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思想对全纳儿童音乐教学的启示

2021-12-08陈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儿童音乐全纳奥尔夫

陈佳

(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兴起于20 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 年6 月7-10 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举办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萨拉曼卡宣言》(Salamanca Declaration)正是在该会议中通过的,且在此宣言中全新的理念“全纳教育”被提出。该理念旨在将同样的教育提供给所有学生,但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也不会排斥对他们提供额外帮助。我国也在1994 年《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一文中,正式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列为国家政策法规之中,[1]在我国也经常称之为“融合教育”。202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20 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再次强调了全纳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全纳教育是优质教育的基础。无论身上带有怎样的社会符号,每一个学习者都应该被尊重,并且拥有学习的权利以挖掘自身的潜力,来体现其个人价值。[2]文章关注的全纳式儿童音乐教学是全纳教育的一个部分,是全纳教育各项教学活动的一个门类,音乐教学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对所有儿童的身心发展与道德情操的塑造都有着其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全纳教育下的音乐教学是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音乐教育,进行音乐活动的同时给予特殊儿童帮助的教学活动。

一、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思想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被列为20 世纪至今世界最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创建,“原本性”音乐思想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也是影响了20 世纪欧洲包括世界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流派,它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提倡回归人本,强调音乐教育的普适性,即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奥尔夫于《学校儿童音乐教材——回顾与展望》这篇代表性著作中提及:“原本的音乐是融合了舞蹈、动作、语言,并非单纯的音乐,是由人们亲自参与其中的,也就是:人们参与其中的身份为演奏者,并非单纯的观众。”[3]

1963-1973 年,格特鲁德·奥尔夫(Gertrud Orff)与医生、心理学家、特殊教育家研究残障音乐教育。从此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新的领域即音乐治疗领域有了新的发展,国际上称之为“奥尔夫音乐治疗”。[3]奥尔夫音乐治疗是当前在特殊儿童发展领域用得最广泛的一种艺术治疗手段,它同样是基于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思想所产生的。在全纳教育的环境中,当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音乐时,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思想可以给我们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多种启示。

二、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思想对全纳式特殊儿童音乐教学的启示

(一)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彭霞光认为,全纳教育学校的课程必须是为所有学生准备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具有适当的弹性,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灵活设置的课程内容、计划性的教学、适宜的学习内容、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创建全纳教育课堂学习的关键。[4]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思想以综合性的视野来看待音乐教育,“对于模式化、机械化的音乐教学与学习,奥尔夫都是不认同的。”[5]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训练”的方法来提升儿童的音乐能力。而这样的音乐教学方法将会在融合音乐课堂中凸显它的局限性,面对智力障碍、自闭症、盲聋、唐氏综合征等特殊学生,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明显无法让他们融入这样的课程之中,他们也很难从中获取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在全纳音乐教学中引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多种方法,以促进全纳教育目标的达成。

1.声势

声 势(Sound Gesture)由身体打击乐(Body Percussion)与嗓音打击乐(Vocal Percussion)两个部分组成。[6]它引导学生用身体来感受与学习音乐。它以节奏教学为核心,伴随音色的探索、空间移动的训练以及情感的释放。声势是一种需要四肢共同参与,放松身心、灵活有趣的音乐体验方法,在音乐节奏学习的同时,它能帮助儿童提升四肢运动能力以及眼、耳、手脚的协调能力,对于一些“前庭功能失调”与“本体觉功能”失调的儿童,声势可以训练他们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等。[7]

2.节奏朗诵

通过朗读童谣、诗歌、生活用语等来学习节奏与律动。运用语言来进行音乐学习是奥尔夫对音乐教学的巨大贡献。奥尔夫的节奏朗诵包含音乐的律动,内容贴近生活、活泼生动,对普通儿童来说是启发他们对节奏感知的一个良好工具,而对特殊儿童来说,是发展他们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在音乐节奏的伴随下能够增加特殊儿童对语言的兴趣,训练他们的语音、语调,启发他们对语义的理解。

3.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包括打击乐器与音条乐器,奥尔夫的乐器设计简易且音色优美,孩子们可以通过奥尔夫乐器来学习节奏、节拍、音高等多种音乐元素。对于许多精细动作水平较低的特殊儿童,奥尔夫乐器易于操作,可以增加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普通儿童进行器乐合奏,也可增加他们的学习参与感,发展他们的专注力与听力。

总体来说,在全纳音乐学习的过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适合不同能力、不同身体条件儿童的学习方法,在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地观察学习、因材施教,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互相合作的学习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黄志成教授认为学校文化的建设是全纳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互相合作、彼此尊重的学习氛围。要使每一个人在学习中都感到自己是受尊重、受欢迎的。[8]

参与性是奥尔夫“原本性”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上海音乐学院余丹红教授认为,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体验音乐的机会,是奥尔夫教学法所强调的;奥尔夫教学法还强调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合作,主张团队模式,引导学生共同进步,避免彼此之间激烈的竞争。[9]

奥尔夫“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与全纳教育的基础“尊重与接纳”是一致的,但是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完成音乐活动,需要特别的教学设计作为前提,我们需要从技术层面,让特殊儿童真正参与音乐活动,实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真正交流与融合,不然“全纳”只能停留于表面的形式。

1.音乐戏剧

奥尔夫的音乐戏剧是音乐、律动、语言、器乐互相作用的容器,特别是在儿童音乐教学中,音乐戏剧教学容纳了打击乐、朗诵、律动等,这与一般的戏剧表演不同,多元化的表演形式也正好给予了不同能力的学生参与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分配角色和任务。戏剧表演最重要的就是每一个人的参与合作,在音乐戏剧表演中,特殊儿童可以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注与支持,也有机会进行自我表达,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建立与他人的关系。

2.多声部器乐合奏

多声部器乐合奏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多声部器乐合奏中,彼此的倾听与合作是最为关键的,可以说是整个活动的核心。要实现真正的全纳教学,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流与合作是必需的,只有融入集体活动中,才是真正地被接纳与尊重,奥尔夫音乐戏剧与多声部器乐合奏是一个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平台,学生们在这个平台可以获得各种音乐能力的提升。

(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的即兴性是奥尔夫反复强调的,他认为音乐学习很关键的一个部分是关注儿童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而不强调结果,重视儿童在即兴音乐创作过程中所建立起来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以及对音乐的了解,和儿童音乐能力的塑造。创造性的培养是我国当前儿童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的培养同样是特殊儿童所需要的,创造性的激发有利于开发特殊儿童自身的潜能,可以挖掘障碍表现下的其他能力。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Paul Nordoff 和Clive Robbin 提出的“创造性音乐疗法”,[10]就是通过引导特殊儿童进行即兴音乐创作,来达到发展他们各项能力的方法。

1.嗓音即兴

嗓音即兴指利用嗓音来创编故事,给学生一个主题,学生组成小组即兴发挥,扮演各种与主题相关的声音,即兴表演没有评价和标准,主要是让孩子经历这个创造的过程。

2.律动即兴

随乐律动是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思想的起源,奥尔夫就是在对身体与音乐的内在联系的思索中,逐渐构建了他的“原本性”思想,奥尔夫的随乐律动与一般的舞蹈教学不同,它强调的是身体对音乐的即兴反应与表现,律动即兴可以释放人的内心情绪,帮助学生达到身心的平衡。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一些障碍容易引发情绪问题,而情绪问题也成了学生自己、家长与教师的另一个困扰,即兴律动可以帮助特殊儿童放松自己的身体,跟随节奏的自由舞动,以带来他们身心的愉悦感。

(四)“人本主义”的音乐教学目标

“由本质上看,音乐是人们自然的情感、意识流露,是人类的本能表现。儿童音乐教育,关键在于挖掘出儿童原本具有的音乐智能,而并非将重心都放在要教会他们什么。”[11]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思想将音乐教育诉诸对儿童的潜能的开发,对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的推动。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丰富的情感

无论对于特殊儿童还是普通儿童,音乐教学的目的都不应该单单停留在技能与知识的教育,音乐的审美性与情感性才是最终的目标。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人们容易将生存技能的训练作为他们的首要教育,而忽略了他们对审美与情感的需求,很多特殊儿童的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往往抱着“掌握一项技能”的动机,不关注孩子精神层面的发展,其实将音乐学习的审美性与情感性注入特殊儿童的音乐学习中,对特殊儿童整体能力的发展往往会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思想将“即兴创作”看作是音乐学习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应该回归原本的、最初的状态,即兴音乐创作应该是儿童在学习音乐的初期就应该体验的,只有将音乐的主动权还给儿童,才能激发起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发挥他们的音乐潜能。对于普通儿童来说,创造力教学近年来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而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创造力教学则较少被提及。创造性是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层面,一个人的创造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的生命力水平,在全纳音乐教学中,我们将创造力的发展列为教学目标,也代表了全纳教育的公平教育原则。

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与较高的道德情操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对人的塑造,上海音乐学院陈蓉认为奥尔夫提出的“原本”即“人”必须从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文化开始,进而了解同伴、所处的社会。[5]全纳教育倡导全社会关注人的受教育的权利,反对在教育中排斥人,重视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8]全纳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应该是一个接纳差异、合作共进、友爱互助的过程,参与其中的普通儿童也能从教学过程本身,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诚信与友善,从小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猜你喜欢

儿童音乐全纳奥尔夫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关于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文化浸润:儿童音乐教学的审美之维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