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优化
2021-12-0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熊 靖
一、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建设的现状
“双一流”背景下,各高校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着力推进“三全育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做“双一流”高校。我国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高校组织团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研发;二是购买教育软件公司开发的成品,再根据各自的管理模式进行个性化定制。高校工作人员更了解自身情况,进行自主研发可以更好地结合工作实际,设计出适合自己的管理系统。但由于大部分高校没有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大多数高校会选择直接购买软件成品,再进行个性化定制。
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软件公司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都有一套自己的程序逻辑,即使进行了个性化的需求更新,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会发现一些功能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不符,部分功能还存在缺陷与漏洞,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不断改进。现就常用的几大模块进行说明。
(一)课表编排模块
高校课表编排工作是教学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的基础,如何提高课表编排工作的效率以及师生的满意度,是教务管理人员一直在研究讨论的问题。课表编排模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1.教室利用率有待提高
分析历年排课情况,学校教室利用率可达到80%,但仍有上升空间。一是存在半天内跨教学楼上课的情况,在两栋教学楼稍远的情况下,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教室使用不够紧凑,无法留出大片时间供学生自习;三是小容量课堂被安排在了大教室,影响教师授课效果。
2.自动排课及检查功能有待加强
每学期开设的课堂数在3000左右,70%的课堂可以通过自动排课进行安排,剩下30%需要手动安排,并且自动安排的课程还存在漏排课时、漏排地点等情况,都需要经过反复检查,增加了排课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压力。
3.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有待提升
教学管理的本质是为师生服务,给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提升教学质量保驾护航。教师因家庭、身体、工作等原因对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会有不同要求,教务工作者希望在保证教学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适当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目前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只能提前通过系统设置,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自动排课率大大降低,甚至很多课无法安排,需要教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手动安排。
(二)成绩模块
成绩模块主要包括成绩的录入、管理以及成绩单打印等功能,随着使用过程中的反复修改,功能已基本完善。目前还存在缓考成绩录入难的问题。缓考虽然可以通过线上申请,但无法由任课教师录入成绩,只能由教务管理人员逐个录入,增加了中间环节,不利于成绩的管理。
(三)培养方案模块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规划,是执行计划下达的根本,是教学运行的基础。规范培养方案的录入,保证培养方案的正确性是教务运行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培养方案录入错误的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根源上保证培养方案的正确性是改进的目标。
(四)日常运行模块
日常运行模块主要包括教室借用、调停课等。这个模块主要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可以在线申请教室和调停课。但是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操作并不友好,很多教师和学生初次使用时都不知道如何操作,增加了咨询量,同时降低了师生满意度。
三、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功能的优化方案
(一)排课模块
1.优化教室资源配置和教室安排功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着力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小班教学,使得教学资源的利用上有了新的变化。优质的教室资源配置主要包括:(1)教室大小分布合理。根据学校课程的安排情况,70人左右的教室占20%,用于英语课、专业课等小课堂教学;110人左右的教室占50%,用于两个班级合班的专业课课堂;160人左右的教室占20%,用于三个班级合班的课堂;250人左右的教室占10%,用于公共课等大课堂。(2)教室类型丰富。一般教室多为多媒体教室,为满足小课堂讨论需求,还需要部分可移动桌椅的教室。随着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各高校开始建设智慧教室,更好地服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教室的有效利用率,方便师生及学院管理,可将教室按学院进行划分,在每栋教学楼中选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教室分到各个学院,按学院分块教学,以保证各学院集中上课、集中管理,避免教师和学生在各个教学楼间奔跑。
设置教室安排的权重,空闲座位数比例在适当范围内,根据排课人数尽量安排在合适的教室。选课结束后,再对教室座位数与选课人数差值较大的课堂进行调整,以保证所有课堂都在合适的教室上课。
2.优化自动排课功能
课表编排工作需要进行参数设置,包括课表节次设置、教室权重设置、排课时间设置等。排课参数的设置与排课率息息相关,个性化需求设置越多,自动排课率越低,需要排课人员手动安排的课程就越多。如何提高自动排课率,是系统开发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已有一套排课模式,但是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一方面,高校应重视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加大支持力度,及时进行系统升级。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提出改进需求,反馈给系统开发公司,从信息技术入手解决排课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科研优势,与系统开发公司共同开展排课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排课模块的算法设计、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优化排课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从而提高自动排课率。
3.个性化需求探讨
笔者根据多年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经验,结合学校的管理现状,提出一种设计方案,在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保证自动排课率之间寻找平衡点。每位任课教师可以在系统中申请一个排课需求,由学院进行审核,确有特殊情况的可予以通过,排课需求可以是希望在某栋教学楼,或是在低楼层,或是希望在第几大节上课。在排课的时候优先安排这部分课程,首先满足楼栋需求,其次是楼层需求,再次是节次需求。若无法满足需求,就根据剩余资源情况就近安排。这样,可以在保证自动排课率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二)成绩模块
学生因病等情况需申请缓考的,可以通过线上提交证明材料进行申请,缓考申请中应该包含所申请课程的开课编号,该编号可以唯一确定课程安排表中的课程。待缓考申请全部审核通过后,根据申请学生的学号、申请课程的开课编号、任课教师工号,对应课程安排表中的数据,生成缓考课程安排表。那么要录入成绩的时候,就可以跟每学期正常开课的课程一样,转入成绩录入系统,由任课教师直接录入成绩。
(三)培养方案模块
在培养方案的录入过程中,总会有录入错误的情况,因培养方案涉及的专业较多,涉及的课程也多,仅凭录入人员的细心是无法避免错误出现的。应该从系统的设计入手,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避免错误。
首先,一些全校性公共课,例如军事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所有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可以由管理人员统一设置;其次,课程总库中的数据应定期维护和更新,有些已经不再开设的课程应该及时停用,以免录入培养方案的教师录入错误;再次,培养方案录入时可选项的范围要尽量缩小,比如搜索出课程号以后,课程名、学时、学分等相关数据应一并自动显示出来,而不需要教师录入;最后,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该简明易懂,减少模块设置,减少课程类别设置,方便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查阅。
(四)日常运行模块
该模块使用面广且使用频繁。教师经常需要借教室来补课、指导学生作业等;学生经常需要借用教室开班会、举办各种活动等。优化界面、简化页面显示内容,不需要的信息可以不显示,让用户看起来简单明了,提高用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通过不断优化与完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功能,使教务管理工作更加数字化、智能化,促进教务管理水平高质量发展,解决信息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从而使教务管理系统在创新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最大作用,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