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视角下的家庭教育和德育探析

2021-12-10张美玉

家长·中 2021年11期
关键词:示范作用终身教育家庭教育

张美玉

【摘    要】当今教育秉承终身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的教育应该和他的生命同步,即“活到老,学到老”。在这种视角下,家庭教育和德育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德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德育等问题非常关键,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德育;示范作用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2-0038-02

An Analysis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long

(Huapichuan Primary School, Baiyin District,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NG Meiyu

【Abstract】Today's education upholds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believes that a person's education should be synchronized with his life, that is, "live and learn". From this perspective,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family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what are the problems of family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how to conduct moral education for children in family education are very critical issues. This article will study this.

【Keywords】Lifelong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effect

終身教育视角下的人的教育,强调教育伴随人的一生。而作为人的教育两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和德育都非常重要,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以终身教育为视角,结合终身教育的相关理念,对家庭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家庭德育等问题进行探析,希望对教育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家庭教育与德育间存在关系

家庭教育与德育是终身教育的两种重要形式,因为这几种教育都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不仅要重视家庭教育,也要重视德育,最理想的状态是将二者结合起来。总体来看,家庭教育与德育存在下面三种关系:

首先,德育是最终目的,家庭教育是基础。终身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是实现人的全方位发展,即让一个人成为更全面的人,而品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实现德育是最终目的,而家庭教育是非常基础的途径。

其次,德育往往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可以说,家庭教育就是一个学生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是人的一种本能教育。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家长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而每种方式获得的效果都不同。现在我国德育的中心逐渐向家庭教育转移,因为家庭教育实际上伴随学生的时间更长。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毕竟有限,但家庭教育往往伴随孩子的一生。另外,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基础,每个人都要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所以,德育对家庭教育产生着指导性作用。

最后,家庭教育对德育具有引导性作用。要实现孩子的德育效果,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但终身教育理念认为,应将教育范畴跳出学校范围,应着眼于孩子的一生。由此看来,对孩子德育效果产生关键作用的还是家庭教育,因为最终家庭教育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且很多教育内容需要学生在家庭教育的引导下完成。如习惯的养成、道德行为的正确认知等,都需要在以家长为主的家庭教育下进行和完成。所以,家庭教育对德育具有引导性作用。

二、德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发展一个人的品德至关重要,这就说明终身教育视角下的教育应更注重人的德育。但是,在德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效果。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长对学校的学科教学非常重视,但是对德育不够重视,甚至是忽略。受当前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唯分数论仍没有销声匿迹,依然有很多家长在评判一个孩子的好坏时将之作为唯一标准,这无疑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和摧残。采用这种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去实施家庭教育,其结果必定与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德育、家庭教育都有出入。

其次,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够科学,传统且守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很多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仍采用过去的“棍棒之下出孝子”方式,认为“听话的孩子都是打出来的”。所以,一旦孩子在某个方面出错,轻则恶语相向,重则棍棒交加。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仅起不到任何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从此对父母心生怨恨。孩子从此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朝着父母期望的那样发展,叛逆就此开始,逆反情绪由此形成。另外,不够科学的地方还表现在,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表现非常好时大多只用物质奖励。实际上,过多的物质奖励反倒会让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反倒会让他们将学习的目的与得到物质奖励挂钩,这样的教育明显与期望向左。特别是当前有的家长给孩子买手机,即使是小学生,这种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家长往往会答应学生若成绩考得如何,就奖励手机或平板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实际上引导孩子走向了错误的方向,反倒会让他们的成长之路由直变曲。

最后,家长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提供了错误示范。结合经验来看,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如果父母的言行举止发生不当,孩子则立马会出现逆反情绪,轻则抱怨,重则与父母发生肢体冲突。尤其是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由于年龄小,所以他们通常借助模仿去学习,面对家长的教育时,他们大多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如果这时候家长出现了不良言行,那么对学生的教育反而起到反作用。

三、终身教育视角下家庭教育和德育的主要策略

(一)家长思想上要足够重视家庭德育

家长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逐步认识到家庭德育对孩子一生成长发挥的作用。孩子的成长虽然离不开知识、文化、技能,但是他们的思想品德才是最关键的。为此,家长要将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品德发展结合起来,在重视智力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家庭德育,让孩子在这两个方面齐头并进。例如,在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时,家长应客观对待考试分数,不能用过去的唯分数论衡量一个孩子的好与坏,而应该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哪里有失分,哪里需要在日后改正,做一个有错即改的好孩子、好学生。如此,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二)家长应该采取民主和开放的家庭德育形式

终身教育其实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所以家长在进行家庭德育时,也要做到“以人為本”,采取民主和开放的教育形式,用民主感化孩子,让开放给孩子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如果孩子出现了错误行为,不能动辄恶语谩骂,更不能棍棒“伺候”,而要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谈一谈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以后如何改正,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和他们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这种教育方式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自然会以更优越的表现回馈。

例如,当孩子学习情绪比较低落时,家长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孩子出去散步谈心,以这种开放且民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家庭德育。这样一来,孩子能接受,家长也比较舒心。特别是这种教育形式下的孩子更容易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压力和负担比较小,心理也更健康,更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

(三)家长应不断为优化家庭德育环境而努力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可以影响孩子“三观”的行程,还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道路,所以,家庭教育是非常基础而关键的德育路径。作为家长,要将家庭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利用家庭德育的科学方式作用于孩子,让孩子获得健康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在未来表现得更加优秀。

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家长又是教育者的父母,不仅要在这两种角色间灵活转换,还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断优化家庭德育环境。另外,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思想观念是否正确,以免给孩子带来错误性的指导,避免对孩子的家庭德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鉴于当前德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家长应在终身教育视角下,首先从思想上要足够重视孩子的家庭德育,然后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采取民主和开放的家庭德育形式,不断为优化家庭德育环境而努力,这样的家庭德育效果会让孩子的一生都受益匪浅。

注:本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家庭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BY[2020]G34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炎琴.倾情浇灌幼苗绽放德育之花——论“80后”父母家园合作实现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18(05).

[2]张静,贾云昌.浅谈家庭教育中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教育[J].传播力研究,2019(16).

[3]崔秋莹.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文学少年,2019(12).

[4]黄欣,吴遵民,黄家乐.家庭教育:认识困境,使命担当与变革策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02).

(责编  侯   芳)

猜你喜欢

示范作用终身教育家庭教育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高校教师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作用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构建和谐班级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
语教学要耳听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