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请帮助我抵御手机的诱惑

2022-02-16靳秀霞

中学生博览 2022年22期
关键词:奖惩契约目标

靳秀霞

阿桃的苦恼

我叫阿桃,小学五年级学生。我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可自从爸爸妈妈有了弟弟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心里、眼里都是弟弟。我默默地看着他们耐心地逗着弟弟玩,最后竟控制不住地去跟不懂事儿的弟弟争东西。其实我也知道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带我们俩很辛苦,可我就是控制不住地生气、爱比较,妈妈开始还哄我,劝我,慢慢地她就埋怨我不懂事儿了。我有时忍不住顶嘴,妈妈就吼我……随着心情越来越糟,我的成绩也变差了,而唯一能让自己好受点儿的法子就是上课熬完时间后,回家可以用手机玩儿小游戏,看短视频,有时候甚至玩到后半夜。对此,家里也经常上演手机的“抢夺战争”,骂声哭声不断……我正是这样一点点在任由自己下滑,我多么渴望有人能帮帮我,我该怎么办?

家校合作的行为契约教养法

阿桃最近心不在焉,作业也完成得不好,作为任课老师的我,决定帮帮她。于是我约家长到办公室,两个大人一个孩子开始了三方会谈。我拉着阿桃的手,问起最近家里发生了什么事。阿桃讲述了每天熬夜玩手机不睡觉,成绩也下降,有时还和父母争吵,不被同学喜欢的苦恼。接下来我们透过阿桃经常熬夜玩手机的事件,看见父母的状态,探索孩子的深层需要。“哦,看来你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了,不是没效果,只是效果不太明显和稳定对吗?那妈妈有没有问过孩子是怎么想的?最在意的是什么呢?”阿桃委屈地说:“他们就是偏心弟弟,常常看我不顺眼。我课堂上听课又听不下去,成绩变差了,周围人对我也都不一样了。心里好难受,也懒得理人,只有玩手机我才能快乐放松一些,反正不玩手机我也睡不着。”

“那阿桃妈妈,我们一起来帮孩子理一理好吗?”坐在一旁的妈妈期盼地看着我。“孩子感觉在家里和学校都受过委屈,但心思细腻,一直压抑着不太表达,心情本来就不好,成绩也下降了,情绪更差,睡眠受到了影响,睡不着,又没法去跟周围人诉说自己的难受。她能想到的调节的法子就是玩手机,但熬夜玩手机让自己没精力上学,还因此和家人起了更多冲突,自己成绩赶不上来又急又气,更是只能靠玩手机缓解心情。因为手机这个事,跟孩子冲突很大,阿桃妈妈你愿意大家一起努力,改变这样的局面吗?”“是的。”妈妈使劲儿点头,脸上都是愧疚,反思自己似乎更关注孩子的高光时刻,没有接纳孩子的低谷时期,也许把自己想要的,没做到的施压给了孩子,而忽视了孩子想要的,想做的,而孩子误解家长好像只爱那个前10名的她。

我们在温暖安全的氛围下倾听阿桃讲述了自己的心声,“我好怕像隔壁班那个不再来上学的孩子,听说他厌学休学了,可一个小学生,他能在家干什么呢?我还是喜欢上学的,我原来也是班级前10的成绩呐,我不想成为离开学校的孩子。”“你愿意让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帮你吗?”这次阿桃使劲儿地点头了。

我建议全家先去试一试做一些小的改变,打断这个循坏。目前有个抗拒手机诱惑计划,需要全家人配合,母女表示好奇并愿意尝试。“家人共同制订一个逐步减少手机使用时间的计划表,有奖惩的那种,阿桃自己一定要参与设计。至于减少的速度和间隔,需要你们回家好好商量,商量的结果需要每个人都签字认可并写下来,贴在墙上。同时白天要动起来,除了学习也要让自己做家务,去锻炼身体。父母也要注意奖惩机制,做了家务和锻炼,就应该獎励,定时学习和按时不玩手机也要奖励,超时玩手机不遵守计划就要惩罚。大家一起努力完成计划,还要学着好好沟通,把不好的情绪和对彼此的期待说出来,而不是通过数落、打骂这些来表达……”

回家后父母和阿桃开了家庭会议,把三个人的意见最后总结成一张非常详细的计划书,签完字贴在冰箱、书房和客厅的显眼处,每天每周逐步达成小小的目标。阿桃感觉自己抗拒诱惑的信心越来越足,原来自己也不是只能被手机的短视频、小游戏所掌控的。在阿桃读课外书、打球、游泳、做家务、找同学玩时,它们就变得无足轻重了。阿桃妈妈反馈三明治沟通法很不错,赞美肯定加客观建议,言简意赅。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空间,孩子的笑脸越来越多,阿桃不只是按时放下了手机,还帮妈妈收拾了餐桌。阿桃回家后能够教弟弟学说话,陪弟弟玩耍,还有很多细节……总之,在这个计划的实施中,在全然接纳孩子的基础上,我们都感受到了切实可喜的变化。

也就不到三个月,阿桃就戒掉了手机,她从迎头赶上的学习中找到了乐趣,重新获得了对生活和学习的掌控感。

【父母加油站】

如何激活孩子的内驱力?行为契约教养法,是一套基于认知行为疗法与家庭治疗理论的高效、专业、系统的养育方法,帮助孩子和家庭提升自控力和自主性,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行为契约法是依托强化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发展出来的行为干预方法,在改善孩子学业表现、矫正孩子问题行为上有良好效果。

那么,家长如何与孩子制订契约?

第一步聚焦目标。目标就是选择孩子和家长都想要改变的某个行为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预习习惯,按时起床,控制玩手机的时间,等等。在第一次制订契约时,目标不能太难,避免挫败感。目标三原则:目标可量化、目标少而精、前进一小步。

第二步确定奖惩。这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商定的,注意是双方商定,而不是家长一个人制订的。奖惩的五原则:1.投其所好,站在孩子的角度设置奖品。2.物质和精神并重。3.量化奖惩(条款要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容易发生争执)。4.及时奖惩(让孩子快速感受到相关行为给自己造成的影响)。5.双60分原则(家长和孩子对于契约中规定的内容达成基本一致,而不是只站在某一方的角度来设定)。

第三步签订契约。契约中要包括目标行为,规定如何测量目标行为,该行为契约的执行时间,奖励和惩罚的具体措施,双方签字。签字前要孩子和父母确认无误后再签字,最好有一个仪式感,比如握手拍照,彼此承诺,这样可以让双方更加重视这份行为契约,营造一个说话算数的家庭氛围。

?第四步有效执行。可以制作一个打卡表,契约双方签宇。双方签字有利于孩子建立起“父母与我平等”的观念,有利于行为契约的顺利执行。双方彼此关注监督契约完成情况。契约执行五要素:温和沟通、坚定拒绝、安抚情绪、同伴影响、坚持打卡。

行为契约是养成教育中有效改善亲子关系的润滑剂,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自控能力,从而把自律的精神融入到孩子的生命中。

编辑/苗嘉琳

猜你喜欢

奖惩契约目标
一纸契约保权益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