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2021-12-03辽东学院朝韩学院边丽凡

亚太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爱国主义文字

辽东学院朝韩学院 边丽凡 胡 伟*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课堂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与思想政治意识的正确引导和培养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古代汉语主要涉及文字、词汇、语法和音韵等方面的知识。从表面上看,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古代汉语与当今提倡的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古代汉语中所包含的文字、典籍、哲理思辨、民族精神等既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精髓,也是该课程中所蕴含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挖掘融合的思政元素。因此,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古代汉语课程的授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辉煌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一、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彰显文化自信心

随着商品货物在全球各地的流通和网络通信技术短时间的更新换代,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由于多数西方文化的传播是与商业资本利益相联系的,西方文化中的观念也是良莠不齐。当代年轻人拥有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但另一方面,他们会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无法正确分辨文化背后所隐藏的精华与糟粕,将我国沉淀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抛之脑后而去盲目追崇自认为的“先进”外来文化。面对这种情况,古代汉语教学能够让当代青年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有沉烂腐朽的部分,更多的是我们独有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宝藏,并由此树立文化自信。

文字是对文化的刻录,文字让文化变得实体化,使世界上的人们能够理解“文化”这一抽象概念。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古印度的印章文字都随着时代的变化或消失或被其他文字替代,只有汉字经过三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一直流传到今天形成简化的现代汉字。如果把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比作一棵屹立千年且始终繁茂的古松,那么汉字就是使这棵古松深扎于土壤,得以吸收营养和水分而存活生长的根。古代汉语将我国世代传承发展的优秀文化在字里行间体现了出来。

在古代汉语中,人们通过对文字和词汇的解读,可以了解到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民间风俗。例如,从“崩—薨—卒—逝—不禄—死”可以了解到古代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想了解古代的道路形式,可以对“行部”字如“術”“街”“衡”等进行解读;古代的兄弟排行,可以从“子部”字如“孟”“季”中解读。而作为文字美观体现的书法将个人风格情感、意境和审美融为一体,在一撇一捺的笔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

古代汉语课程不仅涉及了繁多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化信息,还包含了数不尽的意蕴深刻、起到教育作用的名言哲理和文化典籍。如《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树立了尊老爱幼的道德准则,《论语》中“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体现了学子誓死卫道的气节。只有全面且深刻地理解文化典籍的内容和涵义,才能更好地传承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传统,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道德准则和民族精神。

二、培养国家意识形态和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激发人们的战斗意识,凝聚民族力量的动力源泉。爱国主义精神经过五千年历史的流逝,经过不同年代的更迭,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维系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一致的纽带。爱国之情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深厚的情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标准之一。进入新时代,在诡谲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深深地受到信息大爆炸的影响,在注重个性、崇尚自由发展的大学,有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对所谓的“自由民主”西方文化情结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如果学校不采取措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引导,这些学生很有可能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甚至做出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举动。缺乏爱国主义精神的人即使有过硬的本领也如无根的浮萍,游离在社会团体之外。

培养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古代汉语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古代汉语文选中有许多篇章记述了文人政客的治国理念,反映了古代臣子所坚守的家国情怀。如《楚归晋知罃》中,知罃机智地化解了楚王接连提出来的问题,假设自己没有被楚王杀死并最终获得权位仍会尽力对抗楚国,体现了知罃忠君爱国的思想;《离骚》浪漫的写作风格中,隐含着屈原眷恋祖国、与国家休戚与共的情感和愿为自己所坚守的正义和理想献身的精神;《晋灵公不君》中赵盾宁愿背负被误认为是叛臣的骂名也要放弃流亡他国的机会,返回自己的祖国,体现了臣子对国家的忠诚之心;《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不仅展现出主人公烛之武睿智善辩的形象,还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面对秦晋围攻的危机形势之时,勇敢地承担了劝谏秦王退兵的责任,挽救国家危难的爱国精神。古代文人志士对自己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之情在史料与文章之中表露无遗,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为了践行自己心中的爱国道义,或是冒死进谏,或是奔走他乡游说诸国,抑或是以身殉国,对国家投入了最深厚、最赤诚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国家意识,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学生应该继承先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付诸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培养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有着几千年历史之久的古代汉语,对于学习它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古代汉语这个学科主干上有常识和文选两大分支,其中常识又包括文字、训诂和音韵等许多小分支。由此可见,古代汉语囊括了庞大繁杂的内容和艰深的义理。汉语虽然自产生至今没有中断消亡,稳固性极强,但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受到政权更迭、外来思想文化交融、民族融合等外在环境因素和语言自身演变发展规律的影响,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我们日常学习使用的现代汉语之间的不同之处是我们追溯学习古代汉语需要克服的难点。例如在字体方面,对于习惯使用简体字和依赖手机输入法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繁体字是很陌生的,需要学生学习掌握一定数量的繁体字,才能进行古代汉语的学习;在词汇方面,有些词在古人的交际使用中表示的含义与如今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如果不掌握其中的差异,就无法对古时的文章典籍进行研究,如“揭”的古义是“举”,今义就变成了“把盖着的东西拿下来”;在语法方面,文选中有大量的句子省略主语或倒装,往往需要我们根据上下语句的意思来推敲,为我们理解文选含义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综上所述,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学好古代汉语这门课程,学生需要肯下苦功夫,具备潜心钻研的决心。同时,在古代汉语文选中也有诸多教育人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刻苦学习的语句篇章。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的意思是默默地努力,做到记住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感觉满足。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位真正做学问的人是只求一知半解,妄想一朝成功的。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代大学生面对父辈提供的优越生活条件,面对教育的普及,面对前人已创造出的可查阅利用的巨大学术成就,很容易丢失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既然我们的物质条件如此优越,那么我们就不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认真做学问,在知识领域不断探索,创造一番成就。

古代汉语教学不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认识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使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具备爱国情怀,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其刻苦钻研的精神,达到知识传授、能力锻炼和三观引导融为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爱国主义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