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闽南传统戏曲文化的幼儿园艺术领域园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2022-01-02李陈慧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传统文化幼儿园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试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言提到:“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由此可见,传承中华文化至关重要。为加强文化传承教育,本研究从探索闽南传统戏曲资源的角度出发,了解幼儿园相关园本课程,并且从国内外园本课程研究、园本课程开发、闽南传统文化、闽南传统戏曲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述评,旨在于促进闽南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也真正提升幼儿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内外园本课程研究

(一)园本课程概念研究

对于园本课程概念,学者们大多认为这是一个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移植而来的词语,其来源是“校本课程”。虞永平(2004)认为园本课程是从幼儿园的时间出发建构的课程;其基本的界定是:园本课程是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建构的课程;并提出园本课程要关注适宜性,要适宜于特定的幼儿园,更要适宜于特定幼儿园中的幼儿。[1]袁爱玲(2002)分析了当前各地形形色色的所谓的园本课程,并提出了园本课程的四个特征,特征一是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体现了民主性和开放性,特征二是园本课程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性,特征三是园本课程必须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特征四是园本课程在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并且反映当地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变化。[2]程方生(2003)认為园本课程是国家或地方课程的本园化,是幼儿园自主开发的“以园为本”课程。[3]全守杰、张恋(2018)指出园本课程是以幼儿园之“本”位基础建立起来的课程,是与幼儿园的师资条件和资源等相一致的课程。[4]

(二)园本课程构建研究

园本课程内容的选取对于园本课程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学者从本土文化视角出发,探讨如何选取地方资源融入园本课程当中。宗颖(2018)提出本土文化在园本课程中重要性,本土文化包括物质、环境、文化三方面的资源,认为以本土文化作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能够促进幼儿的生活与文化体验,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园本课程应当要体现人文性、传承性和整合性。[5]刘丽娜(2014)探索了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园本课程中,建议通过开展游戏类教学活动,将各个领域的核心概念与技能进行整合,促进幼儿知情行方面的发展;此外还可以按照传统民间游戏的分类创建各类型的区角,组织多样性的以民间游戏为主题的户外活动,以此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6]曹玉兰(2016)从园本课程实施方面展开,提出“课程游戏化”,认为“课程游戏化”的过程就是园本课程的构建过程,就是通过对课程的园本化进行改造,目的是为了让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趣味性,更具有适宜性,从而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此外,该学者认为“园本理解”,就是找到幼儿园发展目标和“课程游戏化”核心价值的连接点,对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实施方式进行调整、整合和重构。[7]

(三)艺术领域的园本课程研究

目前为止,笔者所搜集的聚焦于艺术领域的园本课程相关的研究寥寥可数,大多从五大领域的整体融合出发。高妮(2020)将民间饮食文化渗透于五大领域中,其中艺术领域通过清涧煎饼、包扁食过冬至等方式来让幼儿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8]孙衍(2020)通过利用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完成从认知到情感的提升;[9]郗倩玮(2020)探索了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园本课程融入学科领域,其中“节气与自我”包括了饮食、艺术和语言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10]陈臻雯(2018)提出挖掘绘本资源建构园本课程,其中通过表现性的活动区游戏,如表演区的绘本剧演出,让幼儿感受角色扮演的乐趣,体验表演的趣味性;[11]朱晓琼(2021)提出一博物馆资源为载体,在馆中由幼儿生发的主题活动,促进幼儿社会、艺术、语言等多领域的发展,让幼儿感受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12]

二、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一)园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研究

Marsh、Willis(1999)对课程开发进行了如下定义:一定数目的由小组或个人进行的一种合作式的规划;此外,课程开发有不同的价值立场与价值取向。[13]Sabar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从广义上来说,包含了整个学校课程的发展性规划、实施和评价;从狭义来说,是指用来实施校长和学校人员所采纳的一个已准备的课程。[14]Brady(1990)以“活动类型”和“参与成员”双向度形成不同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15]Sabar的模式中,三个维度分别是参与人员、适应层级、课程发展场所;[16]台湾学者白云霞(2003)从课程结构出发,构建了正是课程、非正式课程和潜在课程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17]Lo(1999)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与教师的自主性和专业素养有较大关系,若教师能够提升其专业能力,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18]

(二)园本课程开发的问题研究

刘敏,马波(2016)探索了成都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方面是园本课程建设目的不请与价值迷失;第二方面是园本课程顶层设计不明确,包括幼儿园领导对本园的实际难以把握,在园本课程实施前缺乏总体观,课程实施的方向难以把握;第三方面是园本课程实施过程困难,缺乏具体操作的方法;第四方面是园本课程评价缺位,评价的方式较为主观,并且还存在评价过于随意的弊端,没有固定的评价人员、时间与评价的标准;第五方面是园本课程建设机制不健全,只有少数幼儿园成立研究中心,在建设过程中缺乏保障。[19]李慧,胡小萍(2015)提出当前园本课程开发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以创建特色园作为园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只关注表面标签而不从事件做起;其次是将教材编写视为园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却没有斟酌教材内容的适宜性与可操作性等等;此外,缺乏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忽视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社区文化资源等,从而造成地方资源开发的单一性和不平衡性;最后是忽视对幼儿教师园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造成幼儿教师的主动意识差,对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解不足等等。[20]

(三)园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研究

通过文献整理和分析发现对于园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探究大多从幼儿教师、本园实际、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从教师角度出发,寇二虎等人认为教师应当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向专家型转变,首先要丰富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并且要从实践中真正践行正确、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最后要对优秀的课程进行园本化的创新,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照搬,需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得课程具有适宜性。[21]

从本园实际角度出发,张铭凯,向凤玲(2012)提出园本课程应当立足本园的实际情况,需夯实基础,从“园际”出发,意味着需要考虑本园的教师、幼儿、幼儿园环境等等,而不是一味盲从,为了开发而开发,需参照实际情况,才能实现园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才能真正促进学前教育的有效前进。[22]

从管理保障机制方面出发,丛玉婷(2017)认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当重视、保障、支持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为园本课程开发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除了来自政府投入的教育资金,还需社会各界对幼儿园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此外,还需保障教师的主导权利,即幼儿园在制定相关政策之时,需赋予教师必要的教育权利,使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23]

(四)地方文化融入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赵慧君(2019)从开发蒙古族特色游戏项目、开展蒙古族特色教学活动、设计蒙古族特色主题活动、创设蒙古族特色幼儿园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蒙古族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路径:从充分利用蒙古族地区自然资源、加强教师蒙古族文化课程开发能力、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建立蒙古族文化资源库、挖掘利用家长社区资源五个方面论述了蒙古族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24]陶美群(2021)挖掘土家族文化中的丰富资源,探讨土家族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价值与路径,提出土家族文化融入园本课程需要的助力,可为幼儿园开发具有土家族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提供参考,也可增强幼儿的乡土情怀与民族自豪感;[25]廖远秀(2019)通过以隆昌市双凤镇中心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运动核心经验的三维目标为导向,以双凤龙的动作、语言和制作艺术特色为基本内容,结合幼儿的特点,开发隆昌双凤龙舞龙文化的园本课程,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树立文化自信;[26]

三、闽南传统文化的相关研究:

(一)闽南传统文化概念的研究

林国平在《“闽南”小考》中提出“闽南”一詞最早见于韩愈的《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中,“闽南”所指的区域范围大到福建省,中到福建南部,小到泉州、漳州府。[27]林华东在《闽南文化:闽南族群的精神家园》中对闽南文化进行如下定义:“闽南文化是以闽南方言为外在特征的世界各地闽南人,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共同的思维意识、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共同的生活方式的区域性文化。”并且认为闽南文化形成时代包括五种观点:一是形成于汉晋时代,二是形成于东晋时代,三是形成于唐初,四是定型于五代的闽国时期,五是成熟期应至南宋,[28]胡沧泽通过分析四种不同闽南文化定义的内涵及外延,认为闽南文化是:“在闽南地区产生、变化、发展、传播的文化”。[29]杨行健认为闽南传统文化泛指民俗、方言、戏曲、建筑、宗教信仰、民间文艺、手艺等事象;闽南传统文化不是单指中原古汉文化的大量保存及继承,而是指在此基础上结合闽南本地气候、地形、土著文化等而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30]

(二)闽南传统文化的价值研究

林华东在《论闽南文化的继承性和创新性》一文中从闽南文化所体现的开放意识、共赢心态、向海精神及深刻的乡土观念这四种个性精神角度出发,探讨闽南文化如何延伸和发展了中华文化。[31]在《闽南文化的当代性与世界性》一书中,李嘉曾认为,由于闽南文化的“多元”“混搭”“和谐”“集成”的本质特征及“多样性”“开放性”“包容性”“创造性”等综合优势促使闽南文化走向世界的趋势是必然的,是不容置疑的。[32]苏振芳认为研究和发掘闽南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对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需的历史文化软实力支撑,具有重要的作用。[33]

四、闽南传统戏曲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关于闽南传统戏曲的传播研究方面,张小琴(2017)阐述了闽南戏曲依托金门民俗活动,以及通过交流演出、文本传播、新媒体传播、技艺传承与二度创作等各种途径,得以广泛传播,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合力作用。[34]黄科安(2016)阐明了闽南民间戏曲就是中国南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说明其如何受到海内外闽南人民的喜爱。 关于闽南传统戏曲的传承研究方面,[35]王伟(2020)提出在百年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挖掘闽南戏曲所蕴涵的审美浓度与思想深度,是有助于重新思考现代性中的闽南问题,促进新时代民间艺术高质量发展,进而为国家文化治理提供福建样本。关于闽南戏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36]双惺(2018)探究了闽南戏曲如何戏曲与生态的密切交融,如何增进地域创造的深度, 以及戏曲成为中国戏曲长效发展的典型文化样本的价值。[37]

笔者通过“闽南传统文化”“园本课程”作为关键词搜索,与之相关的文献仅仅只有6篇,而通过“闽南戏曲”“幼儿”作为关键词搜索,与之相关的文献也仅有2篇。极少研究聚焦于闽南传统戏曲文化园本课程开发,多数是从整体出发,以闽南传统文化为依托,探索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促进闽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如陈秀敏(2020)《聚力本土特色,聚焦园本课程----浅谈幼儿园文化与课程建设》、[38]林珊珊(2020)《幼儿园闽南文化课程开发与构建》、[39]郑小萍(2020)《闽南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本土特色课程探究》、[40]陈德蓉(2019)《闽南本土文化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41]徐瑜萍(2018)《闽南戏剧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探索》。[42]

笔者通过关键词查找相关文献,查找发现已有文献中关于闽南文化与园本课程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对闽南传统戏曲文化的研究关注度不足,绝大多数是对于闽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及价值探索研究,以及将其融入于小学、初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对于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研究甚少,但将闽南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也能够对本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绝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着眼于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主题活动等方面融入闽南传统文化,例如通过投放适宜的材料或就地取材,让幼儿感受闽南文化氛围。但缺少针对性、系统性的闽南文化教育,使得幼儿获取的经验较为零散、雜乱。因此从闽南传统戏曲文化资源探索的角度出发,开发与其相关的艺术领域园本课程并付诸实施具有新颖性,且对于幼儿园实际活动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园本课程建设之我见[J].幼儿教育,2004(09):4-5.

[2]袁爱玲.冷静思考园本课程的热潮[J].学前教育研究,2002(04):5-6.

[3]程方生.幼儿园课程开发:“以园为本”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3(05):72-74.

[4]全守杰,张恋.论生活教育理论视野中的园本课程开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4):79-84+127.

[5]宗颖.基于地域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5(09):70-72.

[6]刘丽娜.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建设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

[7]曹玉兰.“课程游戏化”的园本理解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12):61-63.

[8]高妮. 陕西民间饮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20.

[9]孙衍.基于本土山海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3):139-140.

[10]郗倩玮.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11]陈臻雯.挖掘绘本资源,构建绘本剧园本课程[J].新课程,2021(16):16-17.

[12]朱晓琼.儿童视角下园本博物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21(10):37-39.

[13]Marsh,C.J&Willis,G(1999).Curriculum:Alternative approaches,ongoing is-sues(2nd ed.).Upper Saddle River (p.149),NJ:Merrill

[14]Sabar,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A.Lawey(Ed),The inte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91:369.

[15]Brady,L Curriculum Development(2nd ed),Sydney:Prentice Hall,1990:10.

[16]Sabar,N.Curriculum development at school level. In T.Husen and T.N.Postlethwaite(Eds.),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2nd ed),vol.3:1267.Oxford:Perga-mon

[17]白云霞.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理论、模式[M].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8]Lo,Y.C.(1999).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the Hong Kong experience.The Curriculum Journal,10(3),pp.419-442.

[19]刘敏,马波.成都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6(01):66-69.

[20]李慧,胡小萍.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析[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6):137-140.

[21]寇二虎,杨雪莲,田惠东.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以陈鹤琴的课程实验为依据[J].教育观察,2018,7(10):79-81.

[22]张铭凯,向凤玲.论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迷失与应然转向[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09):4-6.

[23]丛玉婷.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79-81.

[24]赵慧君,赵星.基于蒙古族特色文化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路径与策略[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1):197-200.

[25]陶美群,张学影,田劲松.土家族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价值与路径探究——以铜仁市S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12):88-89+124.

[26]廖远秀.隆昌双凤龙舞龙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J].教育现代化,2019,6(64):256-257+281.

[27]林国平.“闽南”小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1(01):13-17.

[28]林华东.闽南文化:闽南族群的精神家园[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0.

[29]胡沧泽.关于闽南文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01):101-106.

[30]杨行健.试论闽南传统文化与两岸文化交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05):113-118.

[31]林华东.论闽南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03):42-46.

[32]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世界(澳门)闽南文化交流协会.闽南文化的当代性与世界性论文集[M].福建:海峡出版社.2015.04.

[33]苏振芳.闽南文化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09):103-108.

[34]张小琴.金门民俗与闽南戏曲传播研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04):52-57.

[35]黄科安. 闽南民间戏曲文化的域外传播[C]//2016“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316-317.

[36]王伟.从前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公共观演场域”中的闽南戏曲[J].戏剧文学,2012(03):56-60.

[37]双惺.闽南戏曲生态的良性机制[J].中国戏剧,2018(02):46-48.

[38]陈秀敏.聚力本土特色,聚焦园本课程——浅谈幼儿园文化与课程建设[J].福建教育,2020(48):22-23.

[39]林珊珊.幼儿园闽南文化课程开发与构建[J].教育观察,2020,9(24):113-116.

[40]郑小萍.闽南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本土特色课程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12):37.

[41]陈德蓉.闽南本土文化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19(07):77-78.

[42]徐瑜萍.闽南戏剧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8(18):146-148.

作者简介:李陈慧(1997.10——),女,民族:汉,籍贯江西,硕士研究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闽南传统戏曲文化的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园本课程开发的探索(YC2021-X33)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传统文化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