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壮族传扬歌英译的生态美学解析
2021-12-05苏慧慧
苏慧慧
人类的审美源于自然生态,并通过实践不断地升华而超越自然。生态美学通过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态审美关系,从更广大的审美视域中观照整体生态自然,揭示自然的美学价值及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巨大意义[1]。生态美学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发掘出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如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众生平等”等古代智慧[2]。“如果说生命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那么这种关联和生命共感便是生态美的本体特性,它反映出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整体。生态美的底蕴便是对人与自然交融的生命体验,来自天人一体,是天、地、性、心的合而化一。”[3]这“天、地、性、心合一”“众生平等”等的生态美学思想正与生态翻译学所依归的华夏生态智慧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近年来,以语言学理据为基础,以文化语境为导向的翻译研究主要以语言解释与文化制约为解释手段或研究方法,对翻译生态美学维度的关注相对较少,美学效用评估匮乏。生态翻译学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生态理性思想分析翻译现象,有效弥补了上述不足。近年来却鲜有研究从生态翻译学中的生态美学维度对壮族民歌或壮族传扬歌英译进行解析或赏析。
在壮族民歌方面,现有研究并不多。近来研究有的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例,从概念隐喻、图形-背景理论等认知角度对壮族民歌英译进行探讨,如符霄婷、祝远德[4-5];而范秀娟从审美人类学角度对黑衣壮民歌进行研究[6],周艳鲜从“依生之美”之美学角度对壮族嘹歌英译进行探讨[7]。对壮族“传扬歌”英译的研究为数更是不多。
生态意识是生态审美的必要前提条件,指导生态审美的生态价值准则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人类审美偏好”[8]。本文尝试从生态美学的角度,以译著《壮族民歌选译(壮英汉对照)》[9]为例对壮族传扬歌英译中的生态美学元素进行解析,以期了解并挖掘壮族传扬歌英译的生态美学特征与生态审美价值,提升译者、读者等翻译、审美群落的生态意识与生态审美能力,为民族歌曲或民族文学的英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研究视角。
一、生态翻译学中的生态美学
翻译学的语言学范式和文化范式都较少考虑生态美学这一重要维度。随着翻译研究后现代性与多元化的不断深化,翻译研究与生态美学的内在关系日益凸显,翻译研究应意识到翻译研究的生态美学维度,从而在探讨翻译本质时自觉进行生态美学的考察与审视。随着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美学顺理成章进入了翻译学的研究视野,逐步发展成独立的学科——生态翻译学。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学为视角,利用生态理性特征对翻译从微观、中观与宏观等各方面进行综观的生态翻译研究范式。生态理性特征包含几个方面:注重整体/关联、讲求动态/平衡、体现生态美学、关照“翻译群落”、昭示翻译伦理及倡导多样/统一[10]。体现生态美学为生态理性之一,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概念,是译者等翻译群落对翻译行为、翻译文本等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依据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标准,最佳翻译通常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而在生态美学维度,最佳译本通常具备生态审美因素,遵循生态审美原则,更好地体现生态美学。
在生态翻译学中,体现生态美学,就是遵循生态理性。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翻译学研究一直讲求对称、均衡、对比、秩序、节奏、韵律等审美要素和生态审美原则[11]。《壮族民歌选译(壮汉英对照)》中选译的道德传扬歌及其英译文充分体现了这些审美原则。这正与我国著名翻译家刘宓庆先生提出的翻译美学中的“审美再现”吻合。审美再现即译者将审美活动之成果完全展现于译文中,充分保留原文的概念内容、行文体式、描写手段以及风格要素。将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再现有机结合,能让目标读者得到与原作读者相似的审美感受。审美客体即原文,除语音层、文字层、词语层和句段层直观的审美信息外,还包括情与志、意象与意境、超文本意蕴等模糊抽象的审美信息。翻译过程中的审美主体即译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鉴赏并捕捉原文各种美的信息,利用各种手段、多种策略再现或创造原文审美信息[12]。
二、壮族传扬歌的思想价值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能够和睦相处、荣辱与共,各族人民都各自拥有丰富而又独特的民族文学、文化资源。壮族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当属其民间歌曲,即壮族民歌。在历史上,壮族民众喜欢歌唱,通常在歌圩或其他生产、集会场合即兴引吭高歌,以歌抒情、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以歌择偶、以歌明理等。以歌明理是传扬歌的主要功能之一。传扬歌是传播、弘扬伦理道德的民间歌曲,即通过歌唱方式表达为人处世之道,明晰生活之哲理,传扬家庭伦理道德之准则,规范人类之行为,以使良好道德规范代际传承并得以弘扬,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文明与和谐。壮族传扬歌广泛流传于广西壮乡的马山、上林、忻城、都安等地,通常以壮语为歌唱语言,借助歌本、歌师、歌手或民歌爱好者的传唱或传播,表达壮族人民传统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构筑美好精神家园,可谓壮族人民传统的伦理道德教科书,具有较高思想价值[13]。此外,依据黄国文和谐生态主义思想,在中国语境下,“生态”不仅是指生命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还被用来表示“和谐”,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14]。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正是壮族传扬歌的宗旨及其思想价值所在。
从生态美学角度看,传扬歌属于精神文化生产生态层次,基于自然生态、社会物质生产生态两个层次之上,是壮族精神文化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壮族人民的道德行为规范与准则。传扬歌多为几百至上千行的长歌,重在说理,语言精妙,文学艺术价值高,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及现实意义,但长期以来却未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更不用说将其外译出版并传播海内外。鉴于此,《壮族民歌选译(壮英汉对照)》将其纳入翻译之列,以弘扬壮族先民的道德理念、家庭伦理等,以告世人父母育儿之艰辛、人际关系和谐等的重要性,从而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建造和谐家庭,促进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美好精神家园,进而构建和谐美好社会。
《壮族民歌选译(壮英汉对照)》于2017年11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选译的道德传扬歌来自蒙元耀著作《壮族伦理道德传扬歌研究》一书所收集整理的六首传扬歌中篇幅较短的三首:《传家宝》《传家教》《传家训》。这三首传扬歌篇幅较短,但相对于平时人们所唱的短歌而言却是长歌。如五言为一句,这三首歌每首句数都上百,由数十组五言八句勒脚歌组成。其中《传家宝》为39组312句,《传家教》和《传家训》为27组216句。这三首歌来自同个抄本,为一个系列,从不同角度、以不同例子、不同方式传扬相似的家庭伦理道德,因而英译时分别将其译为Family MaximⅠ, Ⅱ, Ⅲ。本文讨论的便是这三首道德传扬歌及其英译本。
三、壮族传扬歌英译的生态美学诠释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具有同源性,都将审美的视野扩展到了整个大自然,强调自然界生命与环境、生命与生命间的相互关联。环境美学的审美要素,亦即生态审美要素,包括对称、均衡、对比、秩序、节奏、韵律等[15],基本上都以自然、环境为参照。这些审美要素在壮族传扬歌均有体现,主要体现于语音层、文字层、句段层、语篇层等直观的审美信息,其英译文也都彰显了这些审美要素,实现了审美再现。
(一)对称
对称是指美的现象的外在形式,以假定的中轴线为基准,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上下、两侧相等。如大自然中的叶脉两侧、花心周边,一般都对称。在歌曲中,可将对称理解为以假定的中轴线为基准,将歌中的一节或整首歌分成对等的两部分,一般有字数(或音节数)、韵律、语篇等三个方面的对称。首先是字数(音节数)上的对称,以四句为一节的歌曲为例,第一、第四句字数(壮歌)或音节数(英文歌曲)对等,第二、第三句对等,可为第一种对称;另外一种对称为奇数句与偶数句之间字数或音节数的基本对等;第三种对称为第一句与第二句,第三句与第四句在字数或音节数上的基本对等。韵律也遵循这三种对称规律。语篇上的对称,表现为以整首歌曲中间部分为假定中轴分成两半,形式和内容上在中轴前后、开头与结尾对称。
壮族传扬歌多为五言歌,整首歌每句皆为五个字,对仗工整,富于对称美。英译文也尽量保持这种对称美。如例1《传家宝》:
Bohmeh dih aen cingz,
父母的恩情,Your parental grace,
Ciuh vunz mbouj yungh vei.
终生不能亏。 All your life can’t repay.
Bingzcaek dauq ndwi miz,
平仄倒没有,No rhyme no tones in it,
Daez haengj raeuz caez dingq.
说给咱齐听。Just share what I think.[9]190
此节歌词为四句,壮歌在字数上皆为五句,完全对称,英译文中第一和第四句均为五个音节,第二和第三句都为六个音节,符合上文提及的第一种对称。英译文符合第二种对称,即奇数句之间与偶数句之间的对称,如例2《传家宝》:
Langh boux lawz mbouj saenq,
若谁不肯信, If one doesn’t think it true,
Saw guh cingq haengj raeuz.
书给咱作证。 The book is the proof.
Gangj hauqswnh dauhleix,
讲孝顺道理, Be filial to parents;
Gahneix dwg mbouj vei.
这些不是亏。 No loss you’ll suffer.[9]190
从英语单词音节数看,第一句和第三句都为六个音节,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为五个,都体现了第二种对称,即奇数句偶数句对称。
第三种对称为第一与第二句、第三与第四句在音节数上基本对等。如例3:
Langh cix ndwi deng gai,
若不挨宰杀, Even if thou’re not killed,
Dwg daj yax goj sieng.
挨打也受伤。Thou will get hurt for beaten.
Langh cawjvunz daeuj raen,
撞见人主子,If her husband finds,
Faenz mwngz cix coem mingh.
砍你就丢命。Thou will lose thy life.[9]222
以上例3中第一句、二句音节数为7个,第三、四句为5个,体现了音节上的第三种对称。在押韵方面,其也实现了这种对称,即第一、二句句末押腹韵,第三、四句押尾韵。
对称美还体现于韵律上,下文“节奏韵律”一节再详述。
(二)均衡
均衡,是指两侧的形体等量而不等同,对等而不对称的组合关系构成均衡的形式。如树冠结构是均衡的。这是自然生态中的均衡。在社会中,大家认可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体现出均衡和公平。《壮族民歌选译(壮汉英对照)》一书所选译的传扬歌就以歌的形式表达个人道德、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等道德伦理与处世哲学,为大众所接受,因而具有均衡性与公平性等特点。
传扬歌英译文直接将原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呈现,这些特点自然无一缺失。在英译中,均衡还体现于翻译语篇在整体上词汇、韵律等方面的一致性。由于壮语与英语在音节数、字、词、句等方面的差异,在翻译时无法强求词汇、音节数与字数的完全对等,形成对称,但《壮族民歌选译(壮汉英对照)》中的英译文与原文在音节数、单词数上基本保持一致,内容上也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基本对等而不完全对称,体现了英译文的均衡美。如例4:
Cienz gyabauj vanzbiz,
传家宝完毕,Family maxim Ⅰ is done;
Youh bouj di bae cienz.
又补些去传。There’s some more to spread.
Lwg dungx mbouj cix cuen,
心愚就钻研,When not wise we study,
Ciuq lwg yiengz gwn nej.
看羔羊吮乳。From seeing lambs suck milk.
Bouxhuk niemh ndwi daengz,
愚者念不到,Fools may not think of this,
Baen bohmeh gag youq.
分父母别居。And live apart from parents.
De miz bya miz noh,
他有鱼有肉,Fish and meat though he has,
Guenj ndwi yoj ndwi dwen.
全不看不提。No offer to parents.[9]192
该部分英译文第一节只有第一和第三句句末(done与study)押韵,第二节第二和第四句句末都为parents,第一和第三句无法做到押韵,音节数也无法一一对等,但相差不大,整体上体现了均衡美。
(三)对比
对比,指的是美的现象各部分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因素相互结合,以形成对比。如色调明暗、冷暖互补构成色彩对比的美。而在道德传扬歌中,通常以正反例子为鲜明对比来讲述、阐明、传扬某一道德规范或某些行为的正反面效果,如孝与逆、善与恶、美与丑等产生的正反面效果。通过这些正反面的鲜明对比,凸显行孝、行善、尚美等积极行为,劝谕与教化功能得以强化。如《传家宝》对比候神三个儿子在孝敬父母、为人处世方面的不同表现而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如例5:
Haeuzsaenz sam duz lwg,
候神三个仔,Hou God has three sons;
Souhfuk ndwi ndaej yienz.
受福不完全。They get different results.
Mbangj boux cungq canghyienz,
有人中状元, One becomes No. 1 Scholar,
Mbangj dai sieng byaj bag.
有人遭雷劈。 One struck by thunder.
⋯⋯
Guangj daengz boux Haeuzdaih,
说到这候大,Speaking of Hou God’s first son,
Vaih bohmeh goeng aen.
坏父母功恩。He destroyed parents’grace.
Maex souhgyauq mbouj ndei,
妻家教不好,And his wife badly behaved,
Laeng yaem feiz youh lienh.
后被阴火烧。Then burned by hellfire later.
⋯⋯
Youh gangj daengz Haeuzngeih,
又说到候二, Speaking of the second son,
Hengz dauhleixm bouj bingz.
行道理不正。He lost all reasons,
Cawj dangh haeb mingh coem,
被蛇咬丢命, Bitten by a snake and lost life,
Maex guk gwn gya yak.
妻虎吃更惨。And eaten by a tiger his wife.
⋯⋯
Gangj daengz boux Haeuzsam,
又说到候三, Speaking of the third son,
Vuengz roengz daeuj gingqfungh.
皇也来尊敬。Even the emperor thought highly.
Hengzhauq mbwn caenh doengh,
行孝动天地,His piety moved the world,
Laeng ndaej cungq canghyienz.
后来中状元。He became No.1 Scholar later.[9]183-1[98]5183-185
英译时都保留了这些具有鲜明对比的特征,而且英译文还通过词汇上的对比使之更具音美、韵美与形美。如以下原文以生前与死后形成对比,英语用before death与when no breath形成对比。如例6:
Bingz miz bya miz lab,
任有鱼有肉, You’ve fish and meat though,
Sou guenj gag ndaej ndei.
你们得好处。You enjoy them alone.
Raqlix cix yienh di,
活时献一些, Bounty to them before death,
Duenhheiq gyaj doxgyaez.
断气假相爱。 Don’t pretend to love when no breath.[9]194
(四)秩序
秩序,就事物的外在形式而言,部分与部分,整体与部分之间构成特定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即形式因素内部关系有秩序的变化,则构成一种不变与和谐交叉的形式美。《壮族民歌选译(壮英汉对照)》一书所选译的壮族传扬歌都是由数十组五言八句勒脚歌组成,每句字数一样,反复吟唱每一组歌的第一节,每组歌基本都押脚腰韵、脚韵等,形成勒脚韵,都是很有规律的组合,因而具有秩序美。这些传扬歌英译文中,句与句、句与篇之间构成特定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即句子中的词汇、句法等这些形式因素、内部关系有秩序地变化,构成不变与和谐交叉的形式美。翻译时,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换词汇、句法等外在因素达到句末押韵、句式简约的形式美,以符合原文的韵律与句式,保持原文很有规律的组合,如以上例6英译文中,通过词汇(如though, alone, death,breath)与句式(第四句为省略与倒装句)的选择,使得第一与第二句、第三和第四句句末押韵,也使得每句的音节数都在五个至七个之间,句式简约而内容得以译出。这些特定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体现了秩序美。
(五)节奏韵律
节奏韵律,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在形式上有规律地反复。构成运动节奏有时间与力两大关系。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力的关系指强弱变化。大自然充满各种节奏与韵律,如微风轻拂、狂风暴雨、溪水潺潺、波涛汹涌、鸟鸣山涧、夜莺啼鸣等,呈现各种各样的节奏与韵律。歌曲之节奏与韵律大都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感悟与体验。在节奏方面,有轻重缓急、起伏跌宕、轻柔激昂、幽怨欢快等;韵律方面,有各种形式的押韵,如壮歌有脚头韵、脚脚韵、腰脚韵、勒脚韵等,韵点较多,而英文歌有头韵(alliteration)、腹韵(assonance)、尾韵(end rhyme)等[16]。歌曲能够很好地抒发情感、表情达意而又悦耳动听朗朗上口,或婉约舒缓或激昂澎湃或扣人心弦等,多半靠节奏与韵律。可以说,无节奏与韵律,便无歌曲或歌曲之美。壮族传扬歌五言一句,句式整齐,平仄相间,有起有伏,节奏明快,韵律优美,适于吟诵。英译文也尽量保留了这些特点。首先,在音节数上基本保持了五至七个音节,保留原文简约明快的节奏并保证其可唱性特点。其次,在韵律上也力求句末押尾韵,有的译文还实现了韵律的对称美,如以上例1、例6中第一和第二句、第三和第四句押韵,在韵律上对称。又如例7:
Nienzgeij geq ndwi maenz,
年老力不能, Old and weak when they are,
Niemh cingz aen cix coh.
感恩就怜惜。 Love if thankful for them.
Dai haeuj yaemsei loh,
死入阴司路, When on the way to heaven,
Yax mbouj rox ma aeu.
不知回来取。 Come back for any they can’t.[9]195
此节英译文第一、二句音节数为六个,第三、四句为七个,单词有实词虚词,有轻重读之分,符合歌曲的轻重音,保持了原文的节奏感。而在押韵方面,其以中心轴切分这四句,形成对称,即第一句与第四句,第二与第三句押韵,实现了韵律的对称美。
四、结语
人类植根于自然,滋养于自然,审美活动也以自然生态为依据,进行艺术创作时同样遵循自然生态审美原则。壮族传扬歌以歌明理,亦遵循生态美学审美原则,以不同例子从不同角度劝说世人感恩父母、善待父母等,传扬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旨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展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之间机缘性关系之美,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与生态环境。其英译文关注翻译生态及其群落,尽量将其思想原样传达,在语音、文字、句段、语篇等形式或内容上与原文一样具有对称、均衡、对比、秩序、节奏韵律等生态美学元素,充分体现生态审美原则,达到译文的审美再现。这使得壮歌英译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家园意识、正面的价值观念等的海外传播,讲好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