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探索类旅游纪录片节目特征比较
——以《行者》与《环游世界80天》为例

2021-12-05何春耕

文化与传播 2021年6期
关键词:个人化环游世界行者

何春耕,何 瑶

自从美国两档探索类旅游纪录片栏目《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和《发现》(Discovery)在全世界多个国家播出之后,其节目影响力非常大。中国的探索类旅游纪录片虽然比国外同类节目出现较晚,但是起点并不低。例如,央视的《探索·发现》栏目,自创办以来其探索类的系列专题纪录片节目成为观众了解国内外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旅游卫视与Discovery合作的引进类栏目《玩转地球》,自2004年7月播出至今已经形成了稳定而特征鲜明的收视群体。《玩转地球》设置多个主题,带领观众饱览异国风情、体验神奇探索、品尝天下美食,成为一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历史人文景观[1]。中英探索类旅游纪录片的优秀节目《行者》与《环游世界80天》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富有创新性,两者都以注重可视性效果为制作目标,以突出个人化视角作用为叙述手段,但是在叙事内容与叙事视角上存在探索心灵之旅与旅途之感的不同,在叙事节奏上也存在讲究紧凑明朗与缓慢细致的差异。

一、《行者》与《环游世界80天》:中英探索类旅游纪录片节目的代表

(一)《行者》:中国探索类旅游纪录片的“最佳人文节目”

2004年7月播出的《行者》,是旅游卫视一档旗帜性的人文气质节目,也是中国探索类旅游纪录片节目的佼佼者,其以强调个人发现的大众分享而深受观众喜爱,2011年曾荣获“最佳人文节目”。《新周刊》对《行者》的颁奖词:“它是中国私享性最强的人文节目,以行者的个人视觉再度发现世界。”[2]《行者》栏目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节目定位准确。《行者》自创办以来十余年间,不断前行,秉承着一档具有人文情怀的电视旅游节目该有的责任和担当,向世人传播坚定的行走力量和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让奔波劳累的大众能够有一席心灵的栖息之地。《行者》是目前中国大陆收视率最高的旅游节目,播出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晚21时35分,播出时长为30分钟。《行者》以行走和发现为主题,其节目理念为“你我皆行者,旅行即修行”[3]。节目传达的思想为旅行不再是走马观花式地看风景,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放松,旅行活动更像是一次修行,从中可获得感悟。

《行者》的叙述方式是旅行者用自己的摄像机记录旅途的经历,所以其节目定位讲究个人化,强调真实个性化。不同于一些同质化的旅游节目只是风景画面的堆砌,只是浅薄流俗的走马观花,只是商家宣传的工具,《行者》的节目定位准确,将人文性、个人化、真实个性化穿插在整个节目之中。《行者》按题材来分类则有行走发现类、猎奇探险类、寻找美食类、保护环境类、公益行动类。个人化也是《行者》的标志之一。《行者》的个人化特点需要个人具备一定的拍摄技能并且有拍摄的相应器材。个人摄像方式的兴起促进了《行者》节目的发展,个人通过专业或非专业的摄影机将自己的旅途经历记录下来,保存下来,用个人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去发现故事,可以让观众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上的共鸣。

第二,节目形式新颖。目前,电视旅游节目形式丰富多样:一是外景主持人以自助游的形式向观众介绍沿途的风景和人文风俗。二是外景主持人为旅游卫视主持人和旅游达人等,多为介绍某地的特色[4]。三是在演播室设多位节目主持人,他们用各自不同的体验对相同的旅游信息或事件作出评价,加之外景拍摄的补充,通过外景主持人的亲身体验,以达到全面解读旅游信息的目的。《行者》的节目形式则为拍摄者自己述说并加之画面解说词,记录整个旅程,不同于以上任何一种节目形式。其中的关键在于主体不一样,其他形式的节目主体都是节目组或是制作组,但是《行者》的主体却是旅游爱好者、环保人士、探险家、科学考察者,他们都不是专业的电视节目制作者,但是他们却是节目《行者》的创造者,这也是《行者》的新颖之处。他们把所拍摄的纪录片用个人视角展现出来,节目制作者仅仅只是简单地剪辑加工,将原有素材最大限度地保存并呈现出来。在《搭车去柏林》中,谷岳和刘畅搭车记录了100盘素材带,节目组剪辑制作了4个月,最终将其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5]。而《行者》的首播系列就是周剑生的文化遗产主题的个人影像日记。这个长达60多集的系列片全来自周剑生近10年间的个人旅行记录素材。这些素材朴实而真诚,长达100多个小时。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这些素材并不是为了播出而准备,是纯粹私人性的记录,整个素材本身呈现出非常强烈的原生状态[6]。

第三,节目内涵深刻。在现有的视频资源中可以找到《行者》从2010—2014年的节目内容,节目内容按题材分类则有行走发现类、猎奇探险类、寻找美食类、保护环境类、公益行动类。其中在行走发现类知名度最高且一度创下旅游卫视收视巅峰的系列栏目为《搭车去柏林》系列,其新颖的旅行方式让人们眼前一亮,刘畅和古岳更是成为行者的最好诠释。并且《骑车回巴黎》《搭车前传》《一路向南》等系列也都获得良好的口碑和不俗的收视率。在猎奇探险类中,《恒河故事》《非洲十年》《去你的亚马逊》《眭澔平秘境探奇》等系列都再现充满异域风情的人文风俗、瑰丽的自然景观、真实朴素的原住民生活,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让受众近距离了解和感受到在世界的秘境之地人们的真实生活。

更为特别的是,不同于其他旅游节目四平八稳的画面呈现,《行者》往往带有颠簸感的镜头和看起来不够专业的构图与画面。对于习惯了类似于风景画等静态的图像或是恢宏壮阔的场景,《行者》的画面呈现形式别具一格,富有动态且显得自然生动。在《搭车去柏林》中,谷岳拿着摄影机边走边拍,虽然画面很颠簸,但是让观众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不够精致的画面表现出来的却是深刻的内涵,用粗犷的构图语言表达出最真诚的感情。

《行者》在众多电视旅游节目中显得尤为特别,是同类型节目中的“另类”,源于其自然真实的记录和粗犷朴素的叙述方式。与同类型的电视旅游节目相比,《行者》缺少一份精雕细琢,却多了一份浑然天成。《行者》所有系列都是旅游探险家们自己叙述故事,没有主持人,也没有规定的节目流程,在同类型节目中显得如此“另类”。总之,《行者》的大胆创新,独树一帜,看似随意的风格却表达出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环游世界80天》:英国探索类旅游纪录片节目的经典

英国BBC于1989年播出的《环游世界80天》(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是一档经典的探索类旅游纪录片节目。主持人是英国知名的喜剧演员迈克尔·帕林(Michael Palin)。这部旅游纪录片灵感来自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的经典小说《环游世界80天》,小说主人公打赌要在80天内完成绕地球一圈的旅行。迈克尔·帕林同样也必须按照节目的规定,在80天内完成环球旅行,中途不能够乘坐飞机(在原版小说中,飞机还没有出现)。帕林基本按照小说主人公的旅行路线并尽可能地按照书中指示的路线走。沿途中他经常对周边的风景和异国文化作出评论。整个纪录片拍摄的团队加上帕林只有6个人,旅途中遇到了非常多的挫折。节目中,他还将同行的拍摄人员分别取名为原著小说中主人公仆人们的名字。

该节目播出时受到了很多的争议,但是也获得了商业性的成功,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并且其海外销售成绩也不错。节目播出之后帕林又写了一本记录此次行程的书,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拍摄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并且帕林有很多没有在节目中作出的评论都写到这本书中。

二、中英探索类旅游纪录片节目的共性特征

(一)制作风格:讲究节目的可视性效果

国内外的体验式旅游纪录片最突出的共同特征是制作风格上讲究节目的可视性效果。赵彦彪认为,与其他电视节目不同,探索类旅游类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旅游要素的[7]。

《行者》强调旅途中的个人发现,以“你我皆行者”为核心理念,深入旅行者自身的心灵体验中,成为一本旅行者的心灵日记[8]。该节目非常看重公益,尤其是环境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保护等。其中自然环保系列的有《为中国找水》《熊猫列传》《森林守望者》《全莉救虎记》《安心之旅》等系列。在这些系列中,其可视性效果非常突出。

英国BBC制作的经典的探索类旅行纪录片《环游世界80天》,其节目制作也注重拍摄方式与画面效果。

第一,固定镜头较多,很少手持镜头,多为摆拍。尽管该纪录片是BBC20多年前的纪录片风格,但画面至今看来仍然十分精美,基本上都是使用固定镜头,移动镜头也是极为缓慢地推拉镜头。

第二,全程无旁白解说词,几乎都是主持人的口述记录。如果和BBC现在非常流行的旅行纪录片风格相比,《环游世界80天》最大的特色在于没有任何的旁白解说,完全记录同期声,并且使用了大段的人物采访。

第三,节奏较为缓慢,画面精美。这部纪录片的节奏相对缓慢,主要记录主持人旅行的日常片段,例如坐车、坐船、过河、走路、吃饭、问路、观赏景色等。然而,这种完全真实地记录结合精美的画面,却很好地实现了审美价值。

(二)叙述手段:突出个人化视角的作用

第一,叙事突出个人化视角。《行者》突出主人公视角,把行者独特的个人魅力,融汇在《行者》的整个节目,由此成为节目的一大鲜明特色。

第二,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段,在真实展示中追求悬念。《行者》的每一位主持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在寻找自我的心灵旅程中,节目巧用悬念,将整个旅途设置生动的故事情节。

三、中英探索类旅游纪录片节目的不同特征

(一)叙事视角:探索心灵之旅与旅途之感的差异

《行者》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主人公叙事视角是双重视角,既有个人视角,又有主持人带领观众的视角,每一位不同的主持人“行者”都会用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评价和感受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物,给观众的是一场心灵之旅。然而《环游世界80天》精彩的地方在于其源自著名的法国探险小说的原型,主人公并不会带着非常浓厚的个人色彩去享受旅途,有时候反而还会站在书中主人公的角度去感受旅途的风景。

(二)叙事节奏:讲究紧凑明朗与缓慢细致的差异

《行者》与《环游世界80天》由于在拍摄方式上存在多用移动镜头与固定镜头的不同,造成叙事节奏的不同。《行者》镜头多为移动镜头,跟拍、特写镜头也非常多。《环游世界80天》则不一样,为了突出拍摄效果,多为摆拍的固定镜头。例如,《行者》追随着主人公寻找景点的过程时会进行时间上的压缩,节奏紧凑、明朗,然而《环游世界80天》会将旅途中许多非常细小琐碎的片段都放在节目中,并且时间往往较长,有时候一个固定镜头可以持续好几分钟,节奏非常缓慢。

总之,无论是国内的《行者》,还是英国的《环游世界80天》,这两档具有代表性与经典性的探索类旅游纪录片节目,都以其自身准确的定位、新颖的形式与深刻的内涵而深受观众喜爱。《行者》与《环游世界80天》两者的节目特征虽然在制作风格上都讲究节目的可视性效果,叙述手段上突出个人化视角的作用,但是在叙事视角方面存在探索心灵之旅与旅途之感的不同,在叙事节奏也具有讲究紧凑明朗与缓慢细致的差异。中英探索类旅游纪录片节目这些特征的异同对促进我国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猜你喜欢

个人化环游世界行者
做“两个确立”的忠实践行者
逆行者
Cлово месяца
十八天环游世界
最美逆行者
环游世界做冰激凌
法兰克福书展个人化书籍走红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迷底大揭秘
“史诗化”叙事与“个人化”叙事的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