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锻炼结合推拿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2-01-12付新宇
付新宇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康复一科,辽宁抚顺 113000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出现退行性炎性病变,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生对象,以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疼痛剧烈为主要表现[1]。 功能锻炼是肩周炎康复工作中的常见治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疾病状况,促进肩关节的活动度恢复,但是单一治疗措施的效果有限,长期康复质量有待于提高[2-3]。 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措施在肩周炎患者中得到应用,推拿治疗即为其中常见措施,具有滑利关节及化瘀止痛之效,能促进关节活动度有效提升[4]。 本研究选取抚顺市中医院接收的92 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功能锻炼结合推拿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康复性治疗,旨在为临床治疗中恢复肩关节功能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抚顺市中医院接收的92 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 例)及研究组(46 例)。 对照组中,男 21 例,女 25 例;年龄 42~69 岁,平均(55.19±5.10)岁;病程 1~16 个月,平均(8.17±1.33)个月;发病部位:左肩 22 例,右肩 16 例,双肩 8 例。研究组中,男20 例,女 26 例;年龄 42~67 岁,平均(55.23±5.05)岁;病程 2~16 个月,平均(8.19±1.30)个月;发病部位:左肩21 例,右肩19 例,双肩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获抚顺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肩关节周围炎》中相关标准[5];②患者年龄 50~70 岁;③患者的语言、认知、意识均正常。排除标准:①存在推拿禁忌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肢体残疾,无法配合功能锻炼者;④并发严重性脏器功能异常或感染者;⑤存在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功能锻炼,具体内容包括:①头枕双手锻炼。 取仰卧体位,指导患者双手维持十指交叉状态,掌心向上放置于后枕处,尽量内收双肘,再缓慢外展,每次重复15 遍,5 次/d。 ②双手爬墙锻炼。指导患者面对墙壁维持站立状,高举双手,沿着墙壁以手指展开向上爬墙运动, 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至最大限度,维持2 min 后,对双手高度进行记录,每次反复15 遍,5 次/d,再根据训练情况逐渐升高高度。③体后拉手锻炼。 取站立体位,指导患者患侧上肢维持后伸内旋状,以健侧肢体对患肢手腕进行牵拉,维持向上牵拉状,待患侧肩膀有疼痛感出现时,维持2 min,15 遍/次,5 次/d。 功能锻炼连续进行 4 周。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推拿治疗,具体内容包括:取左立体位,治疗人员站立于患者患侧,将其患侧手臂缓慢托起,通过按揉法对肩前、后部进行推拿,以法对三角肌进行推拿,同时进行患肩内旋、前屈、外旋及外展活动。推拿过程持续10 min,取曲池穴、肩内陵穴、天宗穴、肩髃穴、秉风穴及肩贞穴,采取按揉法及一指禅法予以推拿, 推拿过程持续10 min。抬升患肩至患者最高耐受程度处,以按揉法对肩后部、冈下肌、肩前部、大圆肌、胸大肌、小圆肌进行按揉,合理把握按揉力度,推拿过程持续10 min。 治疗人员站立于患者患肩侧,予以拖肘摇肩,顺时针进行5 次后,逆时针操作5 次, 再将前臂放在患者的患肩腋下部位,并用另一只手轻拖患肢肘尖处,确保患肢的肘关节在胸前维持90°弯曲状,抬升腋下前臂,另一手朝患者的胸前对肘尖进行推动,待阻力出现后,维持30 s,放松,以此为 1 遍,连续进行 5 遍,推拿过程持续30 min。 治疗人员双手合拢抱住患者患肩,予以抱肩揉搓,至深透热后,以肩关节为起点,采取搓法予以推拿至前臂处,往返进行5 遍,推拿过程持续10 min。以上推拿 1 次/d,6 次/周,连续进行 4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①疼痛程度。 通过麦吉尔疼痛问卷(short form-McGill pain questionaire,SF-MPQ)进行评估,包括3 个方面,分别为:现在疼痛、疼痛分级、视觉疼痛,总分以0~60 分计,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6]。问卷信度良好,回收率为100%。②肩关节功能。以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量表(Constant Murley shoulder function activity scale,CM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 肩关节功能障碍量表进行评估, 其中CMS 表总分为100 分,JOA 肩关节功能障碍量表总分为100 分。CMS、JOA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关节功能/关节功能恢复质量越高[7-8]。③肩关节活动度。 测量患者患肢的肩关节内旋、前屈、外旋及外展活动最大角度。 正常范围:屈曲,即上臂向前平举,大约有90°,后伸大约有45°,内收角度大约在40°左右,外展即上肢向两侧平举角度大约在90°,内旋、外旋,内旋的角度在 70°~90°。上举运动,角度可以达到 160°~180°。肩关节内旋、前屈、外旋及外展活动的角度越大,说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恢复得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F-MP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SF-MPQ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SF-MPQ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MPQ 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MPQ 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对照组(n=46)研究组(n=46)t 值P 值32.32±4.13 32.35±4.19 0.035 0.972 15.77±2.93 12.01±2.30 6.846 0.000 22.167 28.862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MS 及肩关节JO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MS 及肩关节JO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的CMS 及肩关节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CM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肩关节JOA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对照组(n=46)研究组(n=46)t 值P 值46.46±6.38 46.51±6.35 0.038 0.970 76.12±7.33 81.76±7.85 3.562<0.001 20.701 23.679<0.001<0.001 57.79±5.33 58.01±5.30 0.199 0.843 70.12±6.85 77.95±7.12 5.375<0.001 9.635 15.236<0.001<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肩关节内旋、前屈、外旋及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内旋、前屈、外旋及外展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内旋、前屈、外旋及外展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的比较(°,)
组别 内旋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前屈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对照组(n=46)研究组(n=46)t 值P 值35.17±10.06 35.22±10.05 0.024 0.981 62.62±12.75 81.76±15.33 6.510<0.001 11.463 17.220<0.001<0.001 115.17±19.28 115.22±19.30 0.012 0.990 135.26±22.71 175.95±22.96 8.546<0.001 4.574 13.732<0.001<0.001组别 外旋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对照组(n=46)研究组(n=46)t 值P 值38.01±10.55 38.00±10.62 0.005 0.996 60.75±11.85 78.78±13.58 6.785<0.001 9.721 16.044<0.001<0.001外展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82.47±11.35 82.50±11.46 0.013 0.990 117.59±16.58 160.13±24.17 9.844<0.001 11.855 19.683<0.001<0.001
3 讨论
当前, 临床关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疗工作以功能锻炼为主,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速度加快,控制渗出物大量释放,缓解疼痛感的基础上,改善肌肉粘连程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促进关节功能恢复[9-10]。尽管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肩关节患者病情, 但单一实施时,患者功能恢复速度偏慢,甚至有轻度的活动受限情况遗留, 因此需联合其他措施进行治疗[11]。中医学对肩周炎的研究深入, 根据其症候表现,将该疾病归于“肩痹”范畴,因风寒湿气侵袭肩部,正气亏虚,气血虚弱等因素所致,治疗重点在于扶正祛邪,通过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及温经通络,缓解患者病情[12]。
推拿为中医学临床十分重要的一种措施,可促进机体气血运行,维持经脉通常状态,通过发挥调理筋腱功效,改善关节活动能力,促使患者病情缓解[13]。 本研究选取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取功能锻炼,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推拿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MPQ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的SF-MPQ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功能锻炼结合推拿可促进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缓解。 功能锻炼以“因人制宜、坚持不懈及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通过头枕双手锻炼,促进肩关节展开前屈、内收及外展动作,能使背阔肌、肱二头肌、大圆肌、肱三头肌及胸大肌等获得锻炼;通过双手爬墙锻炼,促使肩关节进行上举与外展动作,能对三角肌的中部、冈上肌进行锻炼;通过体后拉手锻炼,促使肩关节进行后伸动作,可对喙肩韧带、背阔肌等进行锻炼。 多种功能锻炼措施联合进行,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消肿止痛,抑制肩部肌肉组织萎缩,解除组织粘连[14]。 在功能锻炼的同时,配合进行推拿,使肩部肌肉维持放松状态,并对腧穴进行手法刺激,使肩周的应力负荷有效缓解,有助于病理产物及时吸收,缓解纤维化程度,从而降低疼痛感[15-17]。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MS及肩关节JO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的CMS 及肩关节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内旋、前屈、外旋及外展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内旋、前屈、外旋及外展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功能锻炼结合推拿可促进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改善。功能锻炼中,通过关节运动及肩部肌肉运动,可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防止肩部肌肉组织萎缩,对于控制粘连也具有积极意义,为肩关节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再配合进行推拿,对病变组织局部产生直接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微循环功能改善, 促进组织新陈代谢,提升肩周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 改善肩关节功能水平,有助于肩关节的活动度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 功能锻炼结合推拿可缓解肩周炎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 并且促进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