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2018-10-21李岳
李岳
在学校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属于龙头与核心力量,在学校教育改革和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带头与示范作用。学校科研能够促进骨干教师发展专业,快速走出“高原期”成为专家教师的核心要求和必由之路。在新课改下,对骨干教师提出新要求和新专业水平,以此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分析学校科研中骨干教师的作用具有教育价值。
骨干教师的作用
能促进科研团队的组建
学校组建科研团队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二是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共同组成的团队。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校管理可依據实情灵活运用,尽可能发挥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应侧重发挥集体智慧,研发高层次的科研成果。比如推出高质量的教材、优质课程、研究论文、优秀教案等。而后一种组建方式,骨干教师主要发挥扶、帮、带的作用,提高团队能力,从而培养出另一批新骨干教师,为学生培养出优秀教师,让优秀教师、优质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出来,从而推动学校良性发展。当然,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应互相帮扶,形成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互相学习,共同促进。
具有向心力作用
在学校科研中,骨干教师具有向心力作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着学校发展目标,自觉参与学校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效能。二是骨干教师带领团队朝着学校发展方向发展,明确自己的表率责任与作用,凝聚人心,合理开展教研。
这样,骨干教师才可通过科研,推动学校教育再上新台阶。当然,还需要制定高效的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向心力作用。骨干教师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规划者,还是促进学校科研的实干家。
具有正向引领作用
学校科研并非单一的因素,而是涉及各方面的内容,假如将学校科研简单归纳成教学——反思——研究过程,骨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良性互动作用,即不断反思教学,一边反思一边开展研究,最终实现询证教学。
具体而言,骨干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一方面总结成功的经验,经过研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且把理论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将方案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课堂中,改进教学的效果。这些方案通过骨干教师自身及团队成员长期检验,从而凝练成系统性的科研成果,比如形成校本教材、科研论文等,从而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开展校本科研教学中,骨干教师还具有多元化角色的作用,即在教学反思中扮演着评估或批判的角色,在科研中扮演研究的角色,在专业成长中扮演着学习者角色等等。在学校科研中,骨干教师会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塑造自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逐渐成长为一名复合型的优秀教师,发挥自身的正能量,引领其他教师快速发展。
骨干教师的培养策略
引导骨干教师关注新课改总体发展目标
科研型的骨干教师,首先要具备全局意识,必须要高度关注新课改的总体发展目标,才能确保科研骨干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站得高、看得远,思考科研问题才具有全局性,所得成果才能在平台上发挥作用。
提高骨干教师的生活品位
人文素质是教师做人的素质,骨干教师自身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文素质的作用,及这种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影响,学会学习,与人合作等。同时,科研教师还必须具有极高的文化生活品位与人文素质。
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
对于学校骨干教师,应该定期召开科研专题报告,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加强科研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间的合作协同,加强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培养、评定标准和考核。
对骨干教师展开专业教育
学校应该增大科研的宣传力度,组织骨干教师学习科研文件,掌握科研相关政策。学校应该酌情为教师推荐科研相关的经典书籍,要求他们系统学习科研理论知识,了解目前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与方向,介绍其他相关学校骨干教师在科研中取得的经验及成果,培养骨干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自觉性。
掌握科研的规范性要求
每位骨干教师都应该明确科研环节的各种规范性要求,让骨干教师对科研方法、教育教学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结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要求骨干教师合理地实施方案,定期总结科研成果、交流发表成果等必须要清晰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和规范性。
培养骨干教师的写作能力
对于科研型骨干教师而言,写作能力是体现教师素质高低的标准。许多骨干教师在科研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写作能力不高,无法真实体现科研的效果。因此,骨干教师一篇较好的科研论文、科研报告及科研通讯能力与自身的写作能力是分不开的,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培养骨干教师的写作能力,让骨干教师熟悉调研报告、试验报告及经验总结报告等各种文章的撰写,熟知各种文章的基本格式与写作注意事项,才能展示出科研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