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认为研究清楚了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特点及其之间的联系,也就搞清楚了事物本身的联系。他的缺点是产生了“在思维上逻辑上所要求的思维割离性与实在对象的内在统一性的矛盾和冲突”。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曾说过: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3]重温恩格斯的这段话让我们更加理解了“还原论”理论的缺陷。人类的思维或者说精神活动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那么人的成长过程、精神的培育过程也要符合这个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能更好地理解这点,整体由部分组成,但整体的功能会大于部分之和,从这个角度来说,笔者认为现在大中小学的分学段分年级的思政课的教学规划是有缺陷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分学段分年级进行设置带来的是各个学段教师各自为政,难以有效沟通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从全局的宏观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还原论”作为西方盛行的一种理论他是有缺陷的,事物在低级水平与高级水平之间毕竟是有质的区别。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就是事物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用恩格斯的话来说人类的思维或者说精神活动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就如人所拥有的双手是由十个手指组成的。我们都知道,单个的手指只能用来触摸事物,五个手指能抓东西,十个手指才能抱东西一样。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作为单个的个体的人,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他是不可能切割和划分为几个阶段的,而现实的教育教学又必须划分为若干大的阶段,我们如何既能做好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的思政课的教育—“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4],又能解决当前存在的各个学段的教学基本独立、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协同合作的问题。如针对同一个理论问题在不同的学段出现,如何在不同学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体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解,而避免可能出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复或雷同等问题,因为彼此之间缺乏协作就导致很难形成思政课教育的合力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概念的提出无疑是针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一个系统工程来说是有其必要性的。

(二)当前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老师分属不同的教育主管部门,要想实现不同学段不同层级的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还存在制度方面的障碍

当前大中小学老师要想实现思政课一体化的教育,基于第一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就能很轻松地看出以下问题的存在。具体就是:我们的教育把针对同一个人的教育从内容上划分为文理两大类别,从学段上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具体划分为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大学阶段又划分为本科、硕士、博士阶段。这样就产生了不仅是学校之间的分割,而且也产生了这些分属不同阶段、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学校又分属不同的教育主管部门,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如果想实现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不仅涉及所教科目老师之间的联系互动和协调,还涉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运用“还原论”理论来分析,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过程被人为地切割为几个阶段,又被划分为几个年级,对于分学段分年级的教育进行研究便于操作和运行,却难以从整体上进行宏观的系统的研究,也就是教育的研究是碎片化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只能解构教育而不能建构教育。这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说,从钱学森的系统论来说,分年级分阶段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是有缺陷的。

(三)当前的分阶段分年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牵涉的思政课教师众多,如何纵向地组建一个跨学段跨年级的研究团队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的分学段分年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来说,针对同一个人的成长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要牵涉到很多老师,不算小学,就是从初中到高中算起,按每个年级一个老师来计算,最起码就需要六个老师来执教,如果再算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此文不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不再是按年级划分,按照本专科不同,分别设置了公共必修课程,总计起来,就需要十多个老师,这十多个老师如何协同合作,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化目标,实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现在提出大思政的概念,这不仅有一个纵向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老师的一体化问题,其实也有一个横向的思想政治课专业和其他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协同问题。这么多分属于不同学校不同教育主管部门的老师如何协作,实现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也是个难题。

针对上文提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分学段分年级进行设置存在的问题,笔者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运用系统观的理论来分析,就大中小学如何实现思政课一体化提出个人的见解和对策。

三、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系统论为分析框架,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对策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和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的功能,这是从事思政课教育一线的老师必须思考和要回答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和分化,现实的世界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一门课程某一个阶段的思政课教育难以担此重任,这就需要我们用全新的思维和视角去思考和谋划。

钱学森在《智慧的钥匙:组织管理的工程——系统工程》一文里指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比如我们今天在讨论和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问题时也可以运用这个理论进行分析,既可以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育的育人功能,又能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让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育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

本文专门从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政课教育的角度,运用钱学森的系统论来分析立德树人这项系统工程:从横向角度来分析就是思政课程与其他各门课程的相互协同的问题:从纵向角度来讲,即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的立德树人的过程即前文提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系统过程。运用系统论理论对思政课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专门分析,它可分为若干个系统,如分学段、分年级的教育系统、各个学段、各个年级相对独立的课程教育系统、按学科划分的思想政治学科自成系统。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运用钱学森的系统论思想可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度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首要条件

按照钱学森的系统论的观点,简单的系统最终会组成复杂的系统,相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来说立德树人工程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如何让大中小学思政课形成合力,家庭和社会又如何配合学校的思政课教育,这就是一项“育人”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便于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整合大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思政课教育一体化的合力机制,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形成人才培养各个学段各个层级一盘棋的思想,而不能各自为政,各做各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体制和机制,需要解决上文已提出的目前大中小学彼此相互隔绝,没有任何交流的现状,要突破当前的体制弊端。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要做好教育的顶层设计,增强各学段、各年级的关联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要运用系统化和整体化的视野和战略的眼光统筹规划整体的和分阶段的课程目标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衔接问题。从从事教育教学的具体学校来说,要想形成跨学段的大中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联系,需要打破校际之间的壁垒,打破长期以来各自为“育”的现象,这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还需要建立一个固定的常态化的组织领导机构,便于今后不同学段的老师的交流合作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如以我校为例,由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与合肥市教科院合作,共同组织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研究团队。

(二)组织架构和平台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得以运行的载体

如果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之下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以学段划分,可以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若干个系统,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又可以分为各个年级两个学期的系统,大学阶段又分为本科、硕士、博士阶段,不再是按年级设置学习的内容而是按照不同阶段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又形成复杂的系统;如果以单个的课程来算,又形成各门课程系统。因此运用系统理论来分析这些复杂的系统之后,我们不仅要建立一个固定的常态化的组织领导机构,还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工作机构,需要有合适的成员组成便于各项工作开展,笔者认为这个人员的组成既要具有广泛代表性: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都要有一线的思政课老师的参加,还要有教科院的教研员参与。仍以合肥市为例,在初中阶段学校又有重点初中和非重点的划分,是否是各级各类的学校都应该有一线的教师参加;在大学阶段需要有各个层次各个课程的老师参加,保证人员组成的广泛的代表性,便于各项工作的切实地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

无论是组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组织领导机构还是日常的各项工作开展的工作机构,这都是一个非正式的、跨学段的各学校的老师当然也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自行组织的宽泛的组织,如何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这些老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是否需要确立常态化的办公场所和大家定期交流沟通的平台,常设的工作人员有无必要,也可以由某个老师兼任;还有在当今的融媒体时代,还需要有便捷的联系和交流方式,如微信群或者QQ群就是一个不错的载体。组织架构和平台搭建好了之后下步就讨论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奖惩机制的确立,以保证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

(三)规章制度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得以运行的内涵保障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想运行好,它不仅取决于组成复杂系统的正常运转,更取决于这个复杂系统的正常运转。这样的跨学段、跨学校、跨学区,不同学历、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师组织在一起,管理起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还存在常设的组织领导机构并不拥有对每位组员的直接领导权力,没有权力的约束,如何保障各项正常工作的开展,并卓有成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否我们可以建立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加入的条件,是否还应有相应的退出机制。如果只是参加这个常设的组织,而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们又该如何管理。以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建立的合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机构为例,目前的工作如何进一步地深入开展,力争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制度保障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必不可少。如何确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是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四)队伍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得以运行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强化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人才保障机制。

在落实经费和物质保障条件的基础上,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中小学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以及中小学教研员、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个团队建成以后,应该深度融合,相互了解、相互合作。我个人的观点是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加强,首先,大学老师和中小学老师既要从全局上把握思政课所要的达到的教育目标,也要明确各学段的思政课的培养目标;不仅明确了解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规律,更要熟悉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规律,熟悉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相应的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每个老师各自为政、各自为育的现象,很好地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其次,可以采取大中小学老师互上一堂课或者互听一堂课的方法,当然中小学老师之间也可以互上一堂课或者互听一堂课,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比如针对不同学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应该是如何从事教学?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对于大学生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突破和创新,这样有利于加强各学段之间的协作,也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后,在教学准备环节,大中小学老师是否可以做到一起准备,是否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学段老师的不同优势,如大学老师在理论上的优势,对前沿的把握和跟踪,中小学老师和学生走得更近些,对学生的青少年阶段更了解些,相互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更好地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能力。

(五)评价措施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得以运行的激励措施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起步阶段我们是否可以前瞻性地考虑一体化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按照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两个标准来设定评判的标准,具体涉及参与一体化过程的老师以及在一体化过程中取得的项目研究成果等来进行评价。首先,针对参与一体化过程的老师,可能要根据不同学段采取不同的评价机制。其次,既要注意各学段的评价指标的不同,但同时也要注意各学段评价体系的相衔接的问题。对于项目的研究成果也要考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及其带来的增值收益,共同构建一个具备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场关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工程。”打破大中小学思政课各自为政的现状,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的合力作用、协同作用、联动作用,需要我们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从事思政课教育的老师实现纵向的联系,各自走出自己从教的三尺讲台,不仅是管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还要拓宽视野,了解其他学段的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家共同牵起手来,合起力来,努力实现思政课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学段阶段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思政课“需求侧”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