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校长专业发展的模式创新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为例

2021-12-03史咏梅王艳秀孙雪萌

中小学校长 2021年9期
关键词:研修共同体成员

□史咏梅 王艳秀 孙雪萌

校长专业发展是指由校长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所构成的专业素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1]校长专业发展的道路并不像教师那样起源于系统的职前教育,而是以职后培训作为校长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如何支撑校长自主、多样的专业化发展,建立一个有效培训范式是目前校长专业化成长面临的紧迫问题。

基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校长队伍发展现状与广大校长的培训需求,哈尔滨市教育管理部门创新培训模式,转变培训思路,更新培训课程,改善培训环境,明确构建“哈尔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研修项目,架设市域范围内校长专业成长平台,是一种有益探索。

一、构建基础教育校长培训的新载体

德国古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 一书中,首次提出“共同体(community)”概念,此后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在社会生活领域中迅猛发展,体现了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的理想信念。从社会学观点来看,共同体是一种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共同体旨在达到因成员共同诉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归属感[2];从后现代理论视角来看,共同体则强调每位成员在团队中的平等角色与地位。[3]具体到教育领域,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最早由佐藤学提出,旨在促进学生之间的小组学习,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4]

如何理解校长发展共同体呢?我们将其定义为:由领衔校长、成员校长、相关专家等有机联合,共同研究校长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相关工作之改进的专业性研修团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建设,即校内发展共同体、校际发展共同体、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

(一)校内发展共同体

以某一学校为单位,校长立足自身学校实际,凝聚教师、学生、家长等成员的共同智慧,形成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共同组织。校长积极引领共同体,创建适合发展的校园文化、共同愿景,使学校利益相关者,即教师、学生、家长、校长、学校,形成一种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校际发展共同体

自2018 年起,在全市范围内每年遴选10 名具有先进办学理念、成功办学经验、成熟办学模式、有良好社会声誉的未来教育家型校长,作为共同体的领衔专家,3 年共遴选30 名。由领衔专家牵头,组织跨区域的10 名来自9 区9 县(市)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有发展潜质学校的校长,成立校长发展共同体,每年建立10 个,3 年共组建30个。以30 名未来教育家型校长引领300 名校长的专业成长;以30所优质学校,带动300 所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有发展潜质的学校发展。

(三)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

在上述30 个共同体的基础上,每年组建1 个卓越校长联盟,3 年共组建3 个联盟。进一步将30 位领衔专家、300 名成员校长、330所学校(30 个领衔专家所在学校、300 所成员学校)组成大的校长发展共同体,敞开大门,融通资源,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打破城乡界限、区域界限、校际界限,实现哈尔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循环和外循环。

二、校长发展共同体实践探索

以未来教育家型校长、骨干校长带动更多校长的专业成长,促进校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实践策略,探索校长发展共同体实施路径。

(一)打造引擎,丰富实践新策略

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专家引领、团队互助、自主研修、课题牵动”的实践策略,这四种形成被称为“四架引擎”。

1.专家引领,提升校长素养

所谓专家引领,既有领衔专家有计划的整体设计,也包含外请专家有针对性的专业引领。共同体的发展,既要满足校长的个性化需求,也要满足团队的发展性需求,切实提升校长本土化治校办学的综合能力。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作为理论导师,从整体层面帮助找准工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2.团队互助,汇聚团队力量

团队互助,强调的是一体多元的发展格局。自校长发展共同体项目启动以来,借助团队资源优势,促使校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变被动为主动,逐步形成“以强带弱、多校联合”的校长发展新格局。如“何伟校长发展共同体”深入成员学校诊断问题,探寻优化路径,推出100 余次研讨交流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研讨,结合学科维度诊断成员校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改进之策。3.自主研修,激发内生动力

自主研修,更多地体现在共同体成员的专业反思过程中,表现为共同体成员相互之间对话的平等性、集体智慧的凝聚性以及共同决策的修正性。就个体发展而言,每一位校长都是自我发展的承担者和推动者。如“李军校长共同体”通过主题读书活动,畅谈读书收获,让思想深度碰撞,让智慧深度流动,帮助成员校长克服职业倦怠,不断为改善教育事业寻找新的突破点,在反思中实现自我超越,激发校长发展的内生动力。

4.课题牵动,促进内涵发展

课题牵动,以校长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驱动,依托科学的研究方法,牵动共同体实现内涵式发展。实行“双导师制”,聘请领衔专家任实践导师,教育领域学者任理论导师,前者相对侧重于实务工作的引领,后者突出理论水平的提升。通过有计划的深度学习、思考、探究与实践,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二)内外联合多措并举,构建课程新体系

课程体系是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效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需要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做支撑。哈尔滨市校长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如下6 类特色课程,即研究型课程、共享型课程、交流型课程、引进型课程、访学型课程和线上型课程。

1.研究型课程

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帮助成员校长破解难题、突破瓶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发展的系列活动统称为“研究型课程”。“康长君校长发展共同体”由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组成,结合成员校长的工作职能需要,确立了有效发挥进修学校职能作用的实践研究,各成员学校借鉴领衔专家所在学校“一题统领、三平台承载、一群四坊”的研训模式,围绕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资源开放与利用等开展二级子课题研究,促进了各区、县参训校长的专业发展。

2.共享型课程

在共同体成员校长及教师之间开展的资源共享系列活动统称为“共享型课程”。按照共同体专家引领制的实践策略,鼓励每一个领衔专家要把自己学校的优质成果共享出来,树立“联合互补、资源共享”的培训理念。如那冬岩校长与成员校共享“尚美教育”课程的实施理念,将“思维导图项目”引进到校长发展共同体之中,带领各成员校掀起了一场思维工具引领教学的变革。通过共享已相对成型、可供借鉴、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教学成果与管理经验,促进成员学校校长不断提升其办学水平。

3.交流型课程

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尤其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校长的成长更需要交流。以交流为主要形式,在共同体成员学校之间开展的系列活动统称为“交流型课程”。如“张海燕校长发展共同体”以“如何在学科教学及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开展成员学校办学特色系列展示活动,在交流互访中实现互促共进;领衔专家谭彩英校长作为教育部领航班学员,带领共同体成员赴四川凉山普格县,为学生送课,为教师送教学技能,为校长送管理智慧,形成了系列帮扶与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团队交流,校长得以及时发现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共同研究探讨解决策略,促进了共同体成员发展的多样化以及办学特色的多元化。

4.引进型课程

共同体引进外部优质资源而开展的系列研修活动统称为“引进型课程”。为开拓各领衔专家的工作思路,在2018 年第一批校长发展共同体启动仪式上,以及2019 年第二批校长发展共同体启动仪式上,请有关专家做了“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办中国特色世界知名校长培训的哈尔滨话语”的主题报告。各共同体在分享自身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亦积极创设条件,借助外部优质教育资源来拓展共同体培训资源,积极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为学校发展寻找更好的路径。

5.访学型课程

与引进外部优质资源相对应,各共同体也应从实际需求出发,适时走出去实地学习,因此共同体开展的外出访学系列研修活动统称为“访学型课程”。该类课程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联合式访学,即几个共同体基于共同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联合组织外出访学活动。如“孙欣校长发展共同体”协同5 个共同体,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要内容,到山东大学进行访学。二是个性化访学,即每个共同体根据自身特点,独立设计开展的访学活动。访学型课程发挥的是登高望远的作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与升华,为共同体发展注入了涓涓活水,为学校带来了喜人变化,亦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6.线上型课程

共同体借助互联网平台在线上开展的系列研修活动,统称为“线上型课程”。线上课程超越时空限制,利用网络平台软件的交互性特点,为共同体网上同步开展活动和即时交流提供了便捷方式。尤其是疫情期间,面对特殊形势,各共同体积极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网上研修活动。

(三)有机结合研学一体,探索发展新路径

1.示范引领与互访交流有效结合

领衔专家的示范引领是办学思想的纵向浸润,成员学校之间交流互访是办学思想的横向联动。示范引领与互访交流的有效结合,不仅提升了共同体内校长的领导力,也促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王明伟校长发展共同体”依托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教师队伍的优质资源,对成员学校开展了引领性、培训性、检查性、展示性、实践性、总结性和评价性督导。每到一所学校,共同体成员都要针对教研组建设的情况进行督导交流,切实促进成员学校的学科建设,进而带动成员学校整体发展。

2.诊断分析与专家指导有效结合

为找准实践研究的切入点,各共同体领衔专家在走进成员校进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重点针对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及学校发展等方面的难点、困惑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及靶向指导,探寻校长、教师及学校发展的优化路径。

3.课题研究与活动展示有效结合

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交流展示经验成果,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推进成员学校走科研兴校之路。“张海燕校长发展共同体”从“学校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入手,开展亲近经典、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诵读评比、“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等交流活动,帮助各成员校深入挖掘各自学校的课程亮点和特色,促进了共同体学校的共荣共赢。

4.理论学习与考察访学有效结合

理论学习是提升校长专业水平的重要方法,考察访学是积累丰富实践经验的有效途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校长专业能力的提升。“周瑛校长发展共同体”组织成员到浙江嘉兴参加“促进学习真实发生的教学改革研讨会”暨“全国创新型教育研修机构发展联盟第三届年会”,开阔校长教育视野,拓宽学校课改及办学思路。

5.自主研修与团队研修有效结合

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性工程,也是学校、校长、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团队研修与自主研修的有机结合,在助力校长个人成长的同时,也实现了团队的整体提升与成长。为共同体成员提供多种学习书籍,通过开展自学和网上研讨相结合的读书活动,把个体的感悟与集体的研修相结合,进一步梳理办学思想,交流探讨学校文化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共同体校长由普通校长向学者型校长的转变。

三、校长发展共同体培训取得的成效

经过3 年的实践与探索,切实改善了许多农村校长、新建学校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实际问题,在干训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

(一)文化层面,营造共同体文化

营造共同体文化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环境文化——领衔专家为共同体创设一种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培育合作协商的共同体文化;成员校长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的角色,在合作共享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了自身的参与热情,培训学习从制度约束走向了专业自觉。

团队文化——领衔专家带领成员校长创建团队,形成自由开放、平等尊重、互助合作的共同体团队文化。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共同体章程,制定行动方案,构建核心理念,设计徽标等文化符号,体现了共同体带动成员校长和成员学校发展、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心和愿景。

平台文化——搭建线上线下多维立体的交流平台。建立共同体微信群,构建跨区域、即时性、互动化的交流渠道,形成横向研究、多元参与的学习网络。共同体通过线上平台,分享优质资源,交流管理经验,评点特色活动,畅谈研修感受。共同体平台推动和见证了成员学校与校长的进步与成长。

(二)理论层面,打造“三一”培训模式

“三一”培训模式,指“一题统领”“一体多元”“一谋多参”的培训模式。一题统领指在项目总课题“基于校长发展共同体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研究”的统领下,多个子课题协调推进;一体多元指校长发展共同体承载下的多元发展格局;一谋多参指一个谋略引发成员校长多种思考。这是凝聚集体智慧的过程,是理性认识的过程,更是校长专业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共同体的运作特征。“三一”培训模式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浸润、发现、参悟和改进。“浸润”是吸收群体能量、理论与实践并进的学习过程;“发现”是学校校长深知学校发展瓶颈,具有强烈的内生动力,经历共同体的浸润,具有发现解决问题方法的慧眼,从而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和渠道;“参悟”是成员针对急于解决的问题,不断叩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即理性思考的过程,奠定了成员学校理念更新的基础;“改进”是实现共同体目标的实践过程,完成改进也就实现了成员的专业成长,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与变化。

(三)制度层面,保障共同体运行效果

哈尔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属于实践型的专业研修团体,以研究为主线,从“一个牵动”“两个架构”“三个阶段”“四个层面”四个维度对共同体施加管理,保证共同体的有序发展。

“一个牵动”注重科学性。以课题为牵动,确立“区域联动,构建哈尔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策略研究”为项目总课题,通过6 年的研究,形成哈尔滨市校长队伍建设特色路径。各个共同体结合成员学校特点设立子课题,建立起由项目总课题、共同体研究子课题、成员学校针对具体问题设立的校级课题构成三级课题体系,以科学的方法解决校长成长、学校发展中的问题。

“两个架构”注重层次性。在组织架构中:第一批共同体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初步探索;第二批共同体增加学前、特殊教育和教师进修学校,扩大项目受益面;第三批将容纳职业教育,达到全学段覆盖。在目标架构中:第一批重在摸索实施路径,积累典型做法,初步建立理论体系;第二批重在研究实施课程,形成阶段成果,初步完成理论体系;第三批重在建立实施模式,形成课题成果,完成理论构建。

“三个阶段”注重发展性。每个共同体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年,启动实施,召开成员见面会,形成章程、方案、计划,确立课题,组建团队,进行实践探索,形成第一阶段成果;第二年,深化提升,召开项目推进会,明晰学校发展困境、校长专业成长困境,并进行研究,形成第二阶段成果;第三年,总结展示,召开项目总结会,提炼形成新的校长办学思想,开展学校特色展示,进行经验总结,形成第三阶段成果。

“四个层面”注重带动性。以领衔的专家型校长的再成长,促进成员校长的再提升,进而带动教师队伍的再打造,最终致力于全体成员学校的再发展。领衔专家再成长包括组建卓越校长联盟,举办校长高峰论坛,与教育发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提升校长影响力。成员校长再提升包括开展校长讲坛、特色展示活动,造就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再打造是指面向课堂教学,依托学科教师,通过多元参与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成员学校再发展包括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学校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管理、校本研修水平,引领成员学校向优质、特色、品牌学校迈进。

(四)舆论层面,共同体影响力初露头角

3 年来,哈尔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初步形成了“一校牵头、多校协同、上下联动、同生共进”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新格局,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专家的认可,也赢得关心教育发展的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跟踪报道哈尔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的创新性实践与经验。

展望未来,校长培训将走向岗位实践式的自主学习模式,校长发展共同体将传承传统培训模式优点,进一步创新学习方式,帮助更多校长成为优秀校长,帮助更多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帮助更多农村学校、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有发展潜质学校成为老百姓满意的学校,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质量向更为优质、均衡的方向迈进。

猜你喜欢

研修共同体成员
立足“四个一”,关注园本研修中的教师立场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爱的共同体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