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琴戏《矿湖情缘》音乐创作的思考

2022-02-09刘笑

剧影月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记谱柳琴配器

■刘笑

我国地方戏曲剧种繁多,历史悠远,虽同归为戏曲,但音乐、曲调各不相同。柳琴戏是徐州本土剧种,因曲调优美动听,尤其以女腔的上行七度大跳而独具听觉魅力。柳琴戏《矿湖情缘》以轻喜剧的创作手法,围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和主题进行创作呈现。在此,我对于柳琴戏《矿湖情缘》音乐创作中的设想与产生的一些思考、建议进行阐述。

创作此类剧目首先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矿湖情缘》围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理念和主题,以重工业城市徐州向生态型城市转型为背景,通过从矿到湖这一自然物质形态与社会生活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迁,举重若轻地运用轻喜剧这种表现形式,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新的精神内涵,表现当今时代价值观的碰撞与嬗变。

《矿湖情缘》是以轻喜剧的手法来表现,所以在音乐创作上,追求轻喜剧风格,既要有轻松幽默的特色,又要结合每场的情绪来创作,所以启幕音乐及最后的谢幕音乐同样采用具有柳琴特色的演奏方式作为主奏乐器。再加以速度的变化和弹跳性的节奏感,让此剧既有柳琴戏独特的风格,又具备音乐上的创造性。在创作工作中,和戏曲剧团的各位前辈、老师,外请的各位专家的交流与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柳琴戏《矿湖情缘》的创作与设想,阐述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从记谱的角度,一直以来柳琴戏没有细化的板腔体,没有完全固定的节拍、结构和模式。在很多剧种中,存在一拍子,两拍子(一板一眼),四拍子(一板三眼)等结构形式,而柳琴戏对于两拍子的标注大都是在记谱后二次创作规整的阶段,所以柳琴戏的传统唱腔自由且变化多,柳琴戏的乐句是相互独立的,唱腔设计是把传统唱腔曲调重新整合加以创作,调子的变化是靠“腔弯”来推动,所以柳琴戏没有相对固定的段落,而是通过上下句唱腔的自由组合,看唱腔的调子用在什么速度下,更为合适而已。演唱者通过速度变化,展示唱腔的情绪变化,而唱腔中的慢板、二行板、快板等主要板式的称谓,除慢板有相对固定的几句腔调外,所有板式实指速度,大多都是打直板,也就是一拍子。这代表着柳琴戏的唱腔有很大的规整空间。从这次《矿湖情缘》排练中的沟通与交流,我发现了此类问题的存在,原因并非在于我们戏曲本身的旋律上,而是在长期以来记谱的规整上。举个例子,在《矿湖情缘》中红粉干唱段《眼望渔场》以及征世虎《你与儿多少年相依为命》的部分唱段,也许可以改变之前传统的记谱方式。比如:我们传统的记谱方式是二四拍,如果修改成四四拍:一板三眼,也就是谱面慢一倍,速度快一倍的记谱方式是否会出现更多的配器与创作的可能性?而且司鼓完全可以在打抽板和打直板之间进行情绪上的处理。如将二四拍修改为四四拍,此唱段为慢板,这种记谱方式,既丰富了柳琴戏唱腔的板式,又在配器中给予作曲更多的节奏类型可供选择。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和拙见。

从音乐创作的角度,经过开幕曲、开场曲、结束曲、谢幕曲和串场音乐的几次修改,完成了音乐的写作、配器、MIDI音乐制作、乐器录音、伴唱录音、独唱录音等一系列工作后,对于此剧音乐创作的思考如下:按照剧情与导演所需要的音乐情绪进行写作。首先,启幕曲,突出柳琴特色,用柳琴戏的“扬腔”作为开场动机,因为是柳琴戏,再加上轻喜剧风格,所以,在主题音乐的创作上采用柳琴戏的四句腔作为主体。四句腔,不但是一个完整的四句小乐段,乐句整齐对称,并且旋律优美、表现力强,几乎可以表现各种情感。以柳琴戏“四句腔”的旋律作为主题音乐,主题重复三遍,更替乐器并变奏的出现,第一遍突出特色乐器柳琴,第二遍展示拉弦乐器,第三遍用大小唢呐烘托气氛。为突出这一音乐主题,在演员表演中作为背景音乐反复出现,使观众印象深刻。并且这一旋律与作为主人翁的征跃进的人物形象紧密相连,使这一人物主题音乐一出现,观众便感觉有主人翁出现的映射。开场广场舞,按照导演要求,与柳琴戏相区别。我加入了现代广场舞最有特色的舞曲风,电子鼓重低音的节奏即重音回响的方式,更贴近现实生活,使观众有现实的代入感,现代戏加入这一元素,变得更加生活化,具有亲和力,也是传统与现代的相结合。第二场开始的《烙馍舞》音乐,反映了徐州的特色,是烙馍这一徐州特有美食的舞蹈展现。在创作中加入柳琴戏常用的音乐元素,由笛子引入舞蹈并加入人声哼唱与唱歌声。唱腔用女声合唱并加入唱喝的人声,形成有说有唱的形式,尾声采用柳琴戏常用的虚词伴唱结束,不乏喜庆又贴合场景。五场尾声,我运用了主题动机作为前奏、间奏的发展动机,人声的清唱中,为了突出展示人声的清亮与干净,带给观众不同的新鲜感,这一段人声独唱的旋律在创作中故意脱离戏曲旋律,后半部分则运用伴唱写法,围绕“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这一剧情想要重点突出与表现的关键词,运用不规整的节拍、男女声轮唱合唱把音乐推向高潮,这是一个精心的设计。结束曲的创作,我运用了大量柳琴戏的元素,开始部分的写作突出喜庆,后半部分的写作突出柳琴戏“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的特点,并进行重新组合与创作。在另一版本中,更是运用了歌曲表现从矿到湖的绿色发展理念,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柳琴戏音乐元素繁多,身为戏曲音乐创作者还需要不断的整理挖掘,如《柳琴姑娘》中很多男女声花腔,《赶车》中高亢激昂的扬腔,《枣花》中打枣调的喜庆与唢呐独奏的悲伤,《大顺戏妻》中的民间小调在唱腔中的运用,都值得思索。写作中还需了解众多的剧目音乐怎样合理地在戏曲中表现,在重新创作中产生独特的感染力。

从配器的角度,配器是作曲的重要技法之一,早期的柳琴戏曲伴奏,只一味追求乐器的叠加,或者简单的穿插,讲究“轻托重补”,也就是在演员演唱时要“轻托”,在过门或者音乐时“重补”,而专业性的配器,可以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作用,形成音色的组合,使音乐具有对比性,层次感。戏曲的发展,尤其是样板戏,已经使用西洋管弦乐、交响乐的手法,这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人们听觉上审美的要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贴近观众。这些手法的使用使音乐和伴奏雅俗共赏,既保留了传统的唱腔,满足人们对戏曲唱腔的喜爱;又有了更浓厚的音乐性,满足从事音乐专业的人们对音响和效果的专业性追求。剧目的创作、接触与参与剧组,使我在创作中找寻更多戏曲配器的可能性。从之前柳琴戏《迁变》中,配器运用纯四部和声的方式,到自己逐渐去摸索运用复调结合和声的方式,再到《矿湖情缘》从节奏、低音和四五度和声的方式,我有了更多的选择去考虑多种情绪的唱腔的配器。这种方式的音乐效果相对严谨,更多利用和声的手法来展现音乐的和声性,配器出来效果比较立体,运用于音乐中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在唱腔中就比较繁琐,在很多使用交响乐团伴奏的戏曲剧目中普遍使用。在《矿湖情缘》的配器中,结合四五度和声的运用,不仅使音乐有纵向和声性,结合旋律的四五度和声,也可以更加清晰地表现旋律,并拥有和声的支撑。这段音乐旋律的总谱节选,从管乐声部可以看出,笙采用了柱式和声的背景支撑,而笛子声部与琵琶、扬琴声部则结合四五度和声支撑主旋律,此种配器方式结合了西洋和声与传统的和声,效果可见一斑。可以看出笛子声部和二胡声部同时演奏四五度和声,笙和扬琴声部采用四五度双音作为节奏。同时在唱腔部分也把需要的情绪节奏融入进去,使音乐听起来更加丰富。

综上所述,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在创作中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更多有利于发展的元素。无论从传统唱腔的记谱设想,还是从音乐元素的规整创新,是从横向的旋律写作,还是从纵向的和声配器,都需要不断地尝试与实践,更好地继承、发展柳琴戏这一具有独特个性的地方剧种。

猜你喜欢

记谱柳琴配器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柳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柳琴戏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以2010-2020 年为例
春日景和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进校园的意义
从有量记谱法到工尺谱
作为文化的记谱方式
基于律制、调式、记谱及社会学角度的中西方音乐元素比较
记谱法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