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干预对门诊肌内注射患儿心理状态和治疗配合度的影响

2022-02-16王佳芬蔡晓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疼痛感量表状态

王佳芬,刘 颖,蔡晓玲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上海市201400)

肌内注射是将药物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的一种给药途径,也是医护人员日常操作处理的难点。对学龄前儿童,肌内注射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从而使患儿出现不良情绪及异常行为,有些行为甚至会使得医护人员在注射时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注射部位出现损伤[1]。因此,肌内注射时缓解患儿疼痛感及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和肌内注射成功率是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音乐干预疗法是指通过唱歌、演奏乐器或欣赏音乐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是将医学心理学与音乐相互结合[2]。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不仅可以影响人的思维、身体和情感,还可以提高多种病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及患者的认知能力,并缓解痛苦[3]。有研究显示,音乐干预可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缓解心胸外科患儿术前的焦虑情绪,而目前音乐干预在肌内注射患儿中的研究还较少[4-5]。本研究旨在探讨音乐干预对门诊肌内注射患儿心理状态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以期为患儿肌内注射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我院2018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在门诊接受肌内注射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儿年龄1~5岁;③患儿精神状态良好,智力正常;④患儿24 h内未服用过镇静性药物;⑤患儿无手术史。将纳入研究的13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2.83±1.32)岁;户口:城镇39例,农村26例;上幼儿园:是42例,否23例;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18例,病毒性肠炎26例,病毒疹21例。对照组男28例、女37例,年龄(2.74±1.69)岁;户口:城镇31例,农村34例;上幼儿园:是35例,否30例;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20例,病毒性肠炎17例,病毒疹28例。两组性别、年龄、户口、是否上幼儿园、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确定注射部位后使用消毒棉签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排空,右手持针快速刺进肌肉。注射针头约进入2/3,确定无回血后开始注射药物。结束后用棉签压住注射部位并迅速拔针。此外,要求帮扶患儿的人员是患儿亲近的家属,且中途不允许更换;且监护人需保持相同姿势固定患儿,避免因不同的注射部位产生误差;进行注射的护士要固定人员,且每各护士注射次数一致,以减少因不同注射人员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观察组患儿在注射同时给予音乐干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制订详细计划:首先由研究人员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及特征进行全面评估,询问患儿家属情况,了解患儿喜欢音乐的类型,根据其心理状态和应激特点,制订个性化的音乐疗法。根据音乐对人不同的作用,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即镇静型、解郁型及兴奋型,根据患儿不同心理特点和性格针对性的播放不同音乐。②在开始注射前,保持病房安静,研究人员与患儿及家属进行5~10 min的交流,使患儿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根据患儿所展现的不同情绪,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音量保持在60~80 dB,所选择的音乐尽量在1 min左右,可保证肌内注射完成。对于久哭不止的患儿可以播放《拔萝卜》《捉泥鳅》《葫芦娃》等轻松活泼的旋律,帮助其情绪的稳定。对照组患儿除了注射时无背景音乐,其余均和观察组一致。

1.3 评价指标 ①疼痛感评分: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6]对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其中0级代表非常愉快,无疼痛;2级代表有一点儿疼痛;4级代表轻微疼痛;6级代表明显疼痛;8级代表较严重疼痛;10级代表剧烈疼痛,但不一定哭泣。②观察并记录患儿哭闹时间。③心理状态: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评分。SCARED量表有41个条目,按0~2级评分,得分越高,焦虑越严重;DSRSC量表有18个条目,按0~2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波动越大[7-8]。④治疗配合度:“配合”是经过诱导能使患儿主动、愿意配合治疗;“基本配合”是不愿治疗,但经诱导勉强配合治疗;“不配合”经过各种方法均不愿治疗,只能进行强制性方法治疗。

2 结果

2.1 两组Wong-Baker量表评分、哭闹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Wong-Baker量表评分、哭闹时间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配合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配合度比较[例(%)]

3 讨论

儿童情绪丰富,而且往往缺乏控制能力,对想象中害怕的事物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肌内注射是常见的给药途径[9]。在注射过程中,患儿会感到剧烈疼痛,而疼痛会引发患儿出现行为躁动、皱眉、哭闹等诸多不适反应,并产生焦虑、紧张等抵触心理;另外,疼痛感还会引起患儿行为异常,使医护人员出现注射偏差,导致注射部位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出现断针[10-11]。疼痛还会对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反复的刺激性疼痛会导致患儿对外周感受器变得异常敏感。因此,如何缓解患儿注射时的紧张情绪,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安排治疗是儿科门诊尤为关注的一个方面。音乐本身是对人类听觉、视觉、感知觉相互协调统一的结果,对人体的多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音乐治疗是一门以音乐为基础,通过将音乐学、心理学、医学及教育学理论综合,利用音乐对人体产生的物理-心理-生理效应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新型干预方法[12]。现代神经生理学家已经证明,音乐会对大脑皮层有直接影响,音调能够使人产生安定、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乐曲的旋律和速度能够调节人的情绪,稳定机体内环境,与此同时音乐还会使人感觉到舒适,有助于减轻焦虑、紧张情绪,分散注意力[13]。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Wong-Baker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哭闹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音乐干预使门诊内肌内注射的患儿疼痛感明显减轻、哭闹时间缩短,患儿更容易接受。此外,干预后,两组SCARED、DSRSC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音乐干预可消除患儿的负性情绪,缓解其焦虑状态,从而提高治疗配合程度。分析原因:在大脑皮层中,人体的听觉中枢和痛觉中枢位置相邻;而音乐通过耳朵作用于听觉中枢,使之处于兴奋状态,且可抑制痛觉中枢,从而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随之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分泌出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可以起到调节体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14]。另外,脑啡肽具有一定的催眠作用,而音乐疗法能够增加垂体中脑啡肽浓度,从而减轻患儿疼痛的感觉,使患儿处于镇静状态[15]。

综上所述,将音乐干预用于肌内注射患儿中,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疼痛感,改善患儿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儿治疗配合程度。但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结论还需要更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疼痛感量表状态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状态联想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