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灿晖教授“健脾益胃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探析

2021-12-02陈秀峰张碧文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枳壳太子参胃脘

陈秀峰,王 可,张碧文,刘 涛

(无锡市滨湖区中医院,江苏 无锡 214121)

胃癌的形成经历了正常胃黏膜-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癌等阶段。因此,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被认为是胃癌前病变[1]。随访研究显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为癌的时间为4~23个月,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为癌的时间为5~10个月[2]。中医将胃癌前病变归于“胃痛”“痞满”等范畴[3]。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王灿晖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0余载,学术造诣精深,临证经验丰富,辨治胃癌前病变经验丰富,创制了“健脾益胃方”,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王灿晖教授运用健脾益胃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经验阐述如下,以飨同道。

1 健脾益胃方制方思路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秉承这一思想,王灿晖教授经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胃癌前病变常以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反酸、舌红、口干、脉细为主要表现。其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失宜,或感外邪损脾伤胃,或情志不畅,肝胃不和而发病。以脾虚胃弱、胃气不和、气血瘀滞为基本病机,病初以胃阴损伤为主,症见舌红、口干。病中情志失调,肝郁克土,以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施,可见胀满、嗳气反酸,气郁日久,“气有余便是火”,致胃热内生,化火伤阴,加重胃阴虚。迁延及脾则以中气不足或气阴两亏为主。病久气虚、气郁,气不行血,致使久病入络,胃络失和,凝滞成瘀。阴虚不荣,胃络不通皆可致胃脘疼痛。在明确病因病机的基础上,王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胃虚弱为主要病机,兼有气滞、郁热、血瘀等。治疗以健脾益胃为主,兼以调气、清热、化瘀,创制了健脾益胃方。全方以太子参为君,白术、茯苓、石斛为臣,山药、枳壳、厚朴花、黄芩、焦山楂、鸡内金、仙鹤草、白花蛇舌草、莪术共为佐使,共13味。《难经》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2 健脾益胃方配伍特色

2.1 主病之谓君,土位之主,其补以甘

王教授指出,健脾益胃方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四君子汤。而“四君子汤”亦取《伤寒论》“理中汤”之意,易补阳之君药干姜为健脾利湿之茯苓,王教授则易四君子汤君药人参为太子参。《神农本草经》虽未载太子参,但太子参功用与人参相仿。太子参味甘、性平、质润,能入中土,长于益气健脾,有益气健脾、养阴生津益胃之功。《寓意草》曰:“补虚有二法:一补脾,一补胃。如疟痢后脾气衰弱,饮食不化,宜补其脾;如伤寒后,胃中津液久耗,新者未生,宜补其胃。”故本方以太子参为君药,主攻胃癌前病变脾气虚、胃阴虚之实质。

2.2 佐君之谓臣,太阴湿化,阳明燥化

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以健脾、益气、燥湿为主。茯苓味甘而淡,性平,《神农本草经》载其:“利小便。”故可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如仲景苓桂术甘汤以茯苓君药,主脾虚水湿不运,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口焦舌干,渴欲饮水。诸如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归脾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四君子汤等均可见其功。脾属太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脾气虚易被湿困,故方中白术、茯苓味皆甘,故可入脾土,可补脾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湿淫于内,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方中白术味苦,可燥湿,茯苓味甘淡,淡则能渗泄水湿,二者相须为用。石斛味甘微寒,《神农本草经》载其:“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胃属阳明,喜润而恶燥。《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阳明司天为燥化”,燥易伤阴。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燥者濡之,燥者润之。”凡病偏于阳者,必不足于阴。石斛味甘,酸甘化阴,可养胃阴,石斛性微寒,可清胃热,热者寒之,与太子参相使为用,可滋阴养胃除热。白术、茯苓、石斛、太子参四药相合,以甘平淡润为主,以苦寒温燥为辅的配伍,既可补虚,又可泻实。

2.3 应臣之谓佐使

2.3.1 山药、黄芩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山药味甘平,《神农本草经》载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主补脾肺肾之气兼以养阴,如仲景以山药为君而创的薯蓣丸,可补虚劳诸不足。山药在方中可补肺脾肾之气阴。王教授用意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中焦失衡,累及他脏。《难经·七十七难》云:“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胃土本虚,又因肝木之气郁遏,气火内郁,横逆犯胃可见胃脘痞满胀痛,嗳气反酸,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制则生化,木能制土也。《素问·玉机真藏论》云:“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与其所不胜。”黄芩味苦性寒,《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诸热黄疸……”,仲景多用其清少阳之热,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后世亦有蒿芩清胆汤、温胆汤等。王教授选黄芩亦是尊仲景之意,佐以黄芩,配合石斛,一燥一润,一清一补,以黄芩清胃热,石解滋胃阴,既可泻阳热之有余,又可养阴之枯竭。

2.3.2 山楂、鸡内金受盛化物,实而不满 《诸病源候论》云:“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王教授选保和丸君药山楂,配以鸡内金,主消食化积助运,广泛用于胃癌前病变因脾胃虚弱所致的胃纳不佳、或米面薯芋乳肉等各种食积证。

2.3.3 枳壳、厚朴花脾升为健,胃降为和 王教授发现胃癌前病变患者常见胃脘痞满不适,因于脾胃虚弱,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致使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故而痞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土位之主,其泻以苦”,方中厚朴花味苦性温,厚朴花功同厚朴,较厚朴作用平缓,用于湿阻中焦。枳壳味苦辛、酸,性温,唐代《日华子本草》载其:“健脾,开胃,调五藏。”厚朴花、枳壳味皆苦,且枳壳味辛,两药相伍,可辛开苦降,以复中焦之衡。王教授选枳壳、厚朴花实取枳实消痞丸之义,枳实消痞丸以枳实为君药,方含四君子汤,半夏厚朴生姜大枣人参汤,具有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之功。且枳壳与白术相合,更有枳术丸之义。

2.3.4 莪术、仙鹤草、白花蛇舌草活血消瘀,清解郁热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云:“初病在胃,久病入络。”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去瘀之故,必先以祛瘀为要。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性寒,可清郁热,然久病入络,配以莪术,莪术辛散苦泄、温通行滞,可行气止痛、破血散瘀、消瘤化积。现代药理研究[5-7]显示,两药均具有抑癌防癌、抗癌治癌之效。仙鹤草性平,归属脾、胃、大肠经,《本草纲目拾遗》载其:“消宿食,散中满,下气活血”,具有补虚强身、活血的作用。王教授选仙鹤草,因其可补虚、活血化瘀,具有抗癌之功效,对胃癌尤为明显[8]。

2.4 药有四气五味,一匕之谬,覆水难收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五味入胃,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胃癌前病变疗程较长,为确保长期服用本方的安全性,王教授强调以下三个方面:一则远离毒性,方选厚朴花而不用厚朴,因实验证实厚朴多用可损伤肾脏,厚朴花则不含损伤肾脏的化学物质[8]。仙鹤草为佐使,既能抗癌,又具补虚解毒之功,确保了全方用药的安全性;二则制约偏性,方中黄芩、石斛苦寒,白术、山药甘温,寒热配伍可制约药物本身的偏性;三则防其烈性,多选药平和,如方选太子参,功同人参,但以清补见长,体现益气但不升提,生津但不助湿,扶正却不恋邪,补虚又不峻猛的特点。其他诸如枳壳,功虽同枳实,但作用较为缓和。

王灿晖教授临证用药多以平和为主,避免过于滋腻碍胃、寒凉败胃、温燥伤胃。全方用药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理气不香躁,通络不峻猛,切中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弱、气郁胃热络瘀的病机,共奏益气健脾、养阴和胃、抗癌防癌之功,为临床治疗胃癌前病变的良方。

3 健脾益胃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运用要点

3.1 适应证

《证治要诀类方》云:“盖人之致病,有风、寒、暑、湿、劳逸之异;药之为味,有酸、辛、咸、甘、淡之殊。苟非神圣工巧,焉能测其表、里、虚、实之证;审其浮、沉、滑、数之脉;变化顺逆,千态万状,要在因病治宜,临机应变。药不执方,随时加减,辨其温、凉、寒、热;度其缓、急、重、轻;定以君、臣、佐、使。制方施治,非造诣精深,洞明阐奥者,乌能与于此哉!”王教授深谙其道,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胃癌前病变患者多病程日久,虚实夹杂,病症繁杂,常见脾气虚、胃阴虚、胃气不和、湿热内蕴、胃络血瘀等证。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贯穿于胃癌前病变始末,气滞热瘀则加速疾病进展,故针对脾胃虚弱,兼气滞热瘀证者,多以健脾益胃方加减治疗。《伤寒论》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2 加减变化

《顾氏医镜》云:“药不拘方,合宜而用,故有是病则用是药,病千变而药亦千变。”健脾益胃方可补脾胃气虚,若气虚甚则可加党参、黄芪。胃阴虚甚则可加麦冬、白芍、沙参等。若腹隐痛、怕冷、喜按,为气虚损及阳虚,尊仲景理中丸、建中汤之意,可加干姜、桂枝,牵及脾肾阳虚可加附子,合附子理中丸之意。若恶心呕吐、嗳气频频、胃气上逆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半夏等通降胃气。若见胁肋胀痛,善太息,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等肝气郁滞者可加柴胡、香附、郁金、佛手。若消谷善饥胃热甚者可加黄连、栀子,兼腑实则加瓜蒌仁、火麻仁。若痛有定处,血瘀痛甚者可加延胡索、丹参、三七。若胃酸分泌过多,可酌情加入乌贼骨、瓦楞子等敛酸止痛。对于Hp感染,可加蒲公英、金银花等。若舌苔厚腻,不思饮食,湿阻气机者加砂仁、木瓜、木香。若无食积可去山楂、鸡内金,余皆仿此。王教授临证时还根据患者特点,对药物用量有所加减,亦有以颗粒剂、丸剂用之。

4 典型案例

患者赵某某,女,62岁,2018年7月10日初诊。主诉:反复胃脘部疼痛不适5年余。行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胃体)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窦)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轻度不典型生。曾于多处于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遂于王教授处就诊。刻下:患者形体偏瘦,面色少华,时有乏力感,胃脘刺痛不适,进食后加重,伴口干,食纳欠佳,大便稍偏稀,小便调,舌红,苔薄稍腻,脉细。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脾胃虚弱、胃气不和;治法:健脾益气,养阴和胃;处方:健脾益胃方;药用:太子参30 g、焦白术10 g、川石斛10 g、炒枳壳10 g、鸡内金10 g、厚朴花10 g、白花蛇舌草20 g、莪术10 g、淮山药12 g、茯苓12 g、焦山楂10 g、黄芩10 g、仙鹤草20 g、丹参12 g。14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

2018年8月13日二诊:患者胃脘疼痛稍好转,胃纳明显改善,食而之味,乏力好转,时有嗳气,稍口干,二便正常,白带稍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现食明显改善,去鸡内金、厚朴花、山药,加黄芪20 g、姜半夏10 g、旋覆花10 g、芡实12 g,再服14剂,服法同前。

2018年9月10日三诊:患者胃脘疼痛明显好转,面色红润,无乏力,无口干,食纳正常,二便可,舌淡苔白,脉缓。与前方去旋覆花、芡实,加鸡内金10 g,黄芪改为15 g,继服14剂。后加减服药至2018年10月16日,患者一般情况可,无不适,体重增加3 kg,面色红润,步行矫健,食纳可,二便调,生活起居如常。

按:王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见肠上皮化生、轻度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该患者症状缠绵5年,曾于多处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至王教授就诊时,患者胃脘刺痛,消瘦乏力,纳差,大便稀,舌红,苔薄稍腻,脉细,四诊合参,当属胃脘痛,脾胃虚弱、胃气不和证。脾主四肢肌肉,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则消瘦,脾虚水湿不运,则见大便稀、苔腻,气虚则见乏力、脉细,胃阴虚则舌红、纳差,病久则生瘀,故胃脘刺痛。在病机特点方面,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为脾气弱、胃阴虚,实则表现为湿浊、络瘀。治疗多健脾益气、滋养胃阴以治本,化湿、通络以治标。王教授根据病证及药后的症状及病机变化,脾胃同调,随证加减、灵活辨治,故使顽证告瘥。

5 结语

胃癌前病变在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中检出率较高,王可等[9]对2 284例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胃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达34.0%,且胃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直接相关。胃癌前病变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反复。王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胃虚弱为主要病机,兼有气滞、郁热、血瘀等。治疗以健脾益胃为主,佐以调气、清热、化瘀,谴方用药常性味和参、标本兼顾。王教授用药清灵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扶正却不恋邪,补虚又不峻猛,切中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弱、气郁胃热络瘀的病机,奏益气健脾、养阴和胃、抗癌防癌之功,为临床治疗胃癌前病变之良方。

猜你喜欢

枳壳太子参胃脘
国内太子参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我国枳壳产业发展现状与江津枳壳发展前景分析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光照诱导太子参叶片黄化的机制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t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on Immunological Function in Mice based on Meta-analysis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清补扶正,膳用太子参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擦亮药都品牌 建强枳壳产业
商洲枳壳
枳壳快速切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