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血压管理效果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2021-12-30杨淑漂
杨淑漂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老年病科/心血管内科,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高血压是心内科常见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迁延的特点,目前尚无根治方案。现代调查发现,高血压病因复杂,其发生和遗传、年龄以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且也是目前导致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为此,加强临床高血压管理,提高居民认知,做好高血压预防尤为重要。“互联网”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信息化技术,具有智能性、多样性、便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促进意义[2]。但目前我国关于智能化高血压管理建设较为薄弱,尚且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此,本次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66 例高血压为例,对互联网慢性管理模式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价值展开分析,以此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11 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 例高血压患者,按电脑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 例。。其中,观察组男13 例,女20 例,年龄47~81 岁,平均(66.58±2.44)岁,病程2~18 年,平均(10.23±0.42)年。对照组男14 例,女19 例,年龄45~81 岁,平均(66.61±2.49)岁,病程3~19 年,平均(10.82±0.54)年,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3];②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③意识清晰且主诉完整;④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⑤有通讯账号,包括微信、QQ 等。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缺陷;②文盲或无法正常操作智能设备;③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④精神异常或交流障碍;⑤随访脱落或资料缺失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定期对患者血压进行测量并了解其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遵医嘱调整患者饮食方案,指导患者正确运动,待其出院后叮嘱回院复诊时间并做好基础健康宣教。观察组有以下几点,①资料收集:患者入院后由专业的人员对其资料进行收集并做好体格检查,包括年龄、性别、身高、腰臀围、体重、入院血压以及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同时收集患者病史,便于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②知识普及:为所有患者介绍本次互联网管理措施流程和重要性,并为患者和家属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包括病因、表现、治疗方式和预防方法等,取得患者信任,提高其配合度;③构建互联网管理平台:创立慢病管理web 终端,将患者资料纳入终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档案板块中包括患者编号、姓名和联系方式,其次增加健康数据库,库存患者血压测定数据以及日期,利用板块中编号,可以直接精确每一位患者的血压数据。另外,在管理平台上方增加健康宣教板块,该板块主要上传当前高血压管理现状以及最新实时数据变化。此外,负责人需要定期在板块上推送预防高血压方法和健康饮食、运动方案,以供患者浏览;④动态跟踪指导:管理者根据后台数据显示情况对所有患者变化进行监测,并在患者测定血压后将实时数据传送至后台,若监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则需要通过联系方式和患者取得联系并为患者解释当前变化原因以及解决措施,以此预防风险事件发生;⑤安排专人指导患者熟练的使用管理平台,包括如何登陆、如何查询以及如何发现自身问题等,待患者掌握完成后,指导其正确的掌握血压监测仪使用方式,便于自行检测血压;⑥反馈和完善:设置患者反馈窗口,患者可以将其意见或建议通过反馈窗口传送至后台,而管理人员发现后,根据患者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并记录其中存在的缺陷,在更新平台的时候将其完善,以此确保管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3 观察指标
①血压变化:分别在管理前和管理后1 月采用血压监测仪对两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进行测定;②遵医行为:根据回访内容记录两组遵医行为变化,包括规律饮食、按时用药、作息规律和定量运动等;③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行为评估问卷(HPSMBRS)评估,HPSMBRS 含6 个维度、33 个条目,即情绪管理(7 个条目)、病情监测(4 个条目)、饮食管理(10 个条目)、用药管理(4 个条目)、运动管理(3 个条目)、休息及工作管理(5 个条目)。评分采用Likert5 级评分法(1~5 分),即从不、很少、有时、经常与总是,得分33~165 分,评分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④生活质量:应用中文版SF-36 生活质量(QOL)评分量表评估,含4 个维度,即生理健康、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社会功能,36 个条目,总分100 分制,QOL 总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压变化分析
管理前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后观察组SBP、DBP 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血压变化比较(,mmHg)
2.2 遵医行为分析
观察组管理后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遵医行为比较[n(%)]
2.3 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分析
管理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 <0.05),见表3。
表3 管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管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近几年,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高血压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现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调查发现[4],我国对高血压控制率仅6%左右,进而导致居民对疾病的知晓率较低。为此,如何做好高血压健康普及和管理成为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
“互联网+”模式在临床疾病管理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为医患提供可靠,且能克服时空限制的管理平台,因此在患者出院归家自护后,能实时跟踪管理,全程监督。因此本研究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中实施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研究发现观察组管理后遵医行为和血压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中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通过进一步分析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管理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上述结果充分证明在高血压患者居家自护时施行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知,传统管理模式主要以口头宣教或利用宣传手册等为主,虽能够达到一定效果,但长此以往,患者很容易因为某些因素而忘却,进而导致其血压控制效果不佳[5]。而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而衍生的管理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实时性[6]。此外,互联网平台本身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开放性,可以保证所有患者都能够享受统一服务,进而能够提高患者对知识的接纳度和学习积极性[7-8]。而本次研究中,通过构建管理平台并设置不同板块,可以提高患者辨识度以及增加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9]。而通过数据板块,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不良习惯,进而纠正和改善。通过反馈板块,可以让工作人员及时地了解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保证管理的可持续性有重要价值。既往李佳梅等[10]人在研究中发现,将“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管理中可以极大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能够延缓和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其结果和本次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压管理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通过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可提升社区或医院监测高血压患者的效率,减少患者亲自去往医疗机构的就诊次数,且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可形象化的远程查看患者的血压历史数据,并能及时监测异常情况,远程指导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案,控制高血压病情的发病进程,促使患者能遵医嘱进行健康饮食及运动锻炼,提升依从性,改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血压平稳。
综上所述,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降低血压水平并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