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环境中普通幼儿与视障幼儿的互动研究

2021-12-10王珠兰

家长·中 2021年11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

王珠兰

【摘    要】在我国当前教育中,幼儿教育受到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幼儿教育非常重要,不仅起到连接作用,同时更是保障幼儿后续成长的基础。对特殊幼儿(如智障幼儿、听觉障碍幼儿、自闭症幼儿、视觉障碍幼儿)教育进行有效分析,可以保障幼儿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融合教育;普通幼儿;视障幼儿;互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2-0010-02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ordinary Children and Visually Impaired Children in the Integrated Education Environment

(Quanzhou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China)WANG Zhulan

【Abstract】In China's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as been the focus of China's relevant department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which not only plays a connecting role, but also guarantees the foundation of children's subsequent growth.Effective analysis of special children (such as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hearing impairment, autism and visual impairment) can guarantee the comprehensive growth of children.

【Keywords】Integrated education;Ordinary children;Visually impaired children;Interaction analysis

融合教育包含“全纳”以及“融合”。在教育领域,相关教育部门对融合教育进行相关增强,融合教育可以在空间上对特殊幼儿进行有效接受,完成教育的有效接纳。融合教育强调对幼儿必须完成全面支持,针对幼儿的独特兴趣与独特天赋,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其整体优势可以保障相关的教育机构满足幼儿的全面成长,实现有效增强。同时,更利于视觉障碍幼儿社会性技能的发展。本文就某融合教育机构中班视觉障碍幼儿为例进行讨论,采用观察法以及分析法,分析其普通幼儿与该名幼儿的互动情况。研究融合教育对于普通幼儿所带来的益处是否远大于融合教育对于特殊幼儿所带来的益处。

一、融合教育的整体观察方法、目的以及相应对象

在研究中,通过相关观察,可以对某融合教育机构的普通幼儿以及视觉障碍幼儿进行有效分析,观察二者之间的互动情况,以此分析普通幼儿在互动中的整体受益基础。在保障幼儿发展与学习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目前,就观察对象而言,将观察对象设定为某教育幼儿园中的中班儿童,以视觉障碍儿童为中心,观察其余幼儿与该名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得出可行性建议。

二、融合教育的研究概述

在研究过程中,融合教育采用了观察的方法,对普通幼儿与视觉障碍幼儿的互动情况进行观察。就目前观察模式而言,自开始观察时间设定完毕后,共计9个月的时间。每周一及周五入班观察,对视觉障碍幼儿与普通幼儿的互动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盘点班级中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的互动情况。在观察中一共举办了52次观察活动,在观察后可以得知其包含了六大方面的内容。

其一,就目前的互动对象而言。视觉障碍幼儿在交往当中其自身的认知以及身份不同。因此,交往的对象种类分为三类,首要为教师交流、其次为同学交流、再者为交流男生、女生的比例。根据观察比例分析,可以得知视觉障碍幼儿与教师的交流占比约65.4%;与同学的交往占比约34.3%。因此,特殊幼儿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其交流次数多于普通幼儿。通过对特殊幼儿的分析,可以得知幼儿拥有一定的视觉障碍,因此与教师进行长时间交流,可以保障幼儿心理对教师产生安全感。同时,教师作为引导者,也会促使其他幼儿对视觉障碍幼儿进行有效沟通。在与同学交往中,通过研究发现视觉幼儿与男生交往率占87.3%;与女生交往率仅占12.7%。经研究分析,该视觉障碍儿童与男生交往次数较多。就原因分析,为性格差异所致,男生与女生对待视觉幼儿的性格具有明显不同。女同学整体心思较为细腻、活跃,因此视觉障碍儿童在与其交流时,有可能会因不注意的问题,导致女同学出现情绪波动,因此女同学通常避免与特殊幼儿交流。而男同学通常心思较为大条,因此多数并不会对特殊儿童产生格外芥蒂。

其二,就交往方式而言。视觉障碍儿童与其他儿童交往时,其主要通过言语交往以及肢体交往。经过观察分析,可以得知肢体交往占比极多,占据约88.5%,语言交往仅占据11.5%。就相关情况可以得知视觉障碍幼儿自身的言语功能发展尚不完善,其受视觉影响,缺乏明显的交往技巧。

其三,就教育环境分析。从监管环境而言,特殊幼儿与其他幼儿交往时,其主要依托于各種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设定、观察,游戏性活动占据了整个交往环节的绝大部分,约为53.3%;教学活动占据4.7%;而户外活动则占据38%。因此,经有效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明显增加户外活动以及游戏活动可以显著促进视觉障碍幼儿与其他幼儿的有效交流。

其四,就交往内容而言。从交往内容分析可以得知其交往主要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有明确关联。游戏领域占据了34%;而帮助领域则占据了20.6%;关心领域占据16.7%;告状领域占据30%。目前,从这些领域之间的联系性可以分析,游戏与告状呈现绑定;关心与帮助呈现绑定。究其原因,可以得知在游戏当中,为了保证满足相关的游戏规则以及游戏的公正性,因此对于特殊幼儿而言,其告状频率发生较多。很多视觉障碍幼儿会主动寻求教师帮助,以抗议游戏中不合理的设定,而普通幼儿则向教师抗议视觉障碍幼儿享有的特殊待遇。因此,可以分析通过游戏可激发视觉障碍幼儿与普通幼儿之间的精神意识。而帮助与关心,则可以作为连接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普通幼儿与视觉障碍幼儿均属于发展阶段,二者互相交往、帮助将会全面提升彼此的道德感、认知水准以及沟通能力。教师应调节相关的教学模式,以保障幼儿的社会行为得到全面发展。

其五,从交往情绪而言。就交往的整体状态分析,可以得知视觉障碍幼儿与普通幼儿交往主要包含了开心、拒绝以及不理会三大状态。其中不理会状态占据极多,占据约61.2%;而开心以及拒绝则分别占据25.2%以及23.6%。就目前的情况分析得知视觉障碍幼儿因视觉原因,心理较为敏感。因此,在进行相关活动时,如相关的活动不符合视觉障碍幼儿的预期想象值,视觉障碍幼儿通常会选择不理会。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该不理会现象并不是意味着视障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下降,而是视障幼儿的某种逃避方案。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幼儿的整体成长环境,对特殊幼儿以及普通幼儿之间设定沟通桥梁。

其六,从整体的互动情况而言。就互动情况分析,以交往发起者为主要视角,教师发起次数较多,占据73.6%;而特殊幼儿发起占据16.7%;普通幼儿占据11.1%。因此,教师在后续教学中,除发挥其自身的引导作用外,还需要加强幼儿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以保证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起到桥梁架构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以及记录,可以分析出视觉障碍幼儿与普通幼儿之间的互动频率以及互动特征,并可以总结出幼儿之间的交往特征,普通幼儿与视障幼儿的互动中,在遇到需要沟通的环节时,彼此呈现出适应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二者将逐渐找到切实可行的沟通方式。教师可以直接指出普通幼儿与视障幼儿的整体交流障碍,并有效纠正。在教学活动中,普通幼儿在学习时,不会受到视障幼儿的影响。视障幼儿在学习中可以向普通幼儿进行有效学习,二者实现互相帮助。融合教育可以全面培养幼儿的宽容心以及幼儿同理心,为后續德育教育的渗透奠定坚实的基础。对视障幼儿而言,融合教育可以全面满足视障幼儿的内心需求,可以帮助视障幼儿获得自我价值感以及自我认同感。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的交流虽然可以达到有效交流,但受视障幼儿的心理敏感性影响,二者之间的交流依然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沟通失效状态。当出现此状态时,教师必须对普通幼儿与视障幼儿的交流进行有效记录,并分析造成此类现象的基本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桂枝.声势活动在视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05).

[2]程黎,张嘉桐,陈啸宇.新时代融合教育环境中超常儿童教学模式的探索——基于全校范围内丰富模式的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20(10).

[3]李建军,刘金辉.在盲校内对一例Asperger视障儿童进行融合教育的个案分析[J].考试周刊,2019(52).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发育迟缓儿童的需要探究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模式探讨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浅谈融合教育与现代教育
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认数个案研究
更新特殊体育教育理念适应特殊体育教育发展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