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夏玉米茎基腐病发病条件及防治技术

2021-12-02董家行侯海鹏胡华琼郑淑清焦汝民孙桂文

天津农林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秸杆感病病原菌

董家行,侯海鹏,胡华琼,郑淑清,焦汝民,孙桂文

(1.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600;2.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0061;3.天津市静海区梁头镇谷庄子村,天津 301600)

作为土传病害的玉米茎基腐病(又称青枯病)是全球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随着秸杆还田及高密度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茎基腐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田间调查天津市各区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发病速度快,病情指数为10%左右,个别地块高达72.2%,可对玉米造成10%~30%的减产。2019 年在天津市静海区中旺镇罗庄子村夏播玉米地,出现了因混合型茎基腐病高发造成小面积绝收的案例。本文通过近年来对玉米茎基腐病的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天津市玉米茎基腐病发病条件,提出防治技术。

1 玉米茎基腐病发病条件

1.1 病原菌

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有两种,一种为真菌型(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禾谷镰孢和串珠镰刀菌),另一种为细菌型,常单一发病也可能混合发病。

1.2 发病症状

玉米茎基腐病主要危害根系、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雌穗苞叶。病原菌从根系侵入并通过输导组织在植株内快速蔓延,感病植株无次生根或少次生根,植株很容易倒伏。感病根系因输导组织被破坏,变软、空心并呈红褐色。植株感病后,受侵染叶鞘出现不规则水渍状紫红色至黑褐色病斑,并从基部茎节向上快速发展。茎秆因输导组织被破坏,维管束呈黑褐色丝状,失水、变软失去生命力,叶片变黄,叶缘焦枯,心叶卷曲。感病植株雌穗基部的苞叶多褐色病斑,穗柄枯死,果穗下垂。早期发病时,果穗发育停滞,产生“空秆”;混合发病时,感病雌穗多黑褐色腐烂状并有很强的臭味,部分勉强长大的雌穗也呈锥状,籽粒干瘪,无法脱粒。

1.3 发病条件

1.3.1 使用抗性差或带病种子 不同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差异较大。生产中,频繁更换新品种为带病品种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1.3.2 玉米秸杆还田 茎基腐病病原菌主要在土壤、肥料和感病植株上越冬,随着秸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茎基腐病病菌高残留进而高发提供了可能性。

1.3.3 栽培管理不当 等行距播种、种植密度过大不利于通风透光,氮素肥料施用过多、营养元素比例失衡等均造成玉米生长发育不良,为茎基腐病侵染创造了条件。

1.3.4 土壤环境恶化 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使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为病原菌快速繁殖创造了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盐碱、粘重有利于病害发生。

1.3.5 气候因素 调查发现,夏季雨热同期,土壤湿度大,特别是多雨后爆晴天气有利于玉米茎基腐病高发。天津地区正常年份茎基腐病一般发生在玉米灌浆至乳熟期,此期正值高温高湿期,遇强降雨后出现爆晴天气时发病尤为严重。2019 年,天津夏玉米区茎基腐病发病期提前至喇叭口期前后,而且是真菌、细菌2 种类型混合发生。主要原因是麦收后长时间无有效降雨,播种期推迟至7 月6—8 日普降60 mm 大雨后,而7 月23 日、7 月29 日和8 月3 日均有超过50 mm 的强降雨,且降雨过后均有较好的晴天,造成玉米茎基腐病多发,且出现小面积绝收。

2 玉米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2.1 合理轮作倒茬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水旱轮作模式彻底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也可与马铃薯、油菜等非寄主作物进行2 ~3 年轮作倒茬。

2.2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生育期适宜的抗病品种,尽量不使用生育期短、早熟的品种。

2.3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目标产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每667 m2施用氮磷钾全元肥40 kg左右,拔节期追施氮钾肥20 kg 左右,增施微量元素肥料,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4 应用“四比空”宽行密植技术

即先种植4 行玉米,行距60 cm,之后空出1 m 的宽行,再种植4 行玉米,行距60 cm。依次类推,设置株距为22 cm,确保每667 m2种植密度达到4 500 株以上。此项技术可较好地解决田间密植与通风透光之间的矛盾,改善玉米生长环境,提高光能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边行优势,减少茎基腐病的发生。

2.5 加强中耕培土

拔节至小喇叭口前期,进行中耕培土,消灭田间杂草,加强土壤通透性。

2.6 预防渍涝灾害

开挖疏浚田间沟渠,降低地下水埋藏深度,杜绝大水漫灌,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2.7 综合防治

玉米茎基腐病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800 倍液或50%多菌灵500 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进行喷雾;发病中期用98%恶霉灵2 500倍液灌根。结合治病,加入蚜虱绝、噻虫嗪等杀虫剂,消灭玉米螟、地老虎、蛴螬、蚜虫、飞虱等害虫,减少病原菌传播。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和发病植株基部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此外,发病地块不进行秸秆还田,以免增加病原菌。

猜你喜欢

秸杆感病病原菌
白粉病对葡萄叶片光谱反射特征及叶片生理的影响*
烟蒜轮作对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烤烟感病苗与健康苗根围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
美国西瓜种质资源对白粉病 生理小种2WF的抗性筛选
黑龙江省早熟区玉米平作种植技术
关于农村秸杆禁烧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