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授法在母婴分离初产妇中的应用

2022-02-16来晓莉任林杏邓柳君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泌乳初产妇母乳喂养

方 喻,来晓莉,任林杏,卢 静,邓柳君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广西南宁530021)

母婴分离是指新生儿疾病转新生儿科等原因,造成母婴医源性分离。有文献报道,母婴分离的发生率为10.0%~21.2%[1-2]。初为人母便与新生儿分离,由于对新生儿的思念和对患儿疾病的担心,产妇常出现自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产后30 min内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开奶不能顺利实现,乳房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造成乳腺管阻塞、乳房肿胀、乳腺炎,导致母乳喂养失败[3]。因此母婴分离造成的初产妇不良情绪及母乳喂养难题,是产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回授法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传递模式,运用该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快速评估患者的回忆和理解能力,准确反馈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我院对母婴分离初产妇实施回授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我科住院分娩后母婴分离初产妇102例。纳入标准:①母婴分离初产妇;②年龄≥20岁且<35岁;③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④母婴同步出院;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沟通障碍或精神疾病;②母乳喂养禁忌证;③产后病情不稳定者;④使用吸奶器。按病区分为观察组49例(产科二区)和对照组53例(产科三区)。观察组年龄(29.12±2.82)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3例,大专及本科42例,研究生及以上4例。对照组年龄(29.31±2.76)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例,大专及本科48例,研究生及以上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产科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由责任护士在病房常规对母婴分离初产妇进行手法挤奶、饮食、活动等口头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回授法进行干预。①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前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回授法健康教育的培训。课题组由1名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名护士组成。小组以排班制轮流对初产妇住院3 d内的母乳喂养知识以及母婴分离情况下手法挤奶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了解初产妇掌握程度。②分阶段回授法实施。a.评估阶段:产后当日,初产妇回房由护理人员进行乳房评估,以手法挤奶的方式评估初产妇是否已经出现泌乳始动、泌乳量,向初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并予以详细举例,语言通俗易懂;制订“母乳日记”挂于初产妇床头,记录挤奶量。b.教育阶段:产后第1天询问初产妇有无不适,针对母婴分离的现状给予心理护理,保证环境安静,保障睡眠质量,如将母婴分离的产妇安排在同一病房并说明手法挤奶可刺激泌乳、缓解生理性乳胀不适等重要性。手法挤奶具体方法如下:清洁乳房,进行手法按摩挤奶,用掌鱼际或指腹螺旋式按摩,从乳房底部开始逐渐伸展至乳头,拇指和示指以“C”形放至距离乳头根部2 cm处,两指相对,其余手指拖住乳房,用拇指和示指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压力作用在乳房下方的乳窦上,反复一压一放,挤压至乳汁变少,按照同样方法将各个乳腺管方向依次挤压,按压的手指不可在乳房上来回滑动;以此类推,再进行另一侧乳房的手法挤奶。两侧乳房挤奶时间为20~30 min。示范结束询问产妇是否理解以及掌握情况,整个过程及时与产妇沟通。c.再评估阶段:产后第2天评估产妇挤奶手法,如有错误或不足的地方,护理人员再着重讲解并补充,再次教育过程中尝试用不同词汇解释,确保初产妇更易理解;由于新生儿不在身边,护理人员对初产妇给予安慰,缓解担忧情绪;同时为改善出院后母乳喂养效果,护理人员用新生儿模型教具指导初产妇识别新生儿正确的含接方法及采用不同喂奶姿势。d.再教育阶段:产后第3天再次评估产妇是否真正掌握手法挤奶的方法,此阶段由产妇讲解手法挤奶的方法、注意事项、喂奶正确含接方法、不同喂奶姿势,示范挤奶操作方法等。同时每例初产妇发放手法挤奶操作卡片,卡片设有手法挤奶分节步骤,每张图右下角有一个“○”,由护理人员评估初产妇已掌握的步骤所对应的“○”画“√”。此阶段进行连续指导,直至初产妇掌握相关知识。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指胎儿、胎盘娩出后挤压乳房有清亮乳汁渗出为泌乳[5]。产后泌乳量:于产后24、48、72 h进行手法挤奶,以该时间点一次挤奶量计算。采用统一的刻度量杯,单位“ml”。②两组手法挤奶操作掌握情况。采用自制手法挤奶操作卡片,由护理人员在产后第3天进行评估,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手掌鱼际或指腹螺旋式按摩;拇指和示指呈“C”形放至距离乳头根部2 cm处;拇指和示指向胸壁方向下压;压力作用在乳房下方的乳窦上;手法反复一压一放,不可在按压皮肤上滑动。③比较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焦虑自评量表(SAS)[7]、抑郁自评量表(SDS)[8]评分。GSES包括10个项目,临界值20分,分数越高自信心越高。SAS、SDS均包括20个项目,评估时间为过去1周内。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倾向越明显。④比较两组产后1、3、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

2 结果

2.1 两组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比较

2.2 两组手法挤奶操作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手法挤奶操作掌握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GSES、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GSES、SAS、SD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产后1、3、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产后1、3、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比较[例(%)]

3 讨论

回授法是指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后,让患者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或演示学到的健康信息。本研究在教育阶段,由护理人员示范手法挤奶、喂奶正确含接方法、不同喂奶姿势,示范结束后询问产妇是否理解以及掌握情况,整个过程及时与产妇沟通。再教育阶段由初产妇自己讲解手法挤奶的方法注意事项、示范挤奶操作方法、喂奶正确含接方法和不同喂奶姿势等,进行连续指导,直至初产妇掌握相关知识。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法挤奶操作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回授法不是对患者记忆力的检测,而是对医护人员解释健康相关概念是否清楚的检查[9]。结果表明,采用回授法可以增强初产妇对手法挤奶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双向知识传授使初产妇在每一个阶段的接受度提高。本研究在评估阶段、教育阶段,通过了解发现初产妇对母婴分离手法挤奶的认识不足,且担心新生儿转科后的预后及喂养情况,初产妇最主要的心理特征表现是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针对初产妇存在的问题,此阶段一对一讲解手法挤奶的重要性,解除其思想担忧。调查了解患者当前心理状态,以便更好进入下一阶段。进入再评估阶段、再教育阶段后,初产妇操作时,护理人员再给予着重讲解及补充,再次教育使初产妇更易掌握。

正确的挤奶手法可以增强母婴分离初产妇对知识的认知,使产妇了解频繁多次挤奶有益于母婴分离产妇正常分泌乳汁[10]。保证刺激乳房的频率,可以刺激催乳素的释放从而增加泌乳量。回授法在干预期间对初产妇积极的手法挤奶健康教育措施,使初产妇更易于接受。新生儿转科不在身边吸吮,且产后由于疲劳、焦虑、疾病及对母婴分离时间的不确定性,产妇缺乏挤奶动力,常不能按要求坚持手挤奶,导致泌乳延迟。部分产妇对手法挤奶掌握不好,过度依赖护理人员。而由于人力资源缺乏,护理人员不能完全协助产妇手挤奶。另外,夜间手法挤奶影响产妇休息,产妇疲于应对。这些原因都使产妇对完全使用手法挤奶刺激乳汁分泌缺乏信心,不能坚持执行。本研究通过采用回授法健康教育方式,确保产妇能更好掌握挤奶手法,增强泌乳信心。有研究显示,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提前,产后住院期间泌乳量增加,为居家持续母乳喂养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母婴分离情况下使用回授法进行干预,有利于初产妇掌握手法挤奶及母乳喂养知识,增强泌乳信心,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泌乳初产妇母乳喂养
荷斯坦牛头胎患隐性乳房炎次数和乳中体细胞评分对2胎体细胞评分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哈萨克马泌乳曲线的拟合研究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