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档案工作建设的路径研究
——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2021-12-15张颖
张 颖
(吉林农业大学档案馆,长春 130118)
高校档案指的是高校在发展建设中的教学、科研、学生活动以及党政管理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文档、图表及声像资料,包括文件、照片、音视频、实物等,具有真实性、可察性和备忘性,记录学校的历史面貌和发展变迁,是学校办学成果的集中体现[1]。
高校档案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有保管和利用两大职能。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档案服务的意识、内容和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档案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只有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遵循“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完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1 高校档案工作的现状
1.1 档案服务工作缺少法治意识和有效的监督方式
由于档案用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对档案服务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当前高校档案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都在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欠缺,仅能保证其最基本的信息查询和利用功能,缺少规范的管理法规和有效的监督[2]。
1.2 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低,开放程度不够
很多高校档案依然处于半封闭状态,档案开发和利用程度低,档案馆藏不丰富、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低,开放程度不够,多数有价值的档案只能封存在角落。用户大部分只能来档案馆查询,无法利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享受到智能化的信息服务。
总体来说,档案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存在安全隐患;档案法制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档案的基本业务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服务意识需转变;服务能力需增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2 高校档案工作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
高校档案用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且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高校档案服务要调整服务方向和策略,加强自身建设,为用户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
2.1 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激发广大教师爱校、荣校情怀
每年新生开学后,学校都要组织新生和新入职的教师参观校史馆。一方面,有助于新生了解学校历史,尤其是证书、奖状、奖杯等实物档案,直观生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对学校及专业的认同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也可以激励和教育新同学,提升学风,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另一方面,校史馆里老学籍、毕业照、校园风光、教师的手写教案、优秀校友的照片、学生的获奖作品等,这些实物档案能激发新入职的教师对本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
开展“知校史、懂校情”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在教职工中开展对校史、校风、校训、校歌、吉农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口述”校史活动,邀请退休教师、校友等前辈对校史进行讲解;开展为人师表现身说法等学习交流活动。各学院做好院史撰写和学习宣传,增强教师对校史校情和院史院情的了解和认识,增强身份感、认同感,激发爱校荣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利用校庆和迎新活动,定期开放校史馆,配有专门的学生讲解员给来馆参观的校内师生、校外来宾以及校友做详细的讲解,第一时间给入校新生及新进教师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和现状的机会。
高校档案网站及时更新内容,老照片、图片及时更换,展示给全校师生。另外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多种传播媒介向师生和来访者展示,尤其是在档案日,制作海报和小册子,向师生宣传普及档案知识,让学生了解档案的重要性,促进他们诚信守信,从而避免不良档案记录进入个人档案,形成不良的个人征信而影响未来生活。
2.2 加强业务规范化和安全建设
首先,建立文件归档和移交机制。制定统一的移交和接收规范,逐步实现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接收规范化、常态化,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加强对电子文件形成、积累和归档的监督指导,加大对重大活动档案收集、整理的督促指导力度,争取档案利用人次、卷次、件次逐年增加[3]。
其次,健全完善档案法规,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档案抢救保护应急机制,对一些机密而重要的档案要异质异地备份保存,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绝对安全。
再次,档案馆库房标准化建设。档案馆基本建成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节能环保,具有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落实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专人负责,安全隐患定期排查。
2.3 推进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档案数据库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只有积极稳妥地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开展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才能将复杂繁琐的档案查询程序简便化,有效地检索和利用。满足用户主观上要求的更快捷、更迅速地获取所需档案信息的需求,提高档案信息的服务效率。开放高校档案管理系统部分权限,建成网络信息利用服务平台,让用户在平台上可以直接进行查询或者申请,简化查询手续。在平台上,用户只需注册登录,提交所需办理的查询申请,档案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后台进行操作,为档案用户提供远程服务。
2.4 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招聘档案专业人才入职,同时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校内各单位专、兼职档案员的常态化培训,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精通业务、专职兼职结合的专业档案队伍。另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建设,主动学习业务,创新业务,充实服务内容。这样才能使人才队伍更有活力,专业水平更高[4]。
2.5 开展档案编研工作,让档案“活”起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的档案工作者要重新认识高校档案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充分挖掘馆藏档案,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让档案“活”起来,实现其价值,这也是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责任。
只有对档案文献进行研究和编纂,档案资料才能真正地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作用,服务于师生、学校和社会。高校档案的编研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丰富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参与当代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体现了高校档案编研开发的作用和价值。对于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服务社会和师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途径、多方位地展示学校的馆藏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教育和文化宣传功能,利用校园的各类媒体途径,如在校园的宣传栏里设立专栏,进行校训、校风、校史、校友风采的宣传和展示活动,既能彰显档案文化特色,又能感受校园文化熏陶,使档案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各方面。
2.6 开展爱校系列和档案征集活动,丰富馆藏
高校档案馆广泛开展教师爱校系列活动,厚植爱校之情。开展档案征集活动,丰富高校的档案馆藏,提高高校的档案利用开发功能。开展“爱校荣校,携手共创未来”系列活动,结合校庆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座谈、征文、演讲等爱校荣校活动,举办离退休教师欢送会、新入职教师培训会,在广大教师中树立“校兴我兴、校荣我荣”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向各部门、广大师生,尤其是老校友,收集与本校发展相关联的档案,如照片、文件、信件等,向一些退休的校领导和教师进行拜访,向他们征集一些有特色、有价值的档案。
2.7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
加强档案文献的保护和开发,深入挖掘档案资源,不断推出档案文化精品。将高校档案资源运用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让高校档案担负起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重任。高校档案工作者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高校档案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寻找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佳途径,能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高校档案不仅可以为学校各部门提供基础性服务,还可以在塑造学校品牌形象、提供人文教育信息等方面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增强自身的影响力[5]。
首先,充分挖掘馆藏老照片,吉林农业大学现有馆藏照片23 000多张,内容涉及党代会、学校变迁、学校建设发展、教学等方面。首先,编辑老照片图册,按照年代的顺序,十年为一册,其中每一年又按照学校变迁、学校建设发展、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的顺序排列,同时标注档案号,便于查询利用。
其次,从馆藏档案中精选记录学校飞跃性发展的建校文件、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制成专题图片册,在主楼前的宣传栏上展出,不但给老同志们一个回忆的空间,也让年轻学生对学校的光辉发展历程有所了解,在广大师生(包括退休教师、校友)中反响良好。
再次,档案馆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的编研工作,现编有《年鉴》《学校简介沿革》《校史》《大事记》等,为学校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服务。
3 结 语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档案工作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强档案工作建设,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便民、快捷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满足用户需求,充分彰显档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