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思政元素于苗医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

2021-12-05李嘉欣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苗医古歌苗族

刘 畅,李嘉欣,周 英

(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苗医基础主要在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开设,是苗医学入门课,主要介绍苗医基础理论(苗医生成学、五基成物学说、三界学说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苗医传统疾病的分类与证治,苗医组方的特点等,使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苗族医学[1]。《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2]。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活动之中,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苗医基础课程紧密联系起来,使思政教育贯穿苗医基础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苗医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内容、人文精神、文化传承等,增强学生传承苗医药文化的能力与责任感。从苗族文化的独特视角,挖掘苗医药文化的内核,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真正了解苗医药、理解苗医药和应用苗医药。本文通过挖掘苗医药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设计相关思政案例,将思政内容融入苗医基础教学中。

1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1.1 挖掘古代文献典籍

在思政走进苗医基础课堂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虽然苗族无本民族文字和史实的记载,苗医药的起源难以考证,但通过其他文献、传说故事、古歌、口口相传等留传下来。在讲述苗医基础理论时,可以将古代文献典籍、传说故事、古歌等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感知“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如战国时期《灵枢经》对温病的记载,“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茶也,故曰格”;苗语把发烧的体征叫作“格”。《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关于苗医药的配方,标志着西汉时期苗医药已经开始流行。《左传选》中齐景公“齐侯疥,遂痁,期而不瘳”。痁,即疟疾,苗语称疟疾为痞。古代医书中的病名、药名、症候通过苗语的传释研究苗族医学史。

1.2 挖掘古代人物故事

挖掘人物故事,探索苗族医药的起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神农与苗族医药的渊源”“蚩尤传神药、医治百病”“药王传苗医方”“祝融传熟食”等。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山海经》《说苑·辨物》等均有关于苗族医药的描述,苗医药源于上古时代。苗族传说中的苗父,即药王爷,“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解释了苗族医学是民间医学,其发展史可由传说推论来。

1.3 挖掘古诗词和苗医药古歌

挖掘古诗词中的苗医文化,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如《楚辞》中“菖蒲”和“泽兰”是“苗医苗药”的意思,《垫哈》古歌中的浮萍能够治疗嘶哑病,这些古歌表明了药物发现的过程。在讲述苗医生理观“五基成物学说”时,引入苗族古歌《铸日造月》,“白天没太阳,夜里没月亮,天是灰蒙蒙,地是黑漆漆的……”说明苗医很早就意识到光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作用。“五基成物学说”认为光来源于太阳,本身是一种物质、能量,催生了万物,照亮了大地,是万物必需的基础物质。

1.4 挖掘苗族风俗文化

苗医药的发展与苗族的风俗习惯紧密联系,充分挖掘苗族文化,以民族文化传承医药文化,挖掘苗族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苗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有苗年、三月三、四月八、吃新节、芦笙节、花山节、赶秋节、踩鼓节等,其中苗年最为隆重。通过原创舞剧《蝴蝶妈妈》及苗族传统节日的视频、音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发现苗医药文化之美,感受苗医药文化的魅力,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专业自信。

1.5 挖掘苗医药传说故事

苗医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积累和发展,形成了相对丰富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也产生了无数个传说故事,将苗医药相关的传说故事融入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探索兴趣。在讲述疾病治疗方法这一章节时,融苗医治疗疾病的传说于课程教学之中,如“龟精传说”“福哥传说”“文先果传说”等。通过苗医药相关的传说故事,使学生了解苗医药治疗疾病的过程,感受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

2 苗医基础课程思政设计

2.1 设计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的首要环节是设计教学案例,先挖掘苗医基础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然后与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苗医药的认识、对苗医基础课堂教学的建议、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课前精心准备,从苗医古代文献典籍、古代人物故事、古诗词和苗医药古歌、苗族风俗文化、苗医药传说故事中挖掘思政元素,设计相关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感知苗医药优秀文化传统,提升专业素养。

2.2 微视频设计

微视频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更直观地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提高理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习热情。如在疾病治疗方法这一章节中,有42种外治的方法,如灯火法、拔罐法、履蛋法、刮治法、扎针法等。针对每种治疗方法录制5~10分钟的视频,有助于学生熟悉操作方法,理解其中的内涵。

2.3 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PBL是在教师的参与下,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的学习过程[4]。结合思政内容编写PBL教学案例,请相关教师对案例进行剖析并加以完善。如在讲述万物有灵的观点时指出,苗族先民选择以卵生的生命形式作为人类的生命形式是因为蝴蝶神奇再生的生命历程:蝴蝶生卵、卵变虫、虫变蛹、蛹又化蝶。

3 课程思政融合案例

3.1 人物故事

在苗医基础课程教学时,先引入苗医药研究代表性人物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陈德媛教授带领课题组对贵州苗医药开展为期8年的调查研究,编写《苗族医药学》,弘扬祖国文化,发展民族医药。贵州中医药大学杜江教授组建苗医药理论的系统研究课题组,对苗医药开展了广泛、深入、系统的调研,构建了苗医药理论体系,推动了苗医药学科的发展。同时建立苗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开设了苗语、苗族文化、苗医药发展史、苗医基础、苗药学、苗药资源学6门特色课程。

3.2 天人合一、万物有灵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思想,苗族的万物有灵论认为: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花草树木、地下的金银土石、水中的鱼虾等与人一样有思想、有灵魂;人类也具有某些非人类所有的特殊的自然力量。苗家人视枫树为本民族的神树,蝴蝶从枫木心孕育后,与水泡“游方”生下12个蛋,孵出了龙、虎、水牛、蛇、蜈蚣、雷和姜央等十二兄弟。《蝴蝶妈妈》是由苗族古歌衍生出来的神话故事,表达了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蕴含着苗族人民乐观、坚韧的品质,传承着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尊崇。

3.3 疾病治疗方法

苗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内治法、外治法和奇治法。外治法是用药物、手法或器具从体表治疗局部或全身性疾病的方法,包括灯火法、拔罐法、扎针法等。如苗医独特的外治法弩药针疗法。弩药针疗法溯源于在古老的弓弩上使用弩药,弩药的成分主要是剧毒药汁,将其敷涂于弩箭尖上,以猎取虎豹等凶猛动物。《宋史·蛮夷列传》载“其保聚山险者,虽有畬田,收谷粟甚少,但以药箭射生,取鸟兽尽,即徙他处。善为药箭,中者大叫,信宿死,得药解之即”。

4 结语

坚持四大育人原则,践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将古代文献典籍、古代人物故事、古诗词和苗医药古歌、苗族风俗文化、苗医药传说故事等融入课堂教学,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感知民族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苗医古歌苗族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八 羌族妮莎古歌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古歌传承方式探讨
中国当代苗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浅谈中医与苗医脉诊比较
苗医熏蒸疗法浅议
苗医关于肌肉关节痛的认识初探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