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0-06-19李广茂李纲
李广茂 李纲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一种新型的病害问题,主要是以土传为主,在上世纪70年代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被发现,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南方水稻的种植中出现了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问题,现阶段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病非常普遍,在我国南方水稻的栽培中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常见的病害问题,往往山区的稻田比较严重,本文针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以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了解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病症,发病条件以及主要的防治方法,通过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来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
一、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病症状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主要由土壤传播,通过水稻根部和茎基部的伤口侵入,会使病株根节部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在水稻的分蘖期发病尤为严重,不同的生长阶段发病病症也会出现很大不同,感染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会在水稻的叶鞘不出现水浸状椭圆形斑,并且逐步扩展为边缘褐色,在水稻的叶鞘中间出现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在水稻的根节部会变成黑褐色,随着病症的加重水稻的根节部位开始发生腐烂,同时也会出现恶臭,水稻的植株心叶也会出现青枯变黄的现象。水稻在拨节叶片会自下而上变黄,叶鞘边缘会从出现褐色。在水稻的抽穗期感染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的植株会失去水分,逐步枯黄,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和其他的传统病害在病症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农业生产者很容易区分和辨识。田间发病时,远望可见到每穴内有若干稻株开始萎缩,发病田间呈一簇一簇。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典型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有别于细菌性褐条病心腐型、白叶枯病急性凋萎型及螟害枯心苗等。
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病条件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病比较早,在水稻秧苗移栽之后就可能出现症状,在水稻进入抽穗病症会越发严重,通过对水稻种植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轮作、直播方式栽培水稻的往往患病较轻,对于施肥不均衡,过多施加氮肥的地区往往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症比较严重,水稻的抗病性比较差,在我国南方地区地势低,粘重土壤,并且田间的含水量比较高,通气性差的地区很容易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另外通过对比各个地区水稻的栽培,晚稻患细菌性基腐病的机会要高于早稻,在水稻的栽培中如果晒田过度也容易滋生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农业生产者要关注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病条件,主要分析空气温度、土壤湿度等多个指标,通过设置对照组的方式分析可能诱发细菌性基腐病的条件,以此来针对性做好防止措施。
三、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1、做好水稻品种的选择
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要积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对于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可以选择四梅2号、广陆矮4号、矮粳23、浙福802、农林百选、盐粳2号、武香粳、汕优6号、双糯4号、中粳574、南粳34等品种,具体还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种植。在播种之前也要做好种子杀菌的工作,利用百克乳油进行浸种,其对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能抑制其他病害的滋生。通过选择优质种子的方式能夠从源头上避免各类病害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病害对水稻作物生长的影响。
2、科学培育秧苗
在水稻秧苗的培养中,农业生产者可以利用工厂化育苗的方式,湿润育秧,并且在培育秧苗的过程中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加,对于水稻秧苗的移栽也要讲究方式和方法,以免对秧苗造成破坏,提升水稻秧苗的抗性。生产上选用秧苗素质好的壮秧,现拔现栽,秧苗栽后返青快,抗病力强,发病较轻;反之,则易发病。栽培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加强秧田管理。在培育秧苗的过程中,如发现有病斑的秧苗要及时剔除,以免对其他秧苗产生影响,如果在培育期间发现多个病苗,要对温度、湿度和土壤进行分析,对产生多个病苗的诱因进行分析,避免在下一次培育秧苗时出现类似的问题。
3、强化田间的水肥管理
在田间移苗前要对水稻的种植区域施加充足的底肥,根据土壤的条件均衡施加复合肥料等,确保营养的合理搭配,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控制到氮肥量,延长氮肥的施肥期。确保钾肥以及磷肥的供应。此外也好最好田间的及时排水和灌溉工作,在水稻的分蘖期要勤灌水、少灌水,在水稻的分蘖期后要适当的晒田,避免田间长期深灌或者干旱。
4、利用化学方式防治
对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具体利用化学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在发生之前就喷洒清道夫悬浮剂以及农用链霉素等进行预防,以此来抑制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在发病后也可以利用消菌灵可溶性粉剂等进行治疗,也可以在牛肉浸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变形虫状,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土黄色,无光泽。
综上所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要及时尽早,切实根据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病特征做好识别和防控的工作。只有做好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才能从根本解决水稻病害问题,提高水稻产量,为我国农业发展做贡献。
(作者单位:1.156330黑龙江省二道河农场第五管理区;2.156330黑龙江省二道河农场第四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