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圈活动在幼儿园团建中的应用
2021-12-29吴彩娟
吴彩娟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 常州 213164)
近年来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群体围成圈、演奏以鼓为主的打击乐活动,通常叫做鼓圈。即相识或陌生的一群人,少则十几人,多则七八十甚至两三百人,围成一到多个同心圈,多数人演奏鼓,少数人拿着非鼓类小型打击乐器,圈中心有一人领奏,每个人不断变换演奏节奏,甚至即兴创造,这个或小或大的圈阵能呈现丰富变幻的团体音乐,场面震撼人心,体验神奇多样。随着地球村的便捷传播和文化的互融影响,鼓圈活动很快流传到了我国。笔者追随鼓圈专题培训,在附属幼儿园创造条件补充乐器,重点添置各种材质的鼓,培养骨干带领者,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层次的鼓圈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收效和成长,特别是在幼儿园的团队建设工作中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一、鼓圈活动对幼儿园团建工作的显著意义
团建即团队建设,是单位集体为了增强员工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而开展的工作和举行的活动。团队建设能获得良好的团队氛围,增强成员凝聚力,提升大局意识,使员工之间的合作更为和谐,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1]。一个优秀的团队,应具有目标统一、凝聚力强、合作力强、正能量强等基本特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教育必须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主要分为教育人员和保育人员两大类,两类人员的数量比约为2∶1,即幼儿园的保育人员占到教职工总人数的1/3。幼儿园的团建工作不仅要重视教师队伍,也要重视保育员队伍以及其他后勤人员。
1.缓解压力,平衡情绪
幼儿园的教师群体常年工作繁忙,面临着班级幼儿人数过多、劳动时间较长、工资待遇偏低、家长期望太大、社会地位不高、事业成就感欠缺等困境,常常感到劳心劳力、疲惫不堪。保育人员及其他后勤人员群体所处岗位承担的职责要求也很高,但待遇却很低,本身学历及文化层次有限制,普遍存在自我价值认识不足甚至妄自菲薄,往往自卑与自尊同在,在工作中部分人内心有着一种二等职员的感觉,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并重与结合。而打鼓能够宣泄情绪、舒缓压抑、放松身心。鼓圈活动人人可以亲近,适宜大众参加,甚至高龄老人及低幼儿童。鼓圈还可以接纳任何零音乐基础的人。与生俱来的稳定的心跳、生活中走路跑步节奏均匀、能有韵律地敲敲打打是人类的本能,从没参加过鼓圈活动的人只需要服从引导师的指挥,以最简单的打击动作跟上鼓圈团体的稳定节拍,就能加入这个鼓圈集体了。无论是教师群体鼓圈、后勤员工鼓圈,还是教职工混合鼓圈,都可以跟随引导师演奏出整齐多变的鼓圈集体音乐。通过打鼓可以有效缓解精神压力,增进同事情谊,疏导焦虑心理,平衡情绪释放烦恼,从而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
2.相互尊重,归属团队
幼儿园教师工作负担重,考核压力大。当前的教师队伍和保育员队伍主体大多为独生子女,有着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或偏狭隘或易妒忌,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强,承担的责任感较弱,有人受到个性张扬、好表现、主体意识较强、集体观念较弱、待遇偏低、专业精神欠缺等因素影响,缺乏团队忠诚感,而且教师和保育员这两支队伍之间有着自然的隔阂,不利于保教结合工作的开展。鼓圈引导师运用具体灵动的方法,激发参与者的潜在节奏创造力,给予所有参与者微笑表情,给予友好协助态度,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教师、保育员,加入到鼓圈阵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鼓圈团体,鼓圈团体中的每一个人信任引导师、跟随引导师,很快就建立起属于这个鼓圈团体自己的节奏,团体集体音乐建立形成,并在引导师引导下不断创意发展。教职员工加入鼓圈,敲打锤击使得自己的肢体协调发展,感受到自己在团体中的存在,体验到团体形成的归属感,收获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参与者之间的真诚和信任能够净化内心、滋养性情,相互接纳、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对个人的成长、对团队的建设大有裨益。
3.支持个性成长共生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交织,使人的价值观念多元不定。幼儿园教职员工群体在社会大背景下既具有教育行业内部的职业特征也具有大时代的特征,比如有些员工自主意识较强并有叛逆倾向,意志力相对薄弱惧怕吃苦,闲暇时依赖网络,内心比较空虚,外显开朗大方对活动参与性强,但是理性认识基础薄弱。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具有的这些大时代的特征,影响了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基础质量。鼓圈引导师会关注到鼓圈阵中的每一个人,运用高超的技巧引导参与者相互关注。教师和保育员最初加入鼓圈或许是被动的,但随着活动的推进就会有意外的收获,每个人每次都演奏不同音色的乐器,各人相异的性格都有机会被引导师关注到,并被适时安排呈现到大家面前,保护个性又被鼓圈团体所接受,有技艺爱表现的人在鼓圈阵中必须给别人留出空间学会“让”,退缩畏惧惯于消极的人则渐渐融入,敢于表达表现,这些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所有人都学习到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与他人和谐相处,并且能够彼此成就共生。
二、幼儿园团建中开展鼓圈活动的条件创设
鼓圈阵的规模:鼓圈是一种团体即兴打击乐演奏形式,参加人数少则十人,多则几百人,当然人数少的鼓圈阵演奏场面气势也小。作为幼儿园教职员工团建,二三十人的规模比较便于组织,时间安排也方便,而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同时都参与到同一个鼓圈阵,团建的效应当然也就更具气势。
鼓圈阵的场地:鼓圈演奏的场地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场地大小则视本次开展的鼓圈规模大小而定,放得下所需要的乐器和座位,室内的墙壁最好能适度减少回响。可以配放椅子或凳子,也可以站立演奏。
鼓圈阵的乐器:人手一件打击乐器,鼓类通常占2/3,小型非鼓类打击乐器则占1/3。鼓类有低音、中音、高音等种类,各种品牌和样式都可以;小型打击乐器有木质、金属、散响等种类,基本均量配置。乐器品质的优劣带来鼓圈演奏音色的体验也是同比的。成品乐器数量不足时,也可以用材质较好的盆、桶、杯、铃铛、钥匙等生活物品,或自制沙锤等作为补充。
三、鼓圈活动在幼儿园团建中的应用实践
1.培养锻炼引导师
鼓圈引导师就是带领者,通常站在圈中心引导演奏,以节奏作为共同语言传递人文关怀,甚至升华为一种存在方式,服务大众,辅助大家获得积极和谐的团体音乐体验。一所幼儿园挑选一至多名刻苦耐劳、热爱单位、节奏感强的骨干教师,参加一期乃至多期鼓圈引导师专题培训,自我认真练习,就能带领不同层次的鼓圈活动了。学习做引导师大致需要经历四个层次的提升,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鼓圈引导师。一是独裁者。号令开始与暂停、音量变化、速度变化、给予重音、呼叫与回应等引导技术,干预鼓圈阵向团体意识发展。二是教导者。通过指挥不同音高不同音色的鼓、简单的二分群体训练,引导团体向打击乐乐团意识发展。三是引领者。将鼓圈团体打造成展示多种音乐元素互动的平台,指挥团体向打击乐乐团演奏发展,引导师常常会离开中心到圈外聆听,直到团体音乐出现问题时再给予帮助。四是指挥者。不断使用自己的雷达(听力)倾听,运用高超的指挥技艺在鼓圈阵已有的基础上引导创作群体音乐,并在接近活动尾声时创造“圆满和终结”的情绪氛围[2]。不同层次的引导师带领的鼓圈活动当然也会带给成员不同层次的参与体验。
2.灵活运行工作坊
幼儿园保育教育常规工作繁忙,全体人员难以经常集中,团建之初,工作坊就是一种轻便灵活的组织方式。一个工作坊就以一名鼓圈引导师为核心,招募10名左右的成员(教师、后勤类别不限,混搭最好),活动安排方便,确定好定期活动时间,以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游戏式等形式开展鼓圈活动。工作坊是引导师的实战演练,引导师可以更有效地对每一个参与者公平关注,捕捉和判断个体的情绪反映,指挥个体对团体动态保持自己的理解。工作坊能更好地带动每个人的参与感,演奏自己的乐器并融入到团体节奏进程中,在工作坊小团体中得到启发,升华情感,完善人格,获得小型团建的效益。
3.阶段体验团体感
幼儿园每月安排一次中大型的鼓圈活动,教师团队、保育员后勤团队、年级组教师保育员混合团队、全体教职工大型团队,甚至邀请幼儿家长、来访同行和领导即时加入。引导师带领团体演奏出各种可能性的节奏,变化强弱、交织高低、组合快慢、协同音色,赋予鼓圈丰富的音乐。随性敲击自己的乐器,学习聆听他人的演奏,相互之间的默契感不断增强,亲身体验到团体感的形成。在鼓圈活动中参与者常常是快乐的、热烈的,也有可能是宣泄的、冲突的,每个参与者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当时的心境和情绪,高明的引导师会细致地观察每个人的情绪,有意识地指挥各类乐器互动,引发有效反应。比如着力指挥演奏长时间强力度的密集节奏来释放工作压力。每个参与者的个性、水平参差不齐,引导师可以将大家很快融合在一起,协作配合,人际互动,归属团队,享受在一起的愉悦,这就是鼓圈的魅力。
4.升华雕刻个性化
团建并不是只求大同,而是同中存异,正所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鼓圈活动中的“雕刻个性化”就是团体和个性的互协共生。鼓圈鼓励每个人自由表达,没有所谓的错误,引导师指挥演奏音乐回声、分组表现、聆听个别展示、即兴创造,不断推进既有个人表达又有团体互动的氛围的形成。比如引导个人与团体、几个人与团体开展节奏互答,一个音量很小的乐器如小沙蛋就可能成为引导师关注的对象,在需要时成为一个主要角色,担当起主导节奏。引导师可以带领整个鼓圈团体用相对庞大的音量、极为丰富的音色来重复或应答小沙蛋的先导节奏。小沙蛋这种微小乐器,与整个鼓圈团体进行应答互动的形式,能够促使每个参与者确认自我的个体身份,既能大胆自主表现,同时又必须认真聆听他人的演奏,自然形成合作的鼓圈演奏状态。
5.感悟迁移到本职工作
鼓圈活动强调“不教而教”。“跟随跟随你的人”[2]是鼓圈引导师四两拨千斤的高明做法,不用琐碎的话语去强调怎么做,也不用分解的程式去训练招式,而是通过示范和邀请引导参与者,同时留给人自我发展的空间,不断探索节奏创作和互动协作的各种可能,获得个人成就感,获得团体归属感。这是一种独特创意,也是一种生活热忱,对幼儿教育本职工作很有启发。
鼓圈活动强调“开放接纳”。圈,意味着平等,所有的行为和表现都被接纳。鼓圈的内在魅力首先是关注每个参与者在鼓圈团体中分享,感应彼此的切身体验,并不崇尚个人演奏技巧的张扬,而在于鼓圈团体的成长。鼓圈适宜的对象几乎是所有人,触觉、视觉、听觉、感觉、运动觉在演奏时悄然发生着细微变化,释放真实的自我,陌生或隔阂在鼓圈团体中甚至会打破,鼓圈节奏发挥出音乐最原始的魅力。鼓圈演奏让参与者增强内心力量,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纯化心灵,提升生命质量。
一次鼓圈活动是一次音乐的集会,也是一次团体的游戏,蕴含着“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收获到“关怀、互助、协作、共生”的团建成效。鼓圈活动不仅能使教职员工调节性情、愉悦身心,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中,还能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