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途有风景 花开岁月浓

2021-12-20史小霞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0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教研专业

史小霞

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园的园本教研致力于做好三件事:一是面向未来的顶层设计,二是立足当下的发展规划,三是扎根群体的研究推动。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实现教师、幼儿、园所的共同发展。

近三年来,区域内新建幼儿园数量持续增多,我园作为一所农村园,伴随着部分骨干教师的流失和新教师的不断涌入,正在面临园所“教师专业素养”整体偏低的问题,因此围绕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从园所层面、教师个体层面等方面共同发力。这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培养机制,丰富培养路径,加大对教师个人成长规划的指导和分层培养力度,逐层跟进,有效落实,整体提升。

1.协同培育制——建设“三知三会”青年教师团队

(1)三年成长有体系。围绕师德素养、教育理念、专业能力等内容,在园所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整体架构三年内新教师培训体系,细化培养内容,将教师师德规范、教育教学计划制定、班级一日活动组织、幼儿观察与记录、家长工作与自主研修等内容有效融合,并积极引领教师自主制定切实可行、有目标层次的个人发展年度规划,切实保障青年教师的系统化培养。

全面规划,阶段落实。青年教师开始从教的5年时间是从新教师成长为骨干型教师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将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大致定位为“一年合格,三年胜任,五年成才”。

基础保底,快速成长。为新手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后,我们必须进一步充实培养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依托文本,了解学前教育的通识性实务,二是增强体验,提升实践性技能。

制度促进,同伴引领。我们积极拟定《职前教师培养方案》《带教方案》《园本教研手册》《新教师培训手册》等各类管理制度及规范学习内容,同时积极开展“找到一位师傅”“交到一位朋友”“加入一个项目”“学习一门新技术”等同伴互助活动,在互帮互助中促进教师成长提升。

(2)三级进阶有保障。以协同培养的模式,采用固定导师制、轮流负责制开展共读活动、教育理论测试、技能考核等,帮助新教师顺利完成从“应知应会”到“熟知熟会”,进而“巧知巧会”的三级进阶。促使每一位新入职教师经过三年培养,专业素养和能力逐年提高。

2.沉浸指导制——打造“共学共进”师资发展梯队

我园积极组建骨干教师区域环境创设、幼儿行为观察、户外活动设计等项目研修团队,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的教育实践与自我反思,达到共同學习和共同成长的目标。

(1)创建研究团队,构建学习共同体。共同打造信息互通、专业融合、文化包容的学习共同体。一是组织骨干教师通过研究沙龙的形式对“来园活动的组织策略”“如何借助工具书有效创设区域环境”“如何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等问题进行剖析,保证专业研究的深度。二是打造多领域工作室团队,以课程的全面推进为目标,重视整合的研究方式,建立运动、生活、游戏、学习工作室。三是创建户外运动男教师团队,研磨示范型男教师课程实施范式,建立幼儿园区域运动常态化运动方案与基本模式。

(2)搭建专业平台,促进专业发展力。打造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外联”机制,给予他们成长的各类平台,提高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在研修过程中,以幼儿发展为本,关注共性课程的研究,注重研究回归实践,对骨干教师提出能力迁移和专业发展的全面目标。鼓励骨干教师以课程审议为研究要点,基于资源和幼儿兴趣需要,开展适宜性的班本化项目活动。三年来,呈现出了一些精彩的微课程案例,如“幼儿园里百花开”“我们班的大刀螂”“换牙啦”等,在教研力量的支持下,切实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方案审议、实施和评价能力。

3.专题论坛制——形成“蝴蝶振翅”的辐射效应

我园每月开设“尧幼讲坛”活动,“尧幼讲坛”是我园最为重量级的专题性论坛。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教育梦想,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和梦想的践行者,每个人都在讲坛中努力绽放自己的精彩。三年来,我园共开展近50次论坛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优化了幼儿园课程质量。

(1)以论坛促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往往以展示者、观察者、点评者等多重身份参与到专项论坛中,聚焦“我的教育成长故事”“班级课程故事分享”“自主游戏案例分享”等内容,进行草根式、经验式、分享式传递,提升团队以身示范、持续研究、实践进取、专业精进的素养与精神。

(2)以论坛促一日活动的质量提升。以现场教研的形式直面园所课程游戏化推进过程中的真问题,以互动性的对话研讨为途径,引发教师的思维碰撞,指引教师进一步明晰立场、明确目标,以整体理念、进阶思维深入思考一日活动的质量提升。如教师进行了“晨间谈话活动的组织策略”“幼儿自主进餐的实践经验与方法”“游戏活动的交流分享”等主题论坛分享。

(3)以论坛促专业成长的多元路径开拓。“尧幼讲坛”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格式,它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既有主题式的讲座,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强化讲坛的实效性,如“课程游戏化”等主题设置;也有连续性的讲座,围绕一个人进行多元交流,优化讲坛的丰富性等,体现人的价值,找到专业发展的自信。

近年来,我园教研主题的确立不再是自上而下的统筹,而是通过搜集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教研主题,经过系统的设计,构成有逻辑关联性、递进性的问题链,形成序列化的教研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来自于“三大需要”,一是教师的需要,二是问题的需要,三是课程的需要。主题的选择着重体现四个“能”,能引起共鸣、能引发探讨、能发起挑战、能推动实践。

1.倾听教师的需要,体现“真实性”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往往有着非常多的问题和困惑。在开展教研前,我们会通过问题库、点子库、调查问卷、小型座谈等方式,了解不同层面教师的发展需求,并依据不同需求开设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教研活动。源于问题的园本教研,使每一位教师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专业发展。

2.看到幼儿的需要,体现“发展性”

解决幼儿的需要是教研活动最初的起始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在课程实施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不理解幼儿,无法识别幼儿的需要,更不知道如何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对幼儿游戏和学习现场的观摩,发现幼儿对游戏材料失去了兴趣、缺乏深度探究和学习等诸多问题,让幼儿的需要成为主题教研的“真”问题。

3.听取评估意见,体现“针对性”

幼儿园在发展与建设中都会接受各种检查和评估,来自于评估者专业、准确的评价,将成为幼儿园后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借助教研,将优势做强、做大,对不足进行整改和突破,体现教研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全方位、立体化地将教师推到教研的一线,注重教师从“不理解、不明白”到逐步理清概念并实践的过程,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与教研的支架关系,提高理论思考和实践指导的能力。

1.空中教研:線上线下求融合

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信息传播也变得非常迅捷。教研活动也要与时俱进,综合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提供教研的素材和资源。尤其在疫情期间,我们建构“空中平台”教研体系,通过腾讯会议、微信群、小程序等平台进行线上互动研讨,内容主要包括讲座学习、读书共享、案例研讨等。这样的教研平台,给予了教师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

2.联动教研:互通有无促思考

现场教研是一种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主要直接指向幼儿游戏和学习现场。每学期,我园积极申报区级开放活动,如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展示、省优质园展示、课题组和学科组活动等,借助活动的开展让教研定格相关学习和游戏的现场,引发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思考,形成联动对话。

3.娱乐教研:人人登台有展现

娱乐教研就是将理性思考渗透在各类娱乐活动中,打破教师之间的团队壁垒,在“玩”中研。如开展“话题式”集中教研,活动中采取“击鼓传花”“抽签组队”的方式交流经验和困惑,教师选择“辩论赛”“思维导图”等研讨方式进行交流,引发思维碰撞和共鸣。

教研,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命行走。行者无疆,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旅途,一种为理想而不断寻找、不断发现的旅行。在一路的“研”途中,有厚实的土壤,有生命的拔节,有贴切的引领,有温柔的支撑,更有芬芳动人的果实,那一簇簇的四季花开,就是对岁月最好的回报。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教研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专业修脚店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