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探析
2021-12-0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杨月朗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杨月朗
一、“三全育人”的时代意蕴
全员育人指的是育人的主体。承担育人工作的所有人,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等各类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开展的育人活动。打破了传统单一的育人主体。育人主体的普及化要求高校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建立高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全过程育人是指育人时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性,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贯穿进入大学到毕业整个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这就需要高校从长远着手,建立思政育人体系,切实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指育人的空间。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的各阶段都担负起育人的使命,不仅要注重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重视高尚品德和社会实践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渗透到德、智、体、美、劳等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融入学校建设管理、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当中,延伸到家庭、社会、网络等各个领域,努力构建“教书、科研、实践、管理、文化、心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长效机制,做到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新时代党中央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为出发点,各高校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办学治学全过程,这有利于提高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三全育人”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九方面内容。这些方面与建设“教书、科研、实践、管理、文化、心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长效机制是一脉相承的,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与“三全育人”紧密相连,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辅导员是全员育人的中坚力量
在多元育人主体的环境下,要强化辅导员育人骨干核心作用。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互相之间建立的信任关系是做思想教育工作最好的抓手。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信息源头,是连接学生与专业教师、学生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的纽带,也是大学生接触最稳定的一支队伍。相比较其他育人主体,辅导员有更多了解学生的机会,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要积极探索组织活动,搭建平台,推动各类育人主体之间的协调,共同达到最佳育人效果。比如,近年来随着高考人数的攀升,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提上了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各高校都在积极调动校内校外资源。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最佳匹配,这就需要辅导员做好统筹协调,不能停留在原有的专业技能方面,在做好“专、精、细”的同时,还要做到“全、新、统”,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增强全局性育人理念和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多观察学生心理特点,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中去,努力探索服务学生发展和成长成才的机制。
(二)辅导员是全过程育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全过程育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整个阶段,辅导员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思想价值引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辅导员伴随着一个学生从懵懂到成熟,把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大一适应期,辅导员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新的目标,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规划,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二关键期,辅导员引导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提升组织协调、人际交往能力;大三提升期,辅导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科学研究,提升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大四冲刺期,合理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为就业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是引路人,是全程育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也给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环境、家庭环境复杂多样,导致教育对象越来越有个性,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综合能力素质,探索学习与研究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三)辅导员是全方位育人的实施者和评估者
辅导员作为沟通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要努力搭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共同服务高校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在要积极推动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心理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的同时,还要参与教书育人、科研育人,主动融入“十大育人体系”,这也是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要求。各高校也在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短期内难以呈现,而且效果是隐性的、深层次的。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最直接的评价者和反馈者,但学生只能阶段性地评价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相对来说,辅导员更了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情况,是高校比较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队伍,可以客观反映长效育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质量。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全员育人配合度不高
高校育人体系应该由教师、各职能部门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共同组织,都要参与到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来,但是目前高校育人体系尚未完善,未建立完善的育人机制、组织机制、动力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导致职责不清,很多重担都压在辅导员身上。大部分教师只承担专业教学,对学生课后发展和各类实践活动的指导甚少;教辅、管理服务部门缺乏育人的意识,他们认为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是辅导员的事情,与他们职能部门无关。高校育人环节主要由教学、教辅、管理、服务、心理、资助和实践等环节组成。对于学生而言,辅导员就是连接这些部门的桥梁,这些职能部门未形成统一价值取向就难以形成资源共享,导致辅导员的工作比较被动。
(二)全过程育人精准度不足
一方面,按照教育部要求,高校辅导员配备比例是1:200,但大多数高校难以达到辅导员人数与学生人数合理匹配,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过多,很难做到全过程精准育人;另一方面,每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水平不同和接受能力不同,这对辅导员的综合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是辅导员专业水平受到限制,很多学校在进行招聘的时候只对学历进行了要求,没有重视专业和经验,导致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中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和成长,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辅导员在全员育人过程中精准度不足。再者,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越来越有个性的一代,很多辅导员思想僵化,未结合环境和学生发展个性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方法手段单一,难以深入学生内心,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也得不到尊重和认可。
(三)全方位育人协同度不足
全方位育人旨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这不仅需要学校内部力量,还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目前大多数高校协调各方面资源的能力还不足,未深入挖掘校内校外资源,只是把目光放在日常的上传下达工作上。辅导员作为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能够较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但是作为学生和家庭的纽带,辅导员跟家庭沟通较少,未能把家庭教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作为学生与社会的桥梁,辅导员能利用和挖掘各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资源较少,特别是在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时候,学生面临选择的机会和获取信息的途径较窄。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育人路径探析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对其他育人主体的忽视,辅导员队伍一直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唯一力量,辅导员的工作职能被无限扩大。在“三全育人”理念下,辅导员队伍仍然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师,激发辅导员育人内动力和探索育人路径是落实“三全育人”的根本保证。
(一)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激发内动力
高校要激发辅导员育人内动力,提升辅导员育人骨干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各育人主体职责,重新定位辅导员的角色。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涵盖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琐碎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导致大多数辅导员产生职业疲劳,造成辅导员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其次,要从制度和政策上入手。从待遇、绩效、荣誉和职称晋升上落实,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提高岗位吸引力,增强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要注重辅导员的长远发展。一直以来,虽然说辅导员可以走行政和教师两条路线,但与专职行政人员相比,辅导员一直在二级学院基层,很难突出;与专职教师相比,辅导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科研,也不占优势,高校辅导员发展前景一直是辅导员队伍迫切希望得到重视的问题。最后,要给辅导员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搭建平台,注重培训,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要进一步优化辅导员年龄和专业结构,尽量使每个辅导员工作室人员在性别、年龄和专业上得到合理匹配,发挥各自专业优势。
(二)辅导员自身要主动作为,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质
随着思政教育对象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辅导员自身工作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这要求辅导员自身要主动思考加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要对所带学生的专业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和价值引领,同时还需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修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才能够有效理解育人本质。此外,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虽然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但正是对待一件件小事的态度,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但长时间的价值会体现出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学校各部门和制度的保障下,我们要把握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要求,研究了解学生发展特点,运用好各类资源,担当新时代辅导员育人工作使命。
(三)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政育人方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深受互联网影响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更喜欢利用互联网发表言论和表达观点。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交方式,大学生群体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面临多元社会思潮的思想冲击,大学正是青年价值观最终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若没有合理引导,学生容易走入误区。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重视互联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利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工作格局,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教育。
(四)搭建交流平台,强化协同育人
新形势下,立德树人要求高校辅导员要由“单打独斗”向协同育人转型,努力形成育人合力。不断加强“三全育人”体系建设,高校统筹推进是关键,应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利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协作开展育人工作,每个主体各自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社会为学生提供就业展现能力的机会,学校对学生开展全方面思想教育,家庭为孩子提供理解和支持,每个主体发挥好各自的主动性。不断深入运用“三全育人”理念,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更深的程度上凝聚育人共识,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育人合力,提高育人过程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切实将资源机制整合贯通起来,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最优化,加强组织领导、协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指明了全新的育人方向。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研究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新时代,辅导员要找准定位,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职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进一步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