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扶贫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地区遏制返贫路径创新

2022-01-11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亚太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落后地区中等职业中职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高 新 王 续

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于2020年底“完美收官”,脱贫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观的继承与创新。中国实现了“两最”减贫、脱贫,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凸显中国政府国家治理能力的生机和活力,用中国智慧为全球贫困问题的治理难题找到了有效方案。如何巩固、稳定得之不易的脱贫成果,进而完善脱贫经验,是现在和未来不可避免的艰巨任务,须对防返贫长效机制进行实践与理论的长期专项研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遏制返贫,全面深化智力帮扶和技能帮扶的精准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政策与实践命题。

一、中等职业教育与遏制返贫的耦合效应

当社会发生根本变革时,教育也要随之而变,而变革的尝试首先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追问。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性、职业性和大众性三方面特性与遏制返贫作用耦合,有利于顺利推进遏制返贫工作。

(一)社会性

其一,中职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属于社会范畴的一种现象。其二,中职教育主体多元、办学灵活,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通过开设与市场紧密相连的课程,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专门人才。其三,中职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中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职教育为遏制返贫项目顺利推进做好人力资源基础保障工作,以此弥合历史变迁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基于区域产业,开设特色专业,为工厂、企业培养一线技术工人。

(二)职业性

首先,对于中职教育遏制返贫而言,简单直接的资金注入和物质援助,更多是表层的输血式帮扶,起外辅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地发挥贫困人口自身主观能动性,提升个人能力、加强技能修习,才能从源头化解问题。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关注入职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学历水平、资格证书等量化的指标作为求职者入职的“敲门砖”逐渐被人们正视并强化。用人单位认为在其他条件相近的前提下,学历层次较高者更具备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后期入职培养。最后,基于市场调节体制下的人才需求现状,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性,在遏制返贫工作中正在悄然发挥作用。

(三)大众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中职教育致力于有教无类,让所有想学习的民众,学有所教,学有所获。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的学生,开设相关专业,统一编班并设计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谋个性之发展。其面向人人的大众性属性有利于助推遏制返贫战略进程。具体体现在对贫困人口的机会补偿、素质提升和思想教育方面。首先,落后地区富余的劳动者可以通过技能培训习得实用技能,同时职业教育作为教育补偿的一种途径,能够弥补其学生时代丧失的在校学习的机会。其次,中职教育可以通过班级授课的形式,在重实践操作、深化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后,中职教育可以通过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意识和思想方面,削弱落后地区居民对贫困的心理恐惧,帮助他们正“三观”、树信心、增志气,弥合精神贫困。

二、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地区遏制返贫现状SWOT分析

中职教育是新常态下社会经济进步的迫切需求。运用管理学的SWOT分析方法,可将中职教育遏制返贫的发展现状分为内部资源分析(即优势分析、劣势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即机会分析、威胁分析)。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中等职业教育遏制返贫SWOT分析框架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从中等职业教育遏制返贫的优势分析,主要表现在宏观成效和微观成效两个层面。从宏观角度讲,我国贫困人口基数逐年下降,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又下降到4.2%。到2017年底,中国贫困人口在3000万左右,5年累计减贫660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数量下降,脱贫目标对象人口锐减,有益于后续工作的开展。除此以外,中职教育作为遏制返贫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还可以顺承已有的经济援助、人才援助、项目援助、科技援助等成效,有效连接并合理借助各方援助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多方合作,共促遏制返贫项目开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从微观角度讲,自遏制返贫战略提出以来,经过5年的发展,中职教育遏制返贫在国家及地方均有政策响应。其中,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的“雨露计划”,在各地区推进实施过程中,已取得初步成效:陕西留坝县扶贫办以“三结合、三提高”扎实推进“雨露”;“雨露计划”助海南10万人脱贫,人平均补助1.6万元;等等。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从中等职业教育遏制返贫的劣势分析,主要表现在其硬件设施落后、软件配备不足。硬件设施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客观条件,是学生学习的环境保证。部分地区中职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其一,学校教室多媒体教学工具配备不足,课堂教学仍以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缺失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的配合,难以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二,中职学校图书馆硬件条件有所欠缺,书目陈旧没有及时更新,馆藏图书涉猎范围不够广泛,馆内座位设置数量不足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三,学校运动场基础设施不够完备,活动场地小,地面多为沙石铺设,没有减震防护的塑胶跑道,篮球架、足球架数量不足或缺失等问题屡见不鲜,不利于在校师生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和日常活动。软件配备劣势主要体现在部分地区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地区师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学生数量和教师数量比例不协调,导致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甚至出现一名教师同时负责同一学科多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的现象,还有一名教师同时担任多科目教学的工作的情况。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从中等职业教育遏制返贫的机会分析,主要表现在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上。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改委在规划中指出:“要特别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强调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支持职业院校发展,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基地,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转移就业、返乡创业和国际劳务输出等紧密结合。在大部分片区,职业教育发展强调与本地区人力资源和产业发展密切结合,突出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此外,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促进的卫星通信、公路铁路、天然气管线等项目合作,还是供给侧改革强化的供需关系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抑或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要求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无一不是中职教育遏制返贫发展的有利契机。

(四)威胁分析(Threats)

从中等职业教育遏制返贫的威胁分析,主要表现在经济问题、社会压力和个别扶贫对象的观念三个方面。其一,中职学校按照属性划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这决定办学资金的供应渠道。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尤其是落后地区学校数量较少,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要求,且现存院校大多以政府投资为主,经费来源单一。其二,中职学校与企业实习实训衔接不够完善,学校发展是为了教书育人,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二者宗旨有偏差,致使对接有所偏差。其三,遏制返贫的对象一般是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但个别对象安于现状,容易满足,或是由于长期接受输入式帮扶,习惯性接受补给,抑或因为缺乏外界刺激,尚未感受到世界的瞬息万变,使其遏制返贫难度增加。

三、后扶贫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地区遏制返贫路径创新

教育是帮助人们摆脱贫困的最重要途径。教育不仅仅让人们拥有一份工作,更让人们工作稳定,工作条件和待遇良好,这也是经济获得更大发展、更长远发展的基础。

(一)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遏制返贫的协同性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配置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深化落后地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升遏制返贫的协同性势在必行。为此,中职学校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合作单位优势,遵循合作共赢的原则,组织构架管理体制,完善提升教育模式,建立优化监督系统,三方面齐抓共培。首先,完善校企双主体组织设计,开展系列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协调创新。产教融合体系下,企业和学校实行人才同培、过程同督、风险同受、义务同尽、效益同享的制度。其次,落实具有遏制返贫作用的多方合作、协同育人的专业共建机制,建设适应需求的课程体系,加深校企的合作。最后,学校和企业立场角度各异,双方要协同合作,相互监督,共同促进遏制返贫精准脱贫项目开展。

(二)提高教师能力,提升遏制返贫的适切性

按照教育部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师资基础状况,完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按培养时序可细化为新教师人才引进和准教师的人才培养。对于落后地区职业教育教师人才短缺的现状,要先解决的是人才引进问题,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提升教师社会地位,促成“南雁北飞”的人才流动,实现“引凤筑巢”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免费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政策,加强顶岗实习、挂职交流、志愿者援助等活动的开展,为落后地区中职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对于准教师的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可以凭借遏制返贫战略中关于教师合作培养的项目和国培省培计划,推进双语教师(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科研能力。还可以借助校企合作,让教师定期到企业培训,通过接触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教师队伍可以获得生产一线的经验,发现在理论教学中忽视的细节,修正和补充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经验。

(三)加强民办参与,提升遏制返贫的全面性

大环境上,调整舆论风向,客观理性衡量职业教育的作用;个人思想上,树立自信,以思想影响行动,以意识改变行为。其一,大力创设民办职业教育。落后地区要大力兴办民办中职学校,力做遏制返贫的中坚力量。其二,加大适龄学生和落后地区劳动力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力度。落后地区广大青壮年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贫困群众没有掌握过硬的致富本领,是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中职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帮助贫困家庭靠技术技能遏制返贫的目标,充分发挥在农民群众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方面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三,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综合枢纽,是实现创业教育功能最优化的基础载体。中职学校要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开展实用性的课程内容、创设阶段性的课程设计、制定灵活性的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落后地区中等职业中职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落后地区教育要注意培养家长的素质
数据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