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童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1-12-08马凤云
马凤云
睢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河南商丘 476900
儿童肺炎为临床常见儿科疾病之一,其特征通常表现为咳嗽、口干唇裂、气促、呼吸困难、舌红苔黄、精神烦躁、体温升高、肺部有湿啰音等。因儿童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且抵抗力较低,因此感染肺炎时患儿容易发生呼吸困难的现象,若治疗延误,患儿的肺部及呼吸系统可能会受到伤害,生命健康受到威胁[1]。随着环境的改变,肺炎儿童数量的不断增长,且伴随着较高的发病率,儿童的健康成长已受到了严重威胁[2]。在肺炎治疗过程中,除了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外,科学的护理同样重要。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任务重、护理工作多样化为护理明显特点,医护人员在满足患儿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处理好与患儿家属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其提供更好服务[3],改善患儿及其家属治护依从度,从而达到预期目的[4],因此护理过程中选用合理的护理方式极为重要。相比较成年人来说,儿童理解能力较差,语言治疗难以较好的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5]。沟通护理模式中,除了语言沟通外,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童护理中也较为常见,非语言性沟通是指借助手势、表情和动作等方法来表达观点、用意和感情的一种方法[6],它在儿科护理中占据独特优势,因此本文就此展开探究,探讨该模式在儿童肺炎患者中的应用,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入院的肺炎患儿11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5 例。实验组男童30 例,女童25 例,平均年龄(5.12±0.78)岁;对照组男童28 例,女童27 例,平均年龄(5.05±0.72)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上比较无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确诊为肺炎患儿;(2)患儿精神意识正常,可以配合治疗;(3)患儿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障碍者;(2)器官衰竭者;(3)中途退出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对患儿进行常规检查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具体包括如下几点:(1)表情:护理人员工作时要时刻保持微笑,避免表情过于严肃造成患儿产生惧怕心理,且护理人员要表情温和,态度亲切,以增加与患儿之间的亲切感,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2)动作:对患儿进行全身或局部抚摸,抚摸儿童腹部可以促进其消化功能,且抚摸儿童可以增加与患儿之间的情感沟通,增加其安全感。(3)眼神: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患儿传递真诚、关爱、友善的眼神与患儿之间建立信任感,患儿通过护理人员的眼神可以感受到友善及关怀,可以稳定患儿情绪,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7]。(4)姿态:护理人员可以经常采用点头、利用手势等表达观点,且使用合适的身体姿态,注意言行举止,在紧急情况下也做到从容镇定、思维敏捷可以很好的提高家属及患儿的信任度,降低其紧张和恐惧的心情。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憋喘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方法评分、患儿住院时间并观察患儿再次入院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身体各项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患儿身体各项指标比较()
表1 患儿身体各项指标比较()
2.2 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方法评分、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方法评分、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表2 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方法评分、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2.3 患儿再次入院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患儿再次入院率,实验组共计1 例,占比为1.82%(1/55);对照组共计7 例,占比为12.73%(7/55),实验组患儿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χ2=4.853,P=0.028)。
3 讨论
儿童肺炎为儿科较为常见疾病,该病发病较急,患儿常伴有发热及呼吸急促的表现,严重时还会引起患儿食欲下降,精神状态变差,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8]。由于儿童抵抗力较差,加上呼吸道狭窄短小,黏膜薄弱且血管多,所分泌的黏液较少,因此儿童呼吸道较为干燥,且儿童纤毛缺少运动,清除吸入物能力较差,因此更加容易导致肺炎的发生。随着肺炎病情的发展,患儿易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与中毒性休克等症状,这些都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9]。由于该病比较特殊,护理模式的选择对治疗结果影响重大[10],在护理沟通模式中有语言与非语言两种沟通模式,由于儿童年纪尚小,对语言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因此,非语言性沟通模式体现出独特价值,因此,本文就此展开研究,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童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本研究以110 例肺炎儿童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5 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憋喘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方法评分、患儿住院时间并观察患儿再次入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憋喘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远低于对照组,说明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达到较好成效,护理人员通过表情、动作、眼神、姿态几方面对患儿进行干预,有效拉近患儿与医护人员距离,减轻其抵触情绪,增加其治疗依从性,进而起到改善患儿临床指标,降低病症持续时间的效果,并助其早日恢复正常;实验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方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说明患儿家属对于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方案所提供的服务态度、护理过程、护理手段等总体较为满意,对该方案认可度较高,且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也有利于儿科治护工作的展开,患儿配合治疗,住院时间缩短,进而达到加速治愈出院目的;对比两组患儿再次入院率,实验组共计1 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做到熟练掌握眼神、肢体、抚触等技巧,适时安抚患儿焦躁、不安情绪,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有效降低患儿再次入院率。
综上,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童肺炎治疗中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再次入院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