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方案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思考
2021-12-01河北省张北县第一中学
河北省张北县第一中学 薛 龙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旨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发展,同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抓住高考改革发展的机遇,认真总结各种经验,从而找到突出问题为导向,形成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新办法和新举措,成为当前每一位高中校长以及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高考新政策方面学生了解不足
根据相关的调查可知,大部分的高中生对于高考改革方案和相应的政策了解不充分,他们对于高考政策的了解渠道,主要是通过家人、教师以及身边的同学所获知,只有少部分的学生通过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取。身边的同学家长对于新高考的政策了解并不非常深入,从而导致学生掌握的信息混乱滞后,缺乏一定的科学有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干扰学生对选课的认识,甚至让他们无所适从。
(二)学生选科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根据相关的数据可知,不少学生对高校专业选科了解不深入,只有少部分同学能根据选课的要求、自身的发展、学习情况,结合自己未来发展对所报专业理性做出自己的选择,然而大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科目选择没有很强烈的欲望,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成绩、科目的热门程度进行选择,选科过程当中出现了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如此一来,导致学生对于真正喜欢的科目不一定会做出最终的选择,这与高考改革方案以及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出现了明显的冲突,更多的学生只盯热门专业,盲目跟风选课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学校教学资源配置压力增强
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由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所组成,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其中合格性考试则是按照相应的规定分散到高中三年来完成,但为了让学生在高一时了解自己所学科目,方便进行下一学期的选课,不少学校都是进行所有科目的开设,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各种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在高一的时候,除了开设语、数、英三门基础课程之外,还会开设物、化、生、史、地、政六门选考科目,与此同时,也会开设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校本课程等科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校排课的难度,并且课程的增加意味着学校需要提供更多的教师和资源。此外,上述高考科目选择一项,无论是科目组合还是单科,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样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数量和专业结构出现失衡状态,也会给学校的资源搭配带来很大的挑战。
(四)非高考课程依然不受重视
目前,很多普通高中科目是由必修、选修I、选修Ⅱ课程构成。其中,选修Ⅱ课程属于非高考课程,具体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校特色专业的形成。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虽然特别强调要进行选修课课程的培育,但是实际开设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很多都是热衷于开设高考课程,对于非高考选修科目处于忽视的状态或者片面追求开课的数量,而忽视了课程的质量,从而导致选修课程仅仅是形式而已。在此之外,学校开设一门富有特色的课程需要融入很多的资源,其中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师队伍以及硬件设施的建设、对课程的管理以及评价等。因此,在现实当中实力雄厚的高中学校开设的非高考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资源有限的高中所开设的非高考课程却略显薄弱。
二、高考改革方案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科学合理地处理课程与考试招生制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首先要结合学校的课程统筹,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以及个性化的发展,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立足学生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2)始终坚持现代课程观念,科学合理地处理综合性的课程与考试招生制度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及个性化发展。(3)有效体现高中教学课程的时代性特点、基础性特点以及选择性特点,从而形成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二)建立和完善学校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
按照高考改革方案,学校必须根据课程分类和学科方向分类,通过增加参考科目的分类分层,研究该如何有效处理这二者的关系。
总的来说,学校立体课程体系的建构有两种基本思路。
一是纵向设立多层次课程领域以及各领域所涉及的主要课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科学,人文社会等基本要素发展为高中课程的相应标准,将必修课与选修课整合之后设立为多层次课程领域,其他领域所涉及到的重要课程。
二是横向分层,层层推进。(1)首先可以进行学习水平分类:根据全体学生的基础类课程,面向部分学生开展拓展型的课程分类,针对个体研究课程与兴趣特长类的课程分类。(2)按生涯规划方向,进行水平与专业层次分类,比如,社会方向、艺术方向、理工方向、人文方向等,与此同时,对于单类课程可以分为A类课程群、B类课程群以及C类课程群。其中A类课程群主要针对非高考选课科目;B类课程群主要针对高考选考科目;C类课程群中包括了高考选考科目,同时又是大学的学习专业,为后期职业规划进行调整。(3)参照考试科目,为了更好地做好考试衔接准备。又比如,学业水平考试中包含了必修课程,主要是按照高校的招生要求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向。
(三)调整学科课程内容
学校通过对课程知识模块进行科学调整从而有效地保证课程教学的高质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开发出校本课程,从根本上解决排课问题。其一,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当下的核心课堂知识与义务阶段的知识相连接,有效地实现教学理念和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学生要更加认真地学好每一门科目。其二,学科课程群的构建要做到学科分层、尊重差异。对于整体课程分类设计,要根据学科进行拓展,学科之间交叉优化整合,从而有效地搭建基础类、拓展类、研究类的学习科目,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和分层学习。其三,在知识模块重组的条件下,能实现相应内容的合并和删减,体现课程内容的层次选择性。在知识模块重组的过程中,能有效把握课程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处理好降低学习难度和提升学习效果的问题,同时主动开发出合适的校本课程。其四,通过不断优化学校课程和加强学科建设,为学生后期的学习、专业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主动发展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权成为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重要特色。但是在实际的调查过程当中,我国高中生普遍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以及意识。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负责、自我选择以及主动发展的准备。根据当前的研究切入点,主要有:(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基本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掌握发展需求以及高考选科意向的调查数据。(2)积极构建由“人生生涯规划”“高中三年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三个层次组成的结构系统。其中对于人生生涯规划,主要是学生对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以及社会认识的价值观问题;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学生专业方面的规划,让学生更好地清楚自己选择的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学会如何生存和生活;高中三年学业规划,解决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
总而言之,把握高考改革方案的内容精髓,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发展之路,是一项发展性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引导性、现实性以及开拓性的特点。学校应在充分调研和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和实践,形成新的研究方案和措施。与此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更好地创设条件,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校设计出不同的发展方案,引导学校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和途径。