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介眉从肝论治脾胃病经验

2021-12-02刘寄龙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疏肝白芍柴胡

刘寄龙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张介眉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第三、四、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中医大师。张教授从医50载,学验俱丰,在诊治脾胃病上尤有建树。肝与脾胃在生理、病理上联系密切,现整理张介眉教授从调理肝脏入手辨治脾胃病的临证经验,以飨同道。

肝与脾胃共居于中焦,两者在生理上相互影响。就中焦的生理特性而言,“中焦如沤”是指脾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但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肝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1]。肝与脾胃在病理上也联系密切。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认为肝是脾胃病发生源头。关于两者的关系,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现代脑-肠轴学说、肠-肝轴学说的提出,补充、丰富了中医肝脾相关理论[2]。这都为脾胃病从肝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1 肝与脾胃在生理上相互影响

1.1 肝主疏泄协调脾胃功能

肝主疏泄由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首次提出,肝主疏泄,“司疏泄者,肝也。”肝的疏泄功能可调畅全身气机、促进气机运动,其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对全身“气”的协调作用,而脾胃是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进一步加强了两者的联系。一方面,肝主疏泄功能对脾胃气机升降起调节作用,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饮食入脾胃,通过脾胃气机的升降协调作用,将水谷精微上归于肺,继而进一步濡养全身,并将糟粕下输膀胱、大肠从而排出体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者升降有序则水精得布,肌肤得养。但要发挥上述功能,除需自身生理功能正常外,还离不开肝主疏泄功能对脾胃气机的调节作用,调节有度则升降有序,调节失常则升降失司。另一方面,肝主疏泄功能促进气机推动脾胃运送水谷精微。《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载:“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若肝木不能疏泄水谷,则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说明在水谷精微运输过程中,除需脾胃之气推动外,还需发挥肝主疏泄的功能,促进气机运动,帮助脾胃之气推动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为其运输提供动力。若肝主疏泄功能失调,不能疏泄水谷,则会出现泄泻、腹满等症状。

1.2 五行制化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载:“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类草木”“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类土”,说明肝在五行属性上属木,脾胃属土。《黄帝内经》建立了“五运六气学说”,形成了五行生克乘侮的相互关系[3]。五行木克土,因此肝克脾胃。相克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制约关系,肝克脾胃是指肝对脾胃功能具有克制与制约作用[4]。肝木克土是脏腑疾病传变规律,肝脾关系表现为疾病传变的一个阶段,为预后判断提供帮助[5]。《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出“土得木而达”,达即畅通、通达之义。“土得木而达”从五行关系角度强调了木行对土行的疏通、畅达作用。《素问·玉机真脏论》载:“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孤藏脾为精气化生之源,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身之气化生之源;一身之津液化生之源;一身之血液化生之源[6]。《医宗必读》载:“脾为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这都说明,土是孕育万物的基础,任何事物的生长均需土地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支持,草木亦是如此。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组织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脾胃为其输送的水谷精微。肝木精血亦依赖脾土运化水谷精微滋养其体,以助其发挥主疏泄功能之用。

2 肝对脾胃在病理上的影响

肝对脾胃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木不疏土,肝主疏泄功能失司,不能发挥其对脾胃气机的调节与推动作用,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会产生痞满,泄泻等病。二是木旺乘土,《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从五行角度阐述了肝与脾胃的相乘关系。李东垣云:“肝木妄动,胸胁痛,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多怒,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腹中急痛。”若肝木妄动,则易克伐脾土,则会出现便秘、腹痛等症状。三是土虚木乘,《医述·杂证汇参》指出,“正以肝邪之见,本由脾胃之虚,使脾胃不虚,则肝木虽强,必无乘脾之患。”若脾胃虚弱,肝木稍强或不强,亦会出现土虚木乘的表现。如《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肝强为外在表现,而脾虚则是根本原因。《金匮要略》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实脾即补益脾胃,使“脾土不受邪”。盖脾土敦厚,肝木虽旺而弗能克土[7]。

3 恢复肝主疏泄功能为主,和脾胃为辅是治疗基本原则

《难经》载:“气者,人之根本也”,每个脏腑均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每个脏腑的气机都离不开肝主疏泄功能对于全身气机的协调作用。《素问·举痛论》载:“百病生于气也。”《医学精要》云:“有因火,因寒,因湿,因血,因痰之别,要之无不关乎气”,阐明了“气”的紊乱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肝主疏泄的功能则显得尤为重要,若肝主疏泄功能失司,导致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紊乱,则会出现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也会出现胁肋胀痛,情志失常等肝脏自身的症状,若影响脾胃,导致气机升降失常,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则会出现腹泻、肠鸣、腹胀、嗳气等脾胃病症状,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故治疗的重点是调节肝脏气机,恢复肝主疏泄的功能,发挥其对脾胃气机升降的调节作用,使脾胃气机升降有序,且兼以调和脾胃。

在具体用药上,张介眉教授常用四逆散、香苏散调理肝脏气机,使肝气调达,气机调畅,气血调和。香苏散除可外散表寒外,还可调畅全身气机,香附理气解郁,使肝气调达,气机条畅,陈皮理气醒脾,为脾胃宣通之要药;紫苏叶宽中行气,且调血中之气,甘草兼调气血,故香苏散可通调全身气机[8]。在用于调理气机时,张教授常以紫苏梗代替紫苏叶,以加强调气之功。临床若见有明显焦虑、抑郁而致出现脾胃症状的患者,张教授常以疏肝解郁为切入点,以逍遥散为基础方,治疗情志因素所致的各系统疾病,汪昂在《医方集解》中对其方解曰:“肝虚则血病,当归、芍药养血而敛阴……柴胡升阳散热,合芍药以平肝,而使木得条达……疏逆和中,诸证自已,所以有逍遥之名。”该方有平肝调气理血之功,气血冲和则诸证自已,故使人快乐逍遥。《医方论》载该方“于调营扶土之中,用条达肝木、宣通胆气之法,最为解郁之善剂。”现代研究[9]也表明,逍遥散对于抑郁性精神症、焦虑症疗效良好。在具体用药方面,常以竹叶柴胡代替普通柴胡,张教授认为竹叶柴胡乃全草入药,与以根茎入药的柴胡相比,其质轻、其味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味厚则泻,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气味轻薄的药物具有疏通、发散的功效,故其疏肝之功效更加。在治疗情志病上,薄荷用量较小,仿竹叶柴胡之法,取“木郁达之”之意,其味辛,更具疏通行散之力。若脉弦者,虽不用逍遥散原方,但必用当归、白芍养肝体以助肝用。若有胃脘嘈杂、吐酸者,以清肝为切入点,常加用左金丸,张教授认为该方为胃脘嘈杂之代表方剂,临床用药上,根据肝火亢盛程度调整黄连、吴茱萸配伍比例。若有腹痛则泻,泻后痛减的腹泻患者,常以泻肝为切入点,则以痛泻要方为基础方。临证用药上,若肝强甚者,则重用白芍养血柔肝,脾弱甚者则重用白术健脾燥湿。张教授认为“久病必郁”,若脾胃虚弱日久伴湿阻气滞者,常以香砂六君丸为基础方,木香常用香附代替,香附不但可理气,且兼有疏肝之功效。若腹胀日久者,除用枳实宽中下气外,常用厚朴花代替厚朴,《本草便读》认为,“凡花皆散”花类药为疏肝解郁之佳品[10]。故用厚朴花代替厚朴以加强疏肝之力。临证加减上,如伴有呃逆、嗳气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仿旋覆代赭汤方义,重镇降逆。伴反酸、烧心者加煅瓦楞、乌贝散制酸。若见大便溏者,加平胃散以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4 典型病例

4.1 四逆散合香苏饮治疗胃痞病

喻某,女,63岁。2019年9月27日初诊:诉近3月来凌晨2-4时胃脘部痞塞感,严重时可影响睡眠,无腹痛、反酸等不适,精神、饮食、睡眠尚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缓稍弦。诊断为:肝木旺盛,肺气失调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形成之“胃痞”病,治疗以柔肝调肺,健脾除痞。处方:当归10 g、白芍20 g、杏仁10 g、枳壳10 g、桔梗1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太子参10 g、茯苓10 g、炒白术10 g、生甘草10 g,14剂。二诊,诉胃脘部仍有痞塞感,凌晨2~3时发作,余同前述,舌红苔薄白,脉弦。二诊肺气宣降得复,仍有肝旺乘脾,治以疏肝行气除痞。处方:柴胡20 g、白芍10 g、枳实10 g、玫瑰花6 g、合欢花30 g、厚朴花10 g、甘草6 g,14剂。三诊,上症明显好转,舌脉同前。三诊病情减轻,加强疏肝行气加以巩固,在上方基础上加香附10 g、苏梗10 g、陈皮10 g,7剂。后电话随访,胃脘痞塞感无复发。

按:张教授认为,痞满与脾胃升降失司关系最为密切,但患者患病期间曾多次就诊于他处,治疗基本以健脾行气、调畅脾胃气机为主,然疗效均不令人满意。细思患者发病特点为凌晨2-4时,此为丑时、寅时交替之际,为肝与肺所主时段,此时段肝气与肺气最旺,肝旺乘脾,导致脾胃气机失调,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影响肝主疏泄功能,进而影响脾胃气机。故用桔梗、杏仁一升一降调畅肺气以助肝气调脾胃之气,当归、白芍柔肝养肝,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畅脾胃气机,肺、肝、脾同调,脉缓为脾胃虚弱的表现,故予以六君子汤健脾除痞。二诊胃痞发作时间为凌晨2-3时,脉弦,此乃肺气宣降得复,肝气独旺乘脾,故用四逆散为基础方,柴胡疏肝解郁以行肝气,枳实行气降逆,开郁散结而畅脾滞,两药相合调肝脾,升降气机。白芍补血养肝,甘草健脾和中,四味相合,肝脾同治,升降并施,脾胃气机升降得复,痞满自除。另加玫瑰花、合欢花加强疏肝的功能,厚朴花不仅有除痞之效,更兼有疏肝之功,可谓标本兼治。三诊,患者病情减轻,疗效显著,应当乘胜追击,故而加用香苏散加强疏肝行气、调畅气机之力。

4.2 痛泻要方合平胃散治疗泄泻病

刘某,女,40岁。2019年6月15日初诊:诉1周来腹泻,一日2~3次,伴腹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无腹胀、反酸、烧心、呕吐等不适,饮食欠佳,精神欠佳,睡眠尚可,小便如常,大便如前述,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滑。诊断为“泄泻”病,证型为肝木克脾,水湿困脾证,治疗以健脾柔肝,祛湿止泻。处方:苍术20 g、白芍10 g、陈皮10 g、防风6 g、厚朴10 g、炙甘草6 g,7剂。二诊:患者诉已无腹泻,精神、饮食均较前好转,舌象同前,脉缓,处方:太子参15 g、炒白术10 g、茯苓10 g、炙甘草6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7剂。

按:患者主诉为腹泻,其特点为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医方考》载:“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肝强实则痛,脾弱虚则泻,脉弦滑是肝强兼脾湿的表现,故以痛泻药方为基本方,重用苍术,即可补脾土之虚,亦可燥脾土之湿;白芍养血柔肝,配合炙甘草可缓解止痛,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防风辛香,散肝舒脾,升阳胜湿止泻,加厚朴取平胃散之意,全方共奏柔肝健脾祛湿之功。二诊已无腹泻,结合脉象,患者因腹泻而已有脾胃气虚之表现,故用六君子汤补脾胃之气。

4.3 逍遥散治疗顽固性呕吐病

李某,男,21岁。2019年2月13日初诊:家属代诉干呕3年,无反酸,烧心,无腹胀,腹痛等不适,平素性格内向,不欲与人交流,期间多次寻求中医药治疗,效果均不令人满意,神情淡漠,饮食睡眠尚可,二便如常,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为“呕吐”病,证型为肝气郁结,胃气上逆证,治疗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处方:竹叶柴胡30 g、当归10 g、白芍10 g、茯苓10 g、白术10 g、炙甘草6 g、生姜3 g、薄荷6 g、连翘20 g,14剂。二诊:家属代诉干呕次数较前减少,效不更方,上方续进14剂。后间断随访,干呕症状完全消失。

按:初诊时查看患者既往所服中药,大抵以降逆止呕为主,疗效欠佳,就诊时患者低头不语,表情淡漠,四诊合参,考虑该患者干呕与情志相关,故方用逍遥散调理患者情志,重用竹叶柴胡疏肝,白芍柔肝,当归养血活血,白术、茯苓、甘草补脾胃之气,生姜温胃和中,薄荷助柴胡疏肝,全方肝脾同治,疏肝而调情志,情志畅达,则干呕自止。方中重用连翘,《雷公炮制药性解》载:“连翘苦寒,虽泻六经,而心经为最。”心主神明,可调节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情志病除与肝相关外,亦与心密不可分。连翘苦寒入心清心,心清则神明清,神明清则情志疏。且连翘还具有止呕功效,我国历代本草及医学专著均无关于连翘止呕的记载。连翘止呕功效首见于日本汉医学家汤本求真编著的《皇汉医学》,书中载:“夫连翘,少阳、阳明、少阴之药,如吐病皆属炎上之火,故用之以泻心火,解肝胆郁热,除脾胃湿热,清利胸膈滞气,则吐乳自止。不啻治小儿吐乳,治大人呕吐及胎前恶阻,应手而有效。”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热泻火,作用于胃,以清胃热而降上逆之胃气,故临床适于胃热或湿热之呕吐,适当配伍可治疗属于胃寒、胃阴不足、脾胃虚弱、食积、湿热痰浊,以及寒热夹杂所致多种呕吐[11]。此处配伍连翘,一者可清心,发挥心主神明的功能;二者可对症止呕,有标本兼顾之妙。

5 结语

张介眉教授对于脾胃病治疗,常法无效者,多从肝脏入手,通过调节肝脏气机以恢复肝主疏泄功能,并兼以调和脾胃,常可收到奇效。虽病位在脾胃,亦从肝治之,临证灵活施用不同方药,发挥肝主疏泄功能,协调脾胃气机升降,每获良效。

猜你喜欢

疏肝白芍柴胡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基于区块链的亳州中药共享物流研究——以白芍共享物流为例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基于柴胡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高手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