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消化内科教学研究

2022-01-11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亚太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导学式病案消化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金 雷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多为胃食管、结肠、肝胆等疾病,疾病种类繁杂,涉及的医学知识广泛,对消化内科医师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研究发现,在消化内科教学中引入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将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引入消化内科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临床案例,以问题导入为基础,注重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本项研究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的医学专业学生中,随机选取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的82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n=41),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为20—23岁,平均年龄为(22.6±2.4)岁;对照组(n=41),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为21—24岁,平均年龄为(22.7±2.6)岁。将具备正常认知功能的学生纳入标准,将伴有认知障碍和智能障碍的学生排除标准。两组医学专业学生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对于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纲要进行教学指导,灌输消化内科疾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为学生介绍相关疾病的诊疗措施等,具体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

对于观察组学生采取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1)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合理选择病案,避免超纲。同时,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从学生兴趣着手,避免授课方式的单一和枯燥,提升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积极性,保证病案导学教学效果。(2)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案,确保具有课题探究的意义,能够扎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帮助学生积累临床工作经验。优选病案后进行多媒体展示,由教师组织和带领学生对病案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注重问题设计,确保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探究欲望,问题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力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小组对病案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及时反馈问题,并为学生解疑释惑。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病案研讨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优势互补。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参与度较高,提升了学生对病案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促进;在病案分析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组内成员能够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保证病案学习成效。(3)教师建立课堂评价机制,评价是病案导学教学法的延伸,能进一步保证知识更加系统,促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确保学生对典型病例有全新的认识。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并根据学生接受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病案分析,进而积累大量的经验,以便更好地在临床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4)讨论结束后,教师给出客观的评定,帮助学生总结讨论成果,提升学生对消化内科相关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为临床实践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病案分析成绩、理论成绩;观察两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观察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100%。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对比

表1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对比(±S,分)

组别 n 病案分析成绩 理论成绩观察组 41 47.98±1.62 47.47±1.95对照组 41 39.89±2.51 42.13±1.76 t 14.95 2.63 P<0.05 <0.05

(二)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对比

表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对比(±S,分)

知识运用能力观察组 41 20.25±1.52 20.47±1.35 20.68±1.14对照组 41 16.88±1.50 16.13±1.76 15.33±2.35 t 10.28 10.86 11.36 P<0.05 <0.05 <0.05组别 n 临床思维能力问题探究能力

(三)两组教学满意度对比

表3 两组教学满意度对比(n/%)

三、讨论

消化内科教学通常是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低,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质量。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在教学中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后发现,对照组学生病案分析成绩为(39.89±2.51)、理论成绩为(42.13±1.76),两项成绩得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对照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分、问题探究能力得分、知识运用能力得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教学满意度为73.1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基于此,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施了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通过典型案例的导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扎实理论基础,为学生临床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实施导学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探究讨论的机会,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后,观察组学生病案分析成绩和理论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分为(20.25±1.52)、问题探究能力得分为(20.47±1.35)、知识运用能力得分为(20.68±1.14),各项能力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且学生的满意度高。本文研究成果证实了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有效,具有实践教学价值,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中应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进一步扎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猜你喜欢

导学式病案消化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整体导学式开放性教学法初探
新病案首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