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色革命遗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2022-02-03朱剑
摘要:云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在全省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它们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且分布不均匀、各类别之间数量差距大、价值高、影响力大、保护和开发利用发展不均衡等特点,这些弥足珍贵的云南红色革命遗址为云南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利用好这部鲜活的教材,有助于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有助于党员干部增强新时代海外爱国统一战线教育。
关键词:云南;红色革命遗址;干部群体;党史学习;作用探析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革命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20VSZ056)。
作者简介:朱剑,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中图分类号:D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1-0111-04
红色革命遗址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遗留下来的各种实体,如革命旧址、战争遗迹、各种文物等[1]。云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省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作为云南所特有的宝贵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各民族的精神食粮,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界对于云南革命遗址的时代价值和功能研究以及关于云南红色革命遗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研究都相对较少,这为进一步探讨云南红色革命遗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提供了学术研究的空间。
一、云南红色革命遗址概况
本文根据云南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云南省革命遗址通览》及政府官方网站资料,从云南红色革命遗址的主要类别、地域分布状况、主要特点三方面对云南红色革命遗址做了一个基本概述。
(一)云南红色革命遗址主要类别
云南省的革命遗址可以分为五大类即: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如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宜良火车站地下联络站遗址;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如中共昭鲁边支部活动遗址;革命领导人故居,如朱德旧居、吴澄烈士故居等;烈士墓,如黑龙潭革命烈士陵园、昭通烈士陵园等;纪念场馆设施,如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纪念馆、聂耳陈列室等。
(二)云南红色革命遗址地域分布
根据云南革命遗址地域分布表[1]得知:云南红色革命遗址几乎覆盖云南全省,但是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昭通、大理、曲靖、红河、玉溪、昆明、文山、丽江、楚雄等城市,这些地区大部分是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在云南的活动范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建立和发展的重点地区。这些革命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云南地方组织的创建及早期革命活动、红军长征过云南、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的恢复重建和革命活动、西南联大旧址、云南抗战、“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滇桂黔边区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的建立与发展,以及野战军进军云南、云南全境解放等光辉历史,承载着云南人民为摆脱奴役和压迫奋起反抗的顽强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蕴含着云南人民不怕牺牲、英勇奉献的爱国情怀。
(三)云南红色革命遗址主要特点
根据有关史料数据,总结概括云南红色革命遗址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革命遗址数量众多,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分布不均。根据《云南革命遗址通览》统计,云南现有革命遗址1889个[1],遗址数量在全国处于前10位。这些革命遗址主要集中在昭通、大理、曲靖、红河、玉溪、昆明等早期中共组织在云南活动的地区、红军长征经过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建立和发展的重点地区,其他地区分布较少。
第二,遗址类别之间数量差距大,同一种类别在地域分布上也不均匀。从革命遗址类别分析[1]来看,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619个,占全省33%;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774个,占全省41%;革命领导人故居147个,占全省8%;烈士墓有111个,占全省6%;纪念设施238个,占全省12%;因此各个类别之间数量差距大。从同一种类别在地域上的分布来看,如,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这一类别主要分布在昭通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其他州市分布较少。
第三,革命遗址价值高、影响力大。从革命遗址利用级别来看,云南革命遗址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8个,列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50个,列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64个,列入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90个。近年来,云南省修缮完成的红色革命遺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实践基地和现场教学点等等,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干部学院以及线上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将红色革命遗址资源转化成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还助推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红色文化教育和经济社会、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融合发展,在云南各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四,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发展不均衡。云南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为:一是位于城区或旅游景点的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较好。如位于昆明市区的西南联大旧址、“一二·一”民主爱国运动纪念馆等保存较好,发挥了其应有的思想教育意义和旅游价值。二是位于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的遗址保护和开发欠缺。例如,昭通市的部分战斗遗址,除了知道大致的战斗时间和大致地点外,其余皆是无迹可寻,这些需要深挖其历史根源和科学内涵;有的烈士墓,尤其是红军烈士墓早已成了乱石堆和杂草丛,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
二、云南红色革命遗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教育价值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要把这些故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2]这就为我们发挥好云南红色革命遗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总的要求。因此,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云南必须利用好“家门口”的红色革命遗址资源这些鲜活的党史学习教材。
(一)有助于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动力。革命理想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前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历史时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前进的巨大力量,也是我们抵御一切风险挑战的巨大的精神武器。党在建立初期,在党的二大上就明确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理想。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政治优势。”[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4]随着党情、世情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道德意识有所削弱。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发展,党员干部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大[5]。因此,丰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理论资源就显得至关重要,革命遗址作为革命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立足于本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6]。所以,云南应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的教育作用,让党员干部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党在领导全国人民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老一辈革命者们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多少流血牺牲,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正是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支撑着自己。
(二)有助于党员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云南红色革命遗址让党员干部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到宁静的精神港湾和精神支点,进而鞭策自己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面反映,也是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真实写照。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党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向人民看齐,深深扎根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从群众中不断汲取养分,才能永葆先进性,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我们的人民只有始终以大局为重,以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为重,以审慎的历史智慧和高度的政治自觉,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在经济社会不断前进的浪潮中获得真正的发展,才能扬眉吐气,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社会进步和人民富裕的理想。今天的中国,各个社会群体之间、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种种分歧,必须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资源来团结力量、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红色资源是由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共同创造的,过去,它是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共同历史记忆,生动铭刻了军民同心同德翻身求解放的历史征程;今天,它是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真实写照,真实反映了党与群众齐心协力改革求发展的现实。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革命遗址蕴含的红色文化都是党和人民群众感情的共鸣点、事业的交融点、命运的交汇点,是党和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情感桥梁和思想纽带。
“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就是一个有助于党员干部开展践行初心使命、坚持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鲜活教材。教育基地生动刻画了他60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模范地践行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一辈子的具体行动,生动地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入党是为什么,当干部要干些什么,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的问题,他用一生的执着书写了一本生动的教科书,为党员领导干部、人民群众乃至炎黄子孙树立了一面永久的镜子,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要以坚持群众路线为核心,以传承杨善洲精神为主题,充分挖掘杨善洲精神教育资源,发挥帮助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坚持群众路线的教育功能,引导党员干部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自觉提高党性修养,坚定一心为人民的政治立场。
(三)有助于增强新时代海外爱国统一战线教育
华人华侨的爱国精神也是革命文化的一部分。世界各地分布着数千万的海外华人华侨,他们历来都怀有爱国爱家的血脉感情和历史传统,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14年6月6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的讲话强调:“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热情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7]63滇西抗战纪念馆真实反映了海外侨胞爱国爱乡、出钱出力、共赴国难的光荣传统。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0月,我国沿海地区港口对外交通被日寇封锁,海运遂至断绝,新修筑的滇缅公路成为沟通海内外的“生命线”,大批抗战物资要从这条公路进入国内,因此急需汽车驾驶、维修人员。东南亚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得知这一情况后,发出“南侨总会第六号公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众多爱国华侨踊跃报名,志愿回国援助抗战,他们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即“南侨机工”。前后共有3200余位南侨机工分9批回国,在昆明经西南运输处训练所训练后,编队奔赴运输前线为抗战效力。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间,南侨机工们和其他司机驾驶汽车往返于滇缅公路,共抢运50多万吨军需物资和15000多辆汽车,还有无法统计的其他物资及用品。其中南侨机工中有1000多人因战火、车祸和疾病,为抗战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国与国之间日益竞争激烈、合作日益紧密的今天,华人华侨在促进中外交流、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软实力的提升以及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戰时期“华侨机工”的英雄事迹脍炙人口,这是我们云南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云南华侨机工这一红色革命文化是得到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一致认可和认同的。这一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连接祖国和海外华人华侨的重要纽带,吸引着无数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参观,对团结华人华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团结海外华人华侨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对于推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军队和滇西人民以及南洋华侨机工在滇西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暴、不甘沦亡,为正义献身,为和平而战,其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伟大爱国精神,光照日月、永垂青史,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真实写照。是爱国主义的精神纽带紧紧地将国内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联系在一起,谱写了伟大的爱国主义壮丽史诗,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积蓄了磅礴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云南革命遗址通览(上)[M].昆明:中共党史版社,2013.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郑晓花.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简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历程与经验[J].传承,2019(4).
[6]梁瑜静.中国共产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历史经验及新时代启示[J].传承,2021(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陈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