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抢”不如一“享”

2021-12-14张颖秋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解决策略

【摘 要】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容易发生争抢,这种争抢行为是他们互动的一种形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可能会导致幼儿更严重的攻击行为,甚至影响幼儿的心智发育。为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采用观察法、谈话法调查了笔者所在幼儿园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状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教师要以正确的儿童观对待幼儿的争抢行为;采用移情训练法,消除争抢性的奖励物;鼓励幼儿的亲善行为;进行“冷处理”;提供非爭抢的环境;进行适当的规则教育。

【关键词】小班幼儿;争抢行为;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224-02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小班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开端,由于幼儿年龄小,爱模仿,可塑性强,易受暗示,好行为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形成。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方式和习惯,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尤为重要。据统计,小班发生争抢行为的幼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很多教师都觉得现在带班越来越“吃力”了。

一、问题的提出

开学一个多月后,大部分幼儿从入园初的不适过渡到了适应期。每天教师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有人抢我东西!”并且这个现象随着幼儿对环境及同伴的熟悉而愈演愈烈,到小班下学期时,从最初的言语性争抢演变为身体攻击性的争抢。笔者意识到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幼儿的争抢事件,不仅会给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通过对小班幼儿争抢行为进行现场观察,重点调查引起幼儿争抢行为的因素及教育者的处理方式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幼儿教育经验进行分析探究,对学前教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本研究总结归纳一些合理的对策,从而有利于在以后的从教过程中有效应对幼儿争抢行为[1]。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笔者观察的对象是本班幼儿,观察的场所基本上是在活动室。带班的教师有两位,其中一位是笔者,教龄七年,完整地带过两届幼儿。本班还有一名保育员,她主要负责活动室及睡房的消毒打扫、幼儿的两次副餐及一次正餐、清洗小朋友的茶杯及毛巾。本班共有35名幼儿,其中男生20人,女生15人,基本都是本地幼儿,年龄在三周岁到四周岁之间。本班大部分幼儿在入园前没有接受过相关学校教育,只有个别幼儿上过早教中心[2]。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

(三)调查步骤

笔者对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调查主要采用观察法,以本班幼儿间发生的争抢事件为研究对象,记录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发生的争抢事件,观察和记录的内容主要是整个争抢的过程、引起争抢的因素以及教育者的处理方式。

在每次的观察中或者观察结束后,笔者会找有争抢行为的幼儿进行谈话,以获得对争抢事件更为全面的了解,为后期分析做准备。在调查结束后,对观察到的争抢事件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完善。根据不同的分类准则,对争抢行为进行归纳分析[3]。

三、结果分析

目的是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之一。幼儿的争抢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目的。因此从争抢的目的出发,将幼儿的争抢分为:积极的争抢和消极的争抢。

(一)积极的争抢

观察案例:早操结束后整理运动器械,这时,硕硕和睿睿每人手里拿了几个圈,然后一边互相抢对方手里的圈,一边还说“我来收”,谁都不肯松手,僵持在那里。这时教师说:“今天就由睿睿来帮老师收吧,下次请硕硕收。”于是硕硕怏怏地松了手。

分析:其实幼儿喜欢帮助教师,每次笔者问谁愿意帮忙,幼儿都高举小手“我我我”的叫着。因为他们想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想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个时候就会争着去做教师交给的任务。他们的初衷不是坏的,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批评了争抢的幼儿,只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应选出“小值日生”,这样每个幼儿都会有机会为大家服务,并且不会再发生争抢的现象。

(二)消极的争抢

观察案例: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幼儿玩得很开心,就在这时一个很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干嘛!干嘛!”笔者寻声望去,阳阳一手推小车,一手推文文,同时大叫:“干嘛!干嘛!”而文文并没有离开而是去抢阳阳手里的小车,两个人的手都紧紧地抓住小车。

分析:在这次争抢事件中,文文的行为显然是一种消极的争抢,因为想玩所以就去抢,不管这个小车是不是自己先拿到的。这种争抢情况在小班幼儿中特别多,他们往往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只要想玩就去抢。教师要及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4]。

四、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下列建议:

(一)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争抢行为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间的争抢不可避免,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方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如游戏中两名幼儿争抢一个玩具,教师是立刻制止还是再拿一个玩具过来,还是引导他们一起玩或轮流玩,这个过程可以体现出教师的儿童观。

(二)采用移情训练法

移情训练是通过对受训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提高他们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分享能力,这种方法重在让幼儿进行情感换位及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情境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认识表情的活动,让幼儿学会读懂他人的表情,提升感性认识,对移情训练也有一定好处。

(三)消除争抢性的奖励物

判别并消除争抢性的奖励物以降低争抢性是可行的办法。当幼儿表现出争抢行为时,教师或家长应该查明原因,及时地处理,并且鲜明地表示自己的态度,使幼儿认识到什么行为是错的,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四)鼓励幼儿的亲善行为

鼓励幼儿的亲善行为,如分享、合作、帮助别人等,也是消除幼儿争抢性行为的一种好办法。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者对幼儿的教育态度及其教育理念,會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进行“冷处理”

如果幼儿有非常严重的争抢行为,家长和教师就不能仅仅采用说教的方法了。在这种情况下,冷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做法。所谓冷处理,就是暂时不理睬幼儿,在一段时间里不理幼儿,用这种方法来“惩罚”幼儿。如让幼儿一个人坐到教师旁边,直到他自己平静下来,并且认识到自己行为是错误的。这种方法如能与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六)提供非争抢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包括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教师在设置环境时,要为幼儿创设丰富、优美、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幼儿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每个活动中。提供非争抢的环境,尽量减少争抢的可能性。以师生关系为主的,互相信任,互相友爱的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各方面充分发展的重要条件。

(七)进行适当的规则教育

幼儿园中有些争抢是由于幼儿不懂得遵守规则造成的,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规则教育,而且这种规则教育一定要寓于游戏或其他教学活动中,使幼儿在学习、游戏及交往过程中遵守一定的规则,提高其社会交往的技能和水平[5]。

总之,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喜欢模仿,没有正确的行为道德观念。遇到争抢问题时,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或是盲目指责,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用正确恰当的方式处理幼儿之间的争抢行为,并引导幼儿减少争抢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哲.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及解决策略[J].好家长,2019(17).

[2]翁艳婷.浅谈中班幼儿争抢玩具的原因及对策[J].好家长,2019(47).

[3]傅宏G倪敏,徐群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周宗奎.儿童社会化[M].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5]郭莉.小班幼儿合作与分享的品质教育[J].考试周刊,2009(46).

【作者简介】

张颖秋(1991~),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解决策略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