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文博出版 助力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博物馆出版实施构想

2021-12-08刘火苟蔡玲玲杨林香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博师德师师德

刘火苟 蔡玲玲 杨林香

(1.福建教育学院杂志社,福建 福州 350025;2.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3.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教师教育,师德为先,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的师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品质,反映出人们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期待和要求,师德也由此成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尺规。[1]师德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没有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新时代,要提高教育品质和水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更加重视师德建设,既抓好“底线师德”,又尊崇“崇高师德”,既关注“理念师德”,又注重“实践师德”。[2]为推动师德的专业化建设,在新形势下,福建省首家师德主题博物馆在福建教育学院建成,为更好地发挥师德博物馆的师德教育功能,立足师德博物馆,充分发掘师德博物馆资源的教育价值,文章探索围绕师德博物馆展开的教育文博策划、编辑、出版和传播的实施构想,旨在突破传统师德教育单纯的道德理论认知教育方式,有效为师德师风建设服务。

一、新时代师德建设与教育文博出版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建设,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师德标准,2018 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新时代背景下,从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到高校、中小学教师行为准则,有关师德的各项文件不断出台。如,2019 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教师〔2019〕10 号),不断强调新时代下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然而,当前教师师德问题依旧频发,师德教育成效不彰,这跟师德教育的模式化和程式化有关。长期以来,师德理论的抽象宣讲,外在化的师德规范约束,使教师对师德的认识缺乏深刻的具身体认。师德本质是教师自我实践的探索,是教师专业实践的内在需求。[3]对于教师个体而言,良好的师德体认等并非来自外在的约束,而是教师将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的标准,将外在的规约转化为自我道德修养的过程。这既是师德发展的实践规律,也是师德发展的层次与境界。

文博,即文物与博物馆的简称。中央及各省、市、区(县)各级文物管理机构及高校等文化机构建设的各类博物馆构成了我国数量庞大的文博系统。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联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桥梁。教育文博更是直接以教育领域历史发展的相关资源及文物展出为关注对象,通过收集和陈列有关教育教师文物,展示教育事业发展历史,弘扬师道精神和尊师重教传统,繁荣教育文化。

教育文博出版是指将教育文博机构的教育历史资料、教育典故、教育文物等资源通过策划、编辑并加以出版、发行和传播的社会活动。它从属于教育出版的范畴,承担着传承教育文化、传播知识理念的重要任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于博物馆的文博出版平台承载了博物馆的研究、教育功能发挥着对博物馆所承载地域文明的再凝聚和再传播的功能。[4]从师德博物馆的属性和主题出发的文博出版,具有师德博物馆本身的学术性和传播性和体验性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新时代下,教育文博出版应紧密围绕我国师德观念发展与师德具体实践来研发内容,突出教师教育实践的内在诉求,反映当代师德的时代变化,反映教师真实的道德需要,丰富师德出版内容,并及时追踪师德发展,以此加强对教师高尚师德的引导和师德行为的规约。

二、基于师德建设的文博出版实施构想——以师德博物馆为例

作为一所以培训基础教育校长、教师为己任的,在全国具有良好影响力的省级培训院校,福建教育学院2020 年6 月起倾力筹建师德博物馆,力图填补我国教育文博领域的师德方面的馆藏空白。2020 年10 月,师德博物馆建成,总面积500 多平方米,分为“师德缘起”“师德蕴含”“师德承载”“师德典范”“福建教育学院师德建设”五个基本陈列和18 个专题陈列。师德博物馆以涵养师德为主线,探寻师德的起源,明确师德的核心内容与功能,传承育人精神,树立和弘扬师德典范,引导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学院师德博物馆的建设,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新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福建省内外高校、中小学校和教育机构纷纷慕名而来参观。随着师德博物馆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更好地整合师德资源,助力师德建设成为学院的重要课题。为此,立足于文博出版,我们围绕教育博物馆特有的师德教育历史文化资源,拟策划、研发配套的师德教学出版物,结合现代出版传媒技术,为师德建设探索体验式师德教育模式、弘扬先进师德典范、增强师德教育实践效果,特别提出以下整合与出版构想。

一是创办师德博物馆馆刊。馆刊为内部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刊物主要设置师德思想研究、师德文件解读、师德故事解析、师德榜样宣传、师德警示录、师德名言荟萃等,展示师德研究以及师德博物馆的展览、活动、研究成果等。刊物的发送范围为福建省各地市教育局、教育学会社团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其中的重点栏目即师德思想栏目,具体探讨中国传统师德理论的发展脉络、我国师德建设的传承与发展、我国师德实践发展及其价值变迁、社会转型期的师德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探索。另一个重点栏目为师德文件的解读与分析,为教师队伍培训管理和行政决策服务。刊载师德故事,主要是启迪教师的师德实践智慧。馆刊坚持学术性和艺术性、可读性的统一,力争成为省内师德研究的高地,成为教育决策部门的智库。

二是出版师德博物馆图文手册。师德博物馆图文手册(以下简称“师德手册”)的整理出版是对博物馆时空的进一步拓展,实现更广阔的传播。根据师德博物馆现有资源和布展逻辑,梳理出《师德手册》的基本框架。该手册共五章十八节。第一章“师德缘起”,阐述师德思想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并且循着人类教育史的逻辑和脉络而不断发展。主要包括“领袖论师德”“‘师’与‘德’释义”“师职与师德”“先师垂范”。第二章“师德蕴涵”,介绍古今中外人们重视教师德性在教育中的典范作用,师德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和拓展。主要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内涵。第三章“师德承载”,介绍道器相济,以器载道,历代师德教诲,不离教育场所和各种教材、教具。具体包括“学校演变”“师德培养”“教材演进”“教案教具”“教学科研”“师德考核”等章节。重点着墨于师德博物馆收藏的我国民国时期重要教材、新时期以来的师德教材编写情况和古今师德考核等。第四章是“师德典范”,分为我国“古今名师”“闽师流光”两个章节,通过立师尊,述师说,传师德,致敬名家大师,讴歌八闽教师,树立起见贤思齐的师德信仰。图文简要介绍名师大家的师德思想和师德故事。最后一章是“福建教育学院师德建设”,概述学院历年来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全书在以师德博物馆现有图文资料为主,适当补充细节和新发现的史料,增补国外师德人物、师德故事等。在编纂中,兼顾师德培育的逻辑,即从师德的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向、师德实践等方面进行整合,形成内容丰富的整体。

《师德手册》的出版有助于探索师德培育改进方式。师德博物馆通过情感体验加上配套的文博出版物的阅读体会,“师德博物馆体验+阅读深化”师德教育立体化模式,有助于教师将师德知识生活化,提升教师的师德情感,增进教师的师德智慧,形成立体化的德育模式。《师德手册》的出版亦有助于弘扬先进师德典范,实现以德育德。师德博物馆选取的师德榜样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全国性的历史与当代师德大家。如孔子、韩愈、陶行知等,他们自身是教育名家,又具有高尚师德,而且对师德有重要的论述。另一部分是福建(或与福建有重要渊源的)历史与当代的师德名家。如朱熹、严复、王于畊等。通过师德博物馆的展出、《师德手册》的出版和传播,将为教师树立精神信仰,激励着广大教师效法先进,完善自我。

三是整合出版师德资源包。师德博物馆除了出版馆刊、图文手册,还可以出版与博物馆馆藏资源相关的、与数字化资源相结合的资源包(光盘)。数字化资源以师德博物馆附设的师德讲堂的专家视频录像,师德教育虚拟体验库、素材库、案例库、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呈现。近年来,福建教育学院教务处已开展近百场专家师德师风讲座,积累了大量的师德录像资料。对这些宝贵资料,根据师德博物馆文博出版的需要,可以按照师德认知、师德情意、师德实践和师德反思等主题,结合不同年段教师(小学、初中、高中、职教等)的特征,进行组元和编辑,挑选核心、精华的部分,制作成10-15 分钟的师德微课(光盘)。这些立体化产品(如师德案例讲座、视频录像等)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丰富直观且可参与互动的材料,有利于教师通过认知、体验、反思、行为操练等方式提升道德内化水平并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利于师德教育形式的创新。

四是借助现代出版技术,建构师德体验情境。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博出版也要对市场、用户、产品和出版生态进行重新审视。师德现代出版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丰富中小学教师读者的立体化师德学习体验。随着媒介之间的壁垒不断被打断,内容呈现将实现多媒体融合。如采用现代出版的二维码嵌入的技术手段,在《师德手册》中,嵌入“问答”二维码,让纸质出版物成为读者与师德专家畅快交流的利器。在师德故事模块嵌入“展示”二维码,扫描后即可观看编者剪辑的相关视频资料,还原师德智慧产生的实践语境,等等。师德博物馆还可以通过与超星公司、喜马拉雅公司合作,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馆参观者的年龄、性别、地域、学历等用户属性,运用数据挖掘和精确匹配技术,调整和校准《师德手册》的出版内容,如针对师范生读者(观众),在其扫描阅读过程中适当推送师德的相关规范解读,针对中青年教师,推送教育场景的师德智慧实践,针对老年教师,推送师德典范的崇高事迹,等等。精准推送能有效提升《师德手册》在师德学习教育中的实效性。此外,可以考虑现代VR、AR 等虚拟传播技术的出版应用,让师德知识、师德思想、师德实践有形、有声,有助于深化教师的师德思想的阅读体验,内化师德知识和师德思想。

三、寻绎新时代师德建设的新路径

我国广大教师普遍爱岗敬业,师德状况总体良好,但是教师违背师德的案例仍时有发生,在社会上引发了不良影响。师德师风建设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教师是社会主流道德价值的实践者,不仅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学生的发展,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教育的期待和要求,就必须要更加重视师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应该广泛动员,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教育文博出版作为教育出版的亚型,既有博物馆出版的特殊性,又有教育出版的一般性,在培养培训教师、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学校主要采用榜样学习教育、警示教育、理论学习等方式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师德体验等,师德教育成效有限。新时代,亟需探索师德师风建设新载体、新方式。福建教育学院师德博物馆的建设与配套文博出版的开发,有助于我们寻绎出一条师德建设的新路径。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实施构想,其成效有待真实的出版传播与教育教学的检验。

猜你喜欢

文博师德师师德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文博扬帆起航
文博学院
浅谈高职院校文博人才的培养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数字化文博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